分享

正确激励,成就优秀的孩子

 慕容老师 2010-04-09

正确激励,成就优秀的孩子

 

在教育孩子上,多些正面的激励已经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但是很多家长仍然有很多的困惑,说不管我怎么激励孩子,他都无动于衷;还有的家长反映说孩子学习纯粹是为了得奖品,没有奖励,他就不学习。这些一般是因为家长没能正确地运用好激励,今天慧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下激励孩子方面的经验。

一、激励一定要针对需要才有效。

我们知道孩子最喜欢的是什么吗?我们是不是经常拿孩子不喜欢的东西去激励孩子学习呢?

要想激励孩子向上,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针对孩子的需要给予有的放矢的激励才能够让孩子产生动力,付出行动。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得好:“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他人,就是提出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

所以我们想要激励孩子的学习动力,就需要了解孩子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精神方面的还是物质方面的?没有针对孩子的需要是孩子对于您的激励无动于衷的原因所在。

那么满足孩子们的哪些需要才能有效激励他们呢?慧老师从大多数孩子们的特点出发总结了下孩子们的一般需求,希望能给您些帮助。

1.消费性需求:指糖果、饼干、饮料、水果、巧克力等一次性消费品。

2.活动性需求:指看电视、看电影、做手工、踢球、去公园、野餐、旅游、逛街等属于休闲性质的活动。

3.操弄性需求:指布娃娃、变形金钢、玩具汽车、玩具手枪、图画、卡片、气球等孩子爱反复玩弄的物品。

4.拥有性需求:指在一段时间内孩子可以拥有享受的物品,比如:小狗、小猫、录音机、录音磁带、光盘、电脑、钢琴、小提琴、漂亮的衣服、笔记本、纪念品、文具盒等。

5.社会性需求:属于精神层面的奖赏,比如:拥抱、抚摸、微笑、奖状、注视、亲子逗乐嬉戏、讲故事、口头夸奖(聪明、能干、好孩子)等。孩子越大越应该多满足孩子的社会性需求。

前面四类属于物质激励,最后一类属于精神激励。孩子年龄越小,对于物质激励的依赖性越强。因此,孩子若上小学低年级,父母可以多用物质激励,因为孩子年龄越小,你跟他说大道理没用。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就要多用精神嘉奖,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二、平时不要过多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

有一个家长向慧老师咨询:“我想让我的孩子养成回家先写作业的好习惯,我许诺孩子如果做到了,我就给他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但是为什么孩子还是干劲不大呀,回家照玩不误!”

通过更进一步的了解,慧老师发现孩子的玩具有很多,孩子要求买什么,这位家长一般都会满足孩子。问题就出在这里,现在的孩子生活非常优越,孩子对物质方面要求什么,家长都能满足,孩子自己也明白,自己想要玩具了,一要求,家长就会满足自己,还需要那么辛苦去争取干嘛呀?

事事都让孩子们觉得很容易,要什么有什么,这种被家庭用“溺爱”包围起来的与社会激烈竞争的现实相脱离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孩子的斗志,使孩子丧失了踏实奋进的动力。

三、激励的目标要让孩子觉得跳一跳,能摘到。

有的孩子平时在班里的成绩不好,作为家长急得慌,想尽一切方法来激励孩子拿高分,于是跟孩子说只要考到班里前十名就给孩子买玩具汽车什么的。可是,孩子听了之后还是提不起劲来,该怎么着还怎么着。

我们想要激励孩子,给孩子制定的激励目标要切合实际,要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如果目标太高,孩子就会想“奖励虽好,可惜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无论怎么努力也是摘不到的”,从而放弃了努力的想法,这样就无法达到激励的效果。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激励的目标如果是班上前十名,当然不能激发孩子的动力。

孩子的进步大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父母的激励目标也应该循序渐进,在制订激励目标时,可以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将激励目标逐步向孩子提出,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把“目标”竖得高高的。

四、物质激励不能过于频繁。

有一位家长向慧老师咨询:“慧老师;你好!孩子经常给我要奖品,你说如何是好?应如何教育?平时我时常为了鼓励他,他稍做得好一些,比如画画,画的还凑和时,我就给他个小奖品;吃饭吃得多的时候,也给奖励,但是我发现这样下去不妙,他每做一件事,都向我索要奖品,不给就闹,慧老师您说如何是好呢?”

其实这位家长反映的问题的原因就是对孩子的物质激励过于频繁了。

我们对孩子进行物质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对学习真正产生兴趣,在实施物质激励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孩子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强化孩子对学习兴趣的动机,否则的话就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品。

所以说父母使用物质激励的方法不能简单化,不能给了奖品就完事。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奖励吸引孩子到学习上来,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积极挖掘学习中有趣的事,慢慢吸引孩子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事实上,孩子如果学习进步了,孩子本身就能产生愉悦感和自我成就感,再加上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孩子就会渐渐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当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了,父母就要淡化物质奖励,进而强化学习本身带给孩子的快乐了。

五、巧用激励的方法——代币法。

“代币”是指真正激励物的暂时替代物,比如:红花、棋子、或者计划表的分数等。必须积累到一定的数目才能兑换奖励物。

代币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当孩子表现出好的行为时,不是立刻就能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延迟满足,孩子必须要持续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进取心和忍耐力,让孩子从中体验到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不断努力才行。也降低了物质奖励对孩子的刺激,反而强化了孩子的自我成就感。因为每当孩子通过努力得到分数和红花时,都能体验到一种喜悦感。

用好代币法,能够培养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矫正不好的习惯。慧老师在这里以矫正孩子作业慢为例加以说明:

一位家长为了纠正孩子作业磨蹭的毛病,给孩子定了一个协议,协议如下:如果孩子每天的作业能在90分钟内完成:加1分;能在70分钟风完成:加2分;能在1小时完成:加3分。孩子剩余的时间绝不加作业,归孩子自己支配。一周累计的分数达到6分,父母会给孩子买一份心仪的奖品。

第一份协议要求不算太高,孩子稍稍努力就能达到,这样孩子才能有机会成功,也才愿意实施第二份协议。

结果孩子真的稍稍努力就达到了要求,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奖品,很是高兴。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位家长又给孩子商议了第二份协议:如果孩子每天的作业能在80分钟内完成作业:加1分;能在1小时内完成:加2分;能在50分钟内完成:加3分。孩子剩余的时间绝不加作业,归孩子自己支配。

两周累计的分数达到14分,父母会给孩子买一份心仪的奖品;如果能达到18分以上,则带孩子出去玩一次。但如果达不到这个分数,则一个星期不准看动画片(孩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

结果孩子又达到了,并且孩子自己也感觉到自己的速度快多了,自己也有一份成就感,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多了,受批评少了,孩子尝到了写作业快的甜头。结果,很顺利地,孩子便同意了第三份协议:如果每天的作业能在70分钟内完成作业:加1分;能在50分钟内完成:加2分;能在40分钟内完成:加3分。孩子剩余的时间绝不加作业,归孩子自己支配。一个月累计的分数达到34分,父母会给孩子买一份更大的奖品;如果能达到40分以上,则不但有奖品,并且父母抽空再带孩子出去玩。

结果孩子经过努力,又达到了,孩子因为每天都及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很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自己体验了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成就感,现在的作业再也不需要家长的督促就能很快地完成了。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学会激励孩子的艺术,可以帮助孩子发挥其潜能,获得学习的成功。您是怎么激励自己的孩子的?欢迎在下面留言来分享您的成功经验!

子上,多些正面的激励已经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但是很多家长仍然有很多的困惑,说不管我怎么激励孩子,他都无动于衷;还有的家长反映说孩子学习纯粹是为了得奖品,没有奖励,他就不学习。这些一般是因为家长没能正确地运用好激励,今天慧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下激励孩子方面的经验。

一、激励一定要针对需要才有效。

我们知道孩子最喜欢的是什么吗?我们是不是经常拿孩子不喜欢的东西去激励孩子学习呢?

要想激励孩子向上,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针对孩子的需要给予有的放矢的激励才能够让孩子产生动力,付出行动。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得好:“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他人,就是提出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

所以我们想要激励孩子的学习动力,就需要了解孩子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精神方面的还是物质方面的?没有针对孩子的需要是孩子对于您的激励无动于衷的原因所在。

那么满足孩子们的哪些需要才能有效激励他们呢?慧老师从大多数孩子们的特点出发总结了下孩子们的一般需求,希望能给您些帮助。

1.消费性需求:指糖果、饼干、饮料、水果、巧克力等一次性消费品。

2.活动性需求:指看电视、看电影、做手工、踢球、去公园、野餐、旅游、逛街等属于休闲性质的活动。

3.操弄性需求:指布娃娃、变形金钢、玩具汽车、玩具手枪、图画、卡片、气球等孩子爱反复玩弄的物品。

4.拥有性需求:指在一段时间内孩子可以拥有享受的物品,比如:小狗、小猫、录音机、录音磁带、光盘、电脑、钢琴、小提琴、漂亮的衣服、笔记本、纪念品、文具盒等。

5.社会性需求:属于精神层面的奖赏,比如:拥抱、抚摸、微笑、奖状、注视、亲子逗乐嬉戏、讲故事、口头夸奖(聪明、能干、好孩子)等。孩子越大越应该多满足孩子的社会性需求。

前面四类属于物质激励,最后一类属于精神激励。孩子年龄越小,对于物质激励的依赖性越强。因此,孩子若上小学低年级,父母可以多用物质激励,因为孩子年龄越小,你跟他说大道理没用。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就要多用精神嘉奖,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二、平时不要过多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

有一个家长向慧老师咨询:“我想让我的孩子养成回家先写作业的好习惯,我许诺孩子如果做到了,我就给他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但是为什么孩子还是干劲不大呀,回家照玩不误!”

通过更进一步的了解,慧老师发现孩子的玩具有很多,孩子要求买什么,这位家长一般都会满足孩子。问题就出在这里,现在的孩子生活非常优越,孩子对物质方面要求什么,家长都能满足,孩子自己也明白,自己想要玩具了,一要求,家长就会满足自己,还需要那么辛苦去争取干嘛呀?

事事都让孩子们觉得很容易,要什么有什么,这种被家庭用“溺爱”包围起来的与社会激烈竞争的现实相脱离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孩子的斗志,使孩子丧失了踏实奋进的动力。

三、激励的目标要让孩子觉得跳一跳,能摘到。

有的孩子平时在班里的成绩不好,作为家长急得慌,想尽一切方法来激励孩子拿高分,于是跟孩子说只要考到班里前十名就给孩子买玩具汽车什么的。可是,孩子听了之后还是提不起劲来,该怎么着还怎么着。

我们想要激励孩子,给孩子制定的激励目标要切合实际,要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如果目标太高,孩子就会想“奖励虽好,可惜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无论怎么努力也是摘不到的”,从而放弃了努力的想法,这样就无法达到激励的效果。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激励的目标如果是班上前十名,当然不能激发孩子的动力。

孩子的进步大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父母的激励目标也应该循序渐进,在制订激励目标时,可以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将激励目标逐步向孩子提出,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把“目标”竖得高高的。

四、物质激励不能过于频繁。

有一位家长向慧老师咨询:“慧老师;你好!孩子经常给我要奖品,你说如何是好?应如何教育?平时我时常为了鼓励他,他稍做得好一些,比如画画,画的还凑和时,我就给他个小奖品;吃饭吃得多的时候,也给奖励,但是我发现这样下去不妙,他每做一件事,都向我索要奖品,不给就闹,慧老师您说如何是好呢?”

其实这位家长反映的问题的原因就是对孩子的物质激励过于频繁了。

我们对孩子进行物质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对学习真正产生兴趣,在实施物质激励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孩子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强化孩子对学习兴趣的动机,否则的话就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品。

所以说父母使用物质激励的方法不能简单化,不能给了奖品就完事。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奖励吸引孩子到学习上来,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积极挖掘学习中有趣的事,慢慢吸引孩子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事实上,孩子如果学习进步了,孩子本身就能产生愉悦感和自我成就感,再加上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孩子就会渐渐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当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了,父母就要淡化物质奖励,进而强化学习本身带给孩子的快乐了。

五、巧用激励的方法——代币法。

“代币”是指真正激励物的暂时替代物,比如:红花、棋子、或者计划表的分数等。必须积累到一定的数目才能兑换奖励物。

代币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当孩子表现出好的行为时,不是立刻就能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延迟满足,孩子必须要持续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进取心和忍耐力,让孩子从中体验到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不断努力才行。也降低了物质奖励对孩子的刺激,反而强化了孩子的自我成就感。因为每当孩子通过努力得到分数和红花时,都能体验到一种喜悦感。

用好代币法,能够培养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矫正不好的习惯。慧老师在这里以矫正孩子作业慢为例加以说明:

一位家长为了纠正孩子作业磨蹭的毛病,给孩子定了一个协议,协议如下:如果孩子每天的作业能在90分钟内完成:加1分;能在70分钟风完成:加2分;能在1小时完成:加3分。孩子剩余的时间绝不加作业,归孩子自己支配。一周累计的分数达到6分,父母会给孩子买一份心仪的奖品。

第一份协议要求不算太高,孩子稍稍努力就能达到,这样孩子才能有机会成功,也才愿意实施第二份协议。

结果孩子真的稍稍努力就达到了要求,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奖品,很是高兴。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位家长又给孩子商议了第二份协议:如果孩子每天的作业能在80分钟内完成作业:加1分;能在1小时内完成:加2分;能在50分钟内完成:加3分。孩子剩余的时间绝不加作业,归孩子自己支配。

两周累计的分数达到14分,父母会给孩子买一份心仪的奖品;如果能达到18分以上,则带孩子出去玩一次。但如果达不到这个分数,则一个星期不准看动画片(孩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

结果孩子又达到了,并且孩子自己也感觉到自己的速度快多了,自己也有一份成就感,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多了,受批评少了,孩子尝到了写作业快的甜头。结果,很顺利地,孩子便同意了第三份协议:如果每天的作业能在70分钟内完成作业:加1分;能在50分钟内完成:加2分;能在40分钟内完成:加3分。孩子剩余的时间绝不加作业,归孩子自己支配。一个月累计的分数达到34分,父母会给孩子买一份更大的奖品;如果能达到40分以上,则不但有奖品,并且父母抽空再带孩子出去玩。

结果孩子经过努力,又达到了,孩子因为每天都及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很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自己体验了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成就感,现在的作业再也不需要家长的督促就能很快地完成了。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学会激励孩子的艺术,可以帮助孩子发挥其潜能,获得学习的成功。您是怎么激励自己的孩子的?欢迎在下面留言来分享您的成功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