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窗幽记》的启示及红楼主旨猜测-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寒江雪凝 2010-04-09

这是俺当时给磨玉说的感悟,趁着这两天还有“闲”,先写下来再说。



这两天看《小窗幽记》里有一句:


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


红楼看了那么多遍,像“离恨天”这样的字眼就自然蹦了出来。我窃笑原来这作者也是红楼的粉丝。后来又一看,不对啊,陈继儒是晚明的,怎么可能看过红楼梦?倒是老曹看过陈继儒的书还差不多。无论老曹到底受过《小窗幽记》的影响与否,用这句话来解读红楼,我常感迷惑的好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无独有偶,陈继儒的这句话也很可能是套前人的,我到网上一查,查到了辛弃疾曾有诗曰三十三天觑了,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害了,相思病怎熬?,和陈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找不到确切出处,倒更像是元杂曲里的。所以这一句是否是老辛说的,暂且存疑。也先放到这里,我想对红楼的猜想也许同样有帮助。


有网友认为老曹间接受到晚明文风排满的影响,我至今不敢苟同,但是我也确实同意,晚明作品,应该是从文学上影响到了老曹,因为这本来就是文化传承的关系。先说陈继儒。他的《小窗幽记》和《围炉夜话》、《菜根谭》齐名,书共十二卷,专门辟出一卷说的都是“情”,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如此著名的书,老曹没有看过,似乎说不过去。何况陈本人二十九岁时,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这种举动应该是颇合老曹口味的。


原来我认为老曹本意还是想补天的,但是无法补,所以哀号。现在看,也许我是误解他了。红楼里的女娲补天也许是隐了“补不完离恨天”这个典故,而不是一个单一而模糊的“天”。老曹一直自比那块顽石,希望能弥补离恨的,但是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万艳同悲。可以说,红楼从开篇就是直接谈“情”的,而不是我原先理解的那样,开篇先说的是作者自己的故事,直到三生石等等才进入小说的正题的。所以红楼的故事部分不是从甄士隐开始的,而是从“离恨天”就开始了。


所谓无材补天,大概就是著名的曹氏障眼法了。最妙的一点是,这里的“材”竟然不是“才”,原来我总是把“材”当作“才”的通假字读的,其实却忽略了它最直接的意思,也就是说,无材补天原来是没有材料/东西去可以补天。女娲并不是完整的补完了天,剩下这一块多余的石头,而是像前人已经说过的那样,伟大如女娲也补不完最高的离恨天,哪里是多出来一块石头没用了,这完全是一块石头根本不够,压根就是“无材”。只有这一块石头觉醒了,知道要补天,但一块石头又能补个什么?再联系后文的“甄士隐”,除了是“真事隐”,其实也有最明显的一层意思:“真士隐”。“真士”都在隐,那可不就没有“材”了?如果这么解,则又可以联系到“才人之厄”了。我们就又回到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这到底是说女儿还是说才人?还是压根就是一语双关?


我原来理解,作者是哀叹自己有才但是(因为是罪臣之后等等)不让补天,但实际上,他也许是在感叹像自己这样可以补天的人太少了。或者如果热衷于红楼里满汉问题的,可以说是补汉人、前明的天。总之,不论是补什么样的天,都是力单难行。女娲尚且补不了离恨天,石头/老曹又能补的了什么呢?

 

说完“离恨天”一句,上半句的“相思地”似乎也大有文章,不过解起来就更难了。高鹗似乎也想到了这个典故。红楼后四十回,有一回的回目就是“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当然他用这个典故完全是为了对仗工整,情节和典故并不符合。老曹用“离恨天”的典故,用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为此还专门敷衍出女娲等等。那么和“离恨天”对应的“相思地”,是不是也会有字面上的意思藏在小说里?老曹会不会是在暗示最后相恋之人是隔着千万里的,是费长房的缩地鞭都无法把两人的距离给缩短的?


这倒和红学考证不谋而合。红学家认为黛玉死时宝玉在远方,同样认为高鹗把宝玉变傻颇有低级趣味之嫌,生硬的很。当然高鹗显然也知道,让宝玉不和黛玉成婚,在正常状态下绝对不可能。他能想到的就是把宝玉变傻,但这么写笨拙得很。宝玉怎么可能因为玉丢了就变傻了?高鹗完全就误解了玉的作用。前文宝玉使劲砸玉,也没有因此自己受伤。如果玉丢了能傻,那砸玉重则自己脑浆迸裂,轻则起码不得脑震荡?呵呵。从老曹仿邯郸记写甄宝玉送玉就可得知,这块玉起到的是点化的作用,应该是最后让宝玉幡然醒悟,意识到人生虚幻等等等等的。所以即使丢失,也不可能让玉的主人变傻。要是那样,倒像科幻小说,宝玉成了机器人、玉成了芯片了,那这通篇说的故事,玉岂不成了主人公,宝玉倒成了行尸走肉?


所以黛玉死去,并且没有和宝玉完婚的唯一可能就是宝玉不在场,不然宝玉的个人意志是不可能被如此扭转的。有人会说,可是宝玉就是这么优柔寡断,没有“担当”,你看晴雯被撵了他都不作为。可是晴雯怎么能和黛玉比?宝玉看晴雯,始终就像对待朋友,最多不过是好朋友,连像对袭人的那种性眷恋都没有。如果晴雯没有被撵,最后也一定会被宝玉伤了心。两人就像现代故事里那种,她以为他喜欢她,但是他只把她当成了妹妹,从来没有男女之情。所以宝玉才可能在做了一个悼词之后很快就恢复过来,不再悲伤。而黛玉说走,宝玉就死了大半,最后要是硬拆散他们,宝玉绝对会有惨痛的刚烈之举的,而不会不敢吭声老实听大人话。实际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平时也不吭声,看起来挺软弱,但是到了触及他底线的时候,他是会以死来抗争的。黛玉就是宝玉的底线,如果这还不是,那宝玉就成了一条泥鳅了,简直是没有灵魂的存在,哪里还会是个人?!所以最终只能是,宝玉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和黛玉离了十万八千里,而黛玉的结局就是辛稼轩(?)“四百四病害了,相思病怎熬?”的写照。黛玉平常就一直生病,如果用夸张的手法说,也算是“四百四病”都有的,但是她怎么可能熬过比“四百四病”都更厉害的相思病?


从相思地/相思病揭开的宝黛婚姻悲剧的结局,同样也和书中给出的其他暗示吻合。牡丹亭的离魂伏黛玉之死。杜丽娘是怎么死的?心上人不在身边,寻梦不得,相思成疾而逝。杜丽娘是郁郁而终,而不是高鹗描写的黛玉死时的那种愤恨。这里面没有第三者的插足,没有包办婚姻的扼杀爱情,因为,老曹心痛的,根本就不在于此。

红学考证,从情理上推出宝黛相隔才造成悲剧。而如果老曹确实用了陈继儒的典故的话,那么不光从情理上,从小说布局上也是一样如此的。可以说,老曹的打算,从开篇写离恨天就是如此的,由此才要在开篇强调他的小说里没有跳梁小丑破坏婚姻的陈滥俗套。老曹如果最后写的还是争风吃醋的三角恋爱,那红楼和他痛批的小说又有什么不同?他开篇说的话,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还是说老曹原来是一个自大狂,认定了自己的三角恋爱金枝欲孽就是高出了别人的三角恋爱金枝欲孽?一笑。


我现在猜测出来的,其实最主要还是故事,关心的是故事的完整性。这个推测完毕以后,反而是道路越发艰难了。我就好像是在拼图,宝黛钗的婚姻悲剧基本理顺,贾家、社会的大悲剧从判词和曲子中也可看出一二。这都算是红楼的主旨。但是还有一块,也就是脂砚斋痛呼的“才人之厄”,我不知道怎么拼到红楼的图里。这个才人之厄到底应该怎么看呢?是主旨之一,甚至大于宝黛钗爱情悲剧、千红一哭悲剧呢,还是仅仅是红楼的细节一个分支?关键是,才人之厄如何和情联系起来?


和现代读者满眼里看到的都是钗黛争婚对比,反而作为当事人的宝黛钗倒谁也没有一天到晚活在爱情里的、或为婚姻处心积虑的。实际上,宝黛钗都是立体的存在,抛去爱情,这脂批说的“三人一体”,借的体就是作者,每个人都可是作者思想、感受的代言人(这么看也可以跳出考证宝玉是谁、黛玉原型是谁等等的 “猜笨迷”。小说是服务作者的,说出作者想说的话的,而不是好像作者老老实实替人写传记一样的)。宝玉续庄子因说的“戕钗灰黛”、黛玉的葬花辞、宝钗的螃蟹咏,合作烘托出的,确实就是“才人之厄”。再把“真士隐”作为中间牵线的,那么才人之厄和无材补天也就遥相呼应了。如此,则这个“天”,就决不仅仅是离恨天了。更麻烦的是,才人之厄,根源也就是当局之恶,满清之恶,由此引出的民族问题,倒也可以很好的和红楼里星星点点的满汉痕迹联系到一块儿了。问题是,才子之厄,实际上就说明了书中的女儿都不过是障眼法,暗喻的是才子们,一方面,才子之厄倒可以解释了作者以及批者钗黛的自比,另一方面,大旨谈的“情”等于被间接否定,所有描写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全部都变成了虚幻,很多内容都变得累赘,才子之厄实际上也间接否定了这本小说。我现在的感觉,就是红楼的主题,真的是盆根交错,难以拎出一条主线出来。


--------------------------------------------------------------------------------------------------------------------

红楼似乎就像一块海绵,吸得满满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这种文化,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早已不知甚解,从红楼里把这种文化抽丝剥茧提炼出来,就越发的艰难。我们可以做的,也就是尽量尝试。这两天看孔子事迹,发现孔子对“水“原来也有一番宏论。孔子答弟子子贡问水的一段话说:


夫水,偏与诸生而无 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 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看到这里,我又想到老子那句著名的“上善若水”。再想想老曹说的“女儿是水做的”,这倒真值得玩味。孔子以水喻君子,老曹以水喻女儿,难道又是“才人之厄”的暗示?不过更明显的是,红楼继承的,也许还有自春秋以来的“水崇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