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林学步(9,10)

 自然轩 2010-04-10
我们前面讲过了四个毛病中的“三平三仄”和“拗句孤平”,今天我们讲“失对失粘”。 违反了“联内用对”的原则,称为“失对”,违反了“联间用粘”的原则,称为“失粘”这里只讲到平仄赏的粘对,还没有涉及到文字上的“对偶”问题。 判断粘对的口诀:格律记句式,粘对看二四,这知道吗?你解释一下: 答:格律记句式指的是:五言为基,平仄交替,扩为七言,使用简易;粘对看二四说的是:句中的第二、四个字的平仄是否对称,联间用粘,联内用对。 律诗和律绝,律诗(五律七律排律),律绝(五言律绝,七言律绝),现在知道了吗?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 唐·王维写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你仔细看看它的联间和联内的“对粘”问题。从这首诗里面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首先他的联内用“对”,没错!!!其次他的联间却“失粘”,你用平仄查询工具试试,你有没有发觉联间失粘了?是不是粘要看上联的第二句和下联的第一句。我问的问题你还没回答,是不是啊???? (点击下划线文字查询普通话读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古:仄平平仄?通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仄通平仄?平平?仄通平平仄仄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仄平通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今:仄平通仄通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古:仄平平仄?通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仄通平仄?平平?仄通平平仄仄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仄平通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今:仄平通仄通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我们把新韵去掉: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古:仄平平仄?通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仄平通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他的上联跟下联用的是“对”,可平可仄,看这个字的语言环境,相当于现在的多音字,?是因为在韵书里没这个字,所以电脑系统不能确定他的上联跟下联用的是“对”,也就是说他失粘了,是吧?这种联间用对不用粘的“体”,我们称它为“折腰体”。他是“变格(变体),而不是”正体(正格)”因为这首诗的关系,这种变格又叫”阳关体”。如果你有兴趣写这种体,一定要注明,否则就算失粘。同样,你用中华新韵,在诗的题目后面括上(新韵)。 我们再看看: 渭城朝雨浥轻尘 仄平平仄?通平? 浥是仄声,轻载这里是平声 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句诗因为第一字用了仄,它在第三字用平声救了, 这种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们再看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仄平通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是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 仄平平仄仄平仄 小拗 它用“无”字救了,以后我们会系统的讲。 下面,我们讲最后一个问题:方言混用。 初学者往往不习惯使用韵书,靠自己习惯读音或在学校学的读音来确定一个字的平仄音韵, 这种习惯方便。但往往不自觉造成违反了格律的要求,个人的习惯读音往往带有方言的影响和色彩,南方人的读音与普通话差异很大,使用《中华新韵》容易出错,而北方人的读音,与旧声韵差别很大,使用《平水韵》和《词林正云》容易出错,《词林正韵》,要想掌握好字的平仄、韵部,单靠自己的读音是非常不准确的,因此必须要查阅韵书,才能确保无误。 你是南方人,建议你用《平水韵》,写词建议你用《词林正韵》。 四,四项调整。所谓调整,是指在允许的范围内,对个别字的平仄作出灵活处理,以满足格律的要求,通常调整的手段,有以下四种: 1.一三五活; 2.拗救偶用; 3.固定格式; 4.改用新声。 今晚我们主要讲1。一三五活。过去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这种说法,后一句是对的,前一句却大有问题。律句中第一三五字,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五言律句中,每句只有一个字可以不论。具体句式如下: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第一字可以不论,第三字一定要论,否则就成了拗句(小拗)。(仄)仄仄平仄,可以这样救(平)平平仄平,有人说这个可以不救,不过我倾向于救,也就是下句第三字仄改为平。小拗,也就是我说的拗句,一般下句救,当然在同一联里。而孤平,完全可以本句救,仄起平收式。 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第一字可以不论,第三字一定要论,否则犯三平(三平脚、三平尾),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第一字可以不论,第三字一定要论。请问第三字如果论了,会犯什么呢?答:这里是犯三仄脚(平)平仄仄仄。 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一字用平声,第三字可以不论,如果第一字用仄声,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否则就犯了孤平,这也就是孤平本句救。因为第一个字用了仄声,所以这种句式第三字救不得不论了,也就是说这种句式也只有一个字可以不论,要看第一个字,第一字是平声,第三字可以不论;第一字是仄声,第三字一定要论; 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平 懂了吗??? 七言句式五言前面加两个字而成,前面加的这两个字,第一个字都是可以不论的,后面五个字跟五言律句完全相同。因此,七言律句有两个字可以不论,具体如下: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前两个字中,第一字可以不论,第五字一定要论,否则变成:(仄)仄(平)平仄仄仄(三仄脚),(我喜欢把三仄(三仄尾)称为三仄脚),因此这种句式也只有两个字可以不论。 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前两个字中,第一字可以不论,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一字可以不论,而去掉前两个字,就是五言的平起仄收式。刚才讲了,五言的这种句式,第一字可以不论,在去演中就是第三个字了,所以这种七言律句中一三字可以不论了,现在懂了吗? 七言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前面加两字 我们继续讲七言的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它是五言平起平收的基础上前面加两个字的结果。平平(仄)仄平,在前面我们讲过第一字如是仄,那第三字必须平,否则犯孤平,在七言的这种仄起平收式的句式中就变成第三字如是仄,那第五字必须平,否则犯孤平。而第一个字在七言中的任何句式中都是不论的。懂了吗?因此这种句式也就只有两字不论。 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一字不论,第三字不论,第五字要是论的话,就成了拗句,因此这种句式也就只有两字不论。 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字不论,第三字不论,第五字要是论的话,就犯了三平尾(三平、三平脚),(平)平(仄)仄平平平,因此这种句式也就只有两字不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五言第一字大多可以不论,第三字大多是要论的;七言第一字都可以不论,第三字大多可以不论,第五字大多是要论的。 不管怎么讲,第一三五字还是不像第二四六字那么严格,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是“一三五活”的意思。这对于格律来说起到了某种程度的放松束缚的作用,既然第一三五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而可以调整,这同时给“孤平救”和“拗救”提供了可能性。明天我们具体讲拗救的三种方法。 今天就讲到这,下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