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炀帝咏长城

 昵称191190 2010-04-11
        万里长城,力气势雄壮,在我国历史上曾起过非凡的作用,它的最大功绩便是有力地阻挡了强敌的入侵,捍卫了中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长城的功劳是不可抹杀的。但你可知道是谁最早歌颂长城吗?
        如今我们找到咏长城最早的一首诗是秦朝民歌:“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这首诗由魏晋之际的哲学家杨泉收入《物理论》,后来又被北魏郦道元转引入《水经注》中,才得以留传下来。作者何人?无从查考。这首诗生动地刻画了长城是劳动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但他只看到修长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一面,没有看到长城御敌的巨大作用。因此,长城“第一诗”是一首不全面的诗。
        秦代以后,咏长城的诗多起来。《汉书?贾捐之传》中指出:“长城之歌,至今不绝。”可见咏长城诗不少。有一些诗也写得相当不错,生动地描绘了长城的风貌。如东汉末王粲的“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北朝文学家庾信的“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王褒的“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但从秦到汉、到南北朝,咏长城的大部分诗,格调沉闷,凄凉悲惨。如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皆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合多寡妇……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南朝江淹的《古离别》,“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晋代陆机的《从军行》,“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南陟五岭巅,北戍长城阿。”,他们写的诗都不错,但可惜的是在提及长城时,把它和暴政、战乱、别离、死亡、苦难联系起来。
        当然,也有一些诗摆脱了伤感情绪,如虞羲的《咏霍将军北伐诗》:“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刘峻的《出塞》:“蓟门秋气清,飞将出长城。绝漠冲风急,交河夜月明。”诗写得很有气势,但对长城的巨大作用,却说得不大明确。
        隋炀帝杨广写过一首《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全诗为:“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云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秉武节,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干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候,单于入朝谒。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方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杨广为隋文帝的次子,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这首诗叙述了他巡行边塞和率军出征的见闻。诗的一开始便写修筑长城的目的。源源不绝的士兵和壮丁冒着劲烈的秋风,风尘仆仆的来到荒漠修筑长城。据《隋书?炀帝纪》记载:大业三年(607年)杨广曾下令调集“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同年八月,他从榆林出发,巡视长城。大业四年,杨广又来到五原,并再次巡视长城。大业四年七月,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自榆谷而东”。隋长城东起山海关,西终甘肃,延绵数千公里,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广不仅赞美了修长城的情景,而且认为修长城是一种“智”即明智之举,是治国安天下的万世良策,正因有了长城,才使得亿万百姓得到安宁。“先圣”,指的是前代帝王,其中也包括大筑长城的秦始皇、汉武帝,也包括不久前大修长城的隋文帝。自秦始皇修长城以后,自秦至隋几百年中,大胆称赞秦始皇修长城的人不多,杨广能一破旧习,歌颂秦始皇修长城,并说这是“圣”人的明“智”之策,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还有,过去写修长城的诗不少,用“饮马长城窟”为题的也大有人在,但大多写得凄凉悲惨。杨广也写修长城,但却写得场面壮观。一句“横漠筑长城”,一扫凄凉悲伤的旧景。长城御敌安邦的巨大作用。在诗中表达的明明白白。如果我们不因人废诗的话,杨广的这首诗可谓对长城的作用作了正确评价,是歌颂长城的“第一诗”。
        从“讵敢惮焦思”开始,是写率军出征的情形。大军浩浩荡荡,旌旗招展,队伍在山间行走,忽高忽低,鼓乐齐鸣。高山、大军、长城,组成一幅绝妙的画图。“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既写军容雄壮,也写长城坚固如山。“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更写出了塞外云雾苍茫的景色。读之令人振奋,全无萧杀之感。
        诗的最后,又写长城的作用。“借问长城候”,这里的“候”,指候望、侦察,指戍守长城的哨兵或巡逻兵。通过与“候”的对话,引出“单于入朝谒”,意即烽火停歇,外敌入朝进见,天下战事不起。而这一切,又都是和长城的巨大作用分不开的。据《隋书》所载,长城的修筑也确起到了御敌的作用。大业十一年,突厥出动数十万骑兵,将杨广围在雁门一带。隋军屡战不利,正是凭借高山坚城,才挽救了全军不至覆灭。
        当然,诗也并非十分完美。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诗中自称是“小子”,表面是自谦之词,但实际上却流露出骄横浅薄的痕迹。他在肯定修长城的同时,也过分地抬高了自己,把自己比作同“先圣”一样。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