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人必看,关于档位拨盘的设置原则和相关知识。】-奥林巴斯SP590论坛-ZOL中关村在线

 杨亮 2010-04-11

新人必看,关于档位拨盘的设置原则和相关知识。 三级精华

  呵呵,其实我也是新手,刚刚才混到一篇精华帖,实属不易。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在问“用什么档”这个问题。想想自己刚来的时候也问过这个问题,于是乎就想要写一篇关于用什么档的帖子来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在说档位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几个摄影机设置的概念:感光度(ISO) 白平衡(WB) 测光模式 对焦模式 快门速度 光圈大小 曝光 景深 如果自认为对这些东西很了解了。可以直接跳过下边的蓝色部分。

  感光度就是相机里ISO64-1600(3200)之类的那些设置。顾名思义,就是指CCD对光线的敏感程度,CCD是一种感光元件,叫什么电荷耦合器还是啥的,反正就相当于胶片了。感光值越低,对光线越不敏感,也就是说光线越充足感光就可以越低,天越黑,感光就应该有所提高,但是如果提的太高了,就会出现噪点,这是相机性能体现的一个方面,大5的噪点控制就处在一般的水平上。

  白平衡,名字有点儿奇怪,其实可以把它理解为正确还原白色的设置。我们都知道。环境光照射在纯白物体表面,会给白色物体上色的。最明显的就是白炽灯照射大白墙。大白墙就发黄了。白平衡就是要用来抵消这种发黄的,让白墙还是显示白色,从而让其他颜色也能得到正确的还原。当然了,严格的说,这样解释似乎不太妥,但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就先这么说吧。嘿嘿。

  测光模式,这个东西是跟构图有关的。忘了大5里有几种测光了,我常用的是点测光和点包围测光,似乎还有个“ESP自动测光”,很少用,其实这个东西是为了快门和光圈服务的。如果你用M档,这个设置就可有可无了。

  对焦模式,有点对焦和区域对焦,还有一个自动对焦(iESP),这个对焦模式,比较好理解,就是说让焦掉落到什么距离上。相信学过初中物理的朋友应该都比较容易理解,就不多赘述了。

  再来说说快门速度,打了错别字,打成了开门速度,其实快门速度,就是开门到关门的时间。零点几秒。CCD前边有个小门,叫“快门”,快门从打开到关闭所用的时间,就是快门的速度了。有个比喻很好,如果把快门比作水龙头,把光线比作水,那么开水龙头的时间越长,水量自然就越大,光线自然也就越多啦。

  接着是光圈,还是用水龙头来打比方,光圈就是水龙头的粗细,越粗的水龙头,单位时间流过的水量也就自然更多一些啦。反映在光圈上,就是数值越大,光圈越小,数值越小,光圈越大。F2.8大于F8。

  光圈和快门是两个控制片子曝光最常用到的设置,也是拍片时最常去改变的设置。但是实际上,光圈控制景深的意义要大于控制曝光。上架子的话,可以用快门时间来控制曝光,大5最长曝光可达15秒,足够把深夜排成白天了。而对于景深的控制,快门是无能为力的,光圈在这方面的作用却是无可取代的。当然了,你也可以抱着相机前后跑,但是那毕竟不如调整一下光圈来的方便。

  前边提到了两个概念,就是曝光和景深,相信大家对曝光并不陌生,也很容易理解,像经常看见有对照片的评论是过曝或者欠曝(曝光不足),就是对曝光没有控制好。通过快门时间的长短和光圈的大小来控制曝光的量,可以获得正确的曝光。至于景深,这个概念很多初学者会比较茫然。其实控制景深也就是所谓的虚化前景和背景的实现手段。景深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知道焦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介绍镜头成像的一个像“X”的图,那个交叉点就是焦点,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其实并非只有在那个交叉点上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在这个点的前后一段距离内,都可以获得清晰地像,这一段距离,就是所谓的景深了。景深越浅,越能够突出主体(注意:不是主题,跟主题没有关系。),景深越深,反应的场面就越大。  

  说了半天,现在来讲讲文章的主题吧。所谓的“档”,就是指相机上的“模式拨盘”,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就拿我们的大5来说吧。一共就那么几个档 Auto档 P档 S档 A档 M档 和 SCN 档 ,别的都不是正经档位,就不说了。

  Auto档,学名叫做“自动档”一般来说是卡片机的最佳档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傻瓜档”,机器会自己根据测光返回的数据设置感光度,白平衡,快门时间和光圈大小,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画面中设置一个焦点,至于他是怎么理解的,那就是相机设计者给相机设置的程序所决定的了。总之是所见即所得,对的准,拿的稳,就能出片了。但是如果拿大5也是这么个用法,那真是委屈了我们手里的大5了,也完全不能体现业余的专业精神。我反正是几乎从来不用Auto档,即便是在当年玩卡片机的时候,也极少使用Auto档。当然了,相信想要一直用Auto档的朋友也不会来看这个小文啦。哈哈。

  P档,学名叫做“程序控制”,其实P档跟Auto档差不多。所不同的是P挡允许你进行一些基础的设置就是前边所提到的:感光度,白平衡,对焦模式,测光模式等等的设置。但是它会自动控制焦点和光圈大小以及快门速度。因为这些特点,P档就比较适合随拍。例如我们出游,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设置一下感光度,白平衡啥的,根据要拍的主题不同,例如景物、人像,摆拍,随拍等等设置不同的对焦模式和测光模式。以便拍到比较理想的照片出来。

  A档,学名叫做“光圈优先”,A档跟P档一样,但是多了一个光圈的设置,别小看多了这一个设置,根据上边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光圈是可以控制景深的,也知道光圈的大小决定着曝光量的多少。如果我们改变了光圈的大小,景深是得到了控制,那曝光是不是会出现问题呢?这个是完全不用担心的,机器会根据测光模式,自动去计算快门时间,用来补足光圈变小所造成的曝光不足的问题。例如我们要拍星芒,就必须要用小光圈。这时候,机器的程序就会自动延长曝光时间来获得比较好的曝光,当然了。A档其实不太适合拍星芒,呵呵。那么A档适合拍什么呢?我个人的理解是静物。用A档拍静物,可以忽略曝光时间。只用光圈去控制景深即可。这是A档的长处所在。既然是忽略曝光时间,那就要求机器上架,或者是拍摄者手要很稳才行。

  S档,我把S理解成Sport(运动)。其学名叫做(快门优先),为啥我把它理解成运动档呢?理由很简单,S档适合拍运动片子,他跟P档也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他可以控制快门速度,忽略光圈值,跟A档是对立存在的。为什么要把运动和快门速度联系在一起呢?这正式S档存在的意义啊。他可以控制曝光时间,你可以根据被摄物体的运动速度来设置一个相对合理的快门速度,从而获得一个较好的成像效果,而不用担心曝光的问题,因为S档会自动根据快门速度去配合一个合适的光圈大小,从而保证一个正常的曝光量。快门越快,照片越清晰,但是不是说快门越慢,照片就不清晰,这个就要看你手稳不稳啦。还有跟焦准不准了,所谓跟焦,就是镜头一直对着主体曝光,忽略其他静物,最后是被摄物清晰,前景背景都糊了,最常见的就是赛车的照片了。

  M档,学名叫做“手动挡”,也就是最专业的档了,适合搞创作。但是我们的大5不是单反机,用M档通过各种菜单去设置各种参数,不方便抓拍,不像单反机,外壳上一大堆按钮,随便按几下就能达到目的。我们却得按半天。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的M档适合做静物包括人像的创作,不太适合抓拍或者运动拍摄。M档跟P档的不同在于可以人为地控制快门和光圈,这在一些复杂的环境(包括构图复杂,光线复杂)中也是适用的,因为前边的P/A/S三种档位都存在机器软件程序的参与,不排除他们的计算结果并非是你所要的,这时候M档就派上用场了。

  SCN档,学名叫做“情景模式”,就是相机开发者,根据常用的一些拍摄场合设置的相对比较合适该主题的一些设置,例如雪景沙滩之类的,要知道,没有丰富的经验,很难把这些场景拍的很好,雪景就非常的容易过曝或欠曝,不是白茫茫一片,就是灰扑扑一片。雪景模式就可以让拍摄者省心一点。但也并非是说用SCN就不会出坏片。呵呵。一样也需要经验的积累,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也就没必要用SCN档了,所以我很少用这个档位。其实SCN跟Auto和P档一样,都属于“傻瓜档”系列的。

  其实究竟应该用什么档位,这个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答案,根据自己的拍摄意图,被摄物,光线,观景等,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档位才是真的。这个就需要经验的积累了。采用不同档位的根本意义就在于获得怎样的快门和光圈的配合而已,所以,不要把档位太当个事儿。呵呵。以上是我的意见。把这些常用的档位都介绍了一下,希望对新人朋友有所帮助。因为本人也是水平有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