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教学之语言锤炼

 清柳飞扬 2010-04-11

有效教学之语言锤炼

 

    就教学而言,语言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先从形式说起。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前者是被事实证明了的,不需要多说。后者,则指明了言之有文是可以做到的,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通过精心上乘的语言包装,让听者听得明白,听得舒服,听了还想听,听了上瘾。

 

    在教学中,不同的老师教同样的内容,讲同样的知识和道理,学生听起来往往有一些差别,有的学生非常喜欢听,一听就明白,有的则听起来费力,不喜欢听,甚至反感。自然,前者的就教学效果就好,后者就差,甚至很差。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锤炼,要高度重视语言表达。很多教学名家都很重视这一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比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课堂语言就仅规范、正确、得体,而且十分优美,听她讲课是一种美的享受。据说于漪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历经三关打磨:一是将上课时要说的话写下来;二是经过书面语的润色;三是将书面语言再度口语化。这样打磨出来的语言自然就有了相当的质量。

 

    再说内容。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与思维是分不开的。语言的贫乏是和思想的贫乏联系的。因此,锤炼语言的问题,关键还是砥砺思想的问题。一个感情贫乏,内心粗糙,缺乏文化修养,没有向学之心,不具人文情怀,不懂哲理思辨的人,其语言无论如何是好不到那里去的。这方面的要求似乎是有些高了。但我以为,作为一般人,我们可以不做如此要求,可对教育工作者,作为一种倾向性要求,应当是不为过的。就此而言,做教书匠容易,做教师就比较难了,做教育者,就更难了。大体而言,教书匠教知识,教师讲道理,教育者启智铸魂。一些教师固然自己的专业也不是很精通,不能融会贯通,但可能更多一些教师是只懂专业,没有思想。理科教师这方面表现的更普遍一些,不过还可以理解。不少文科教师也这样,就令人遗憾了。我看过一些老的物理学家写作的自然科学读物,通俗流畅,诙谐幽默,也不乏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辨,那才是真正的大家,大手笔。这方面,我们学不来,达不到那样的水准,但不等于不能学,不等于不应该向那个方向努力。所谓向学之心,即有此意。

 

    那么怎么样的课堂教学语言才算好,才能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性呢?

    第一,准确明了。这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基本要求,这是比较低的要求。其实就是把教的知识和道理用专业但不艰涩,准确而不深奥的语词表达出来,学生听起来明白易懂。这个层次的语言还谈不上包装,只是保证教学内容表达的准确性,兼顾听讲者的接受性。这个层次的语言尚不能吸引学生,大体保证学生不反感而已。这是科学的层次。

 

    第二,流畅优美。这是比较高一点的要求,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在准确明了的基础上,讲究艺术性,讲究文学性,是艺术的层次了。这也就是包装了。这样的语言,把直白的知识表达语言,提升到诗化散文化的语言;把客观的道理讲解抒情化,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甚至触摸学生内心深处那些隐蔽着的柔软的东西,进而把知识听讲嬗变为艺术享受。印象中,于丹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的讲座大概是这样的境界。这是艺术的层次,但这不是最高境界。但这个层次的教学大多数学生最喜欢听了。需要说明的是诙谐幽默也属这个层次。

 

    第三,哲理隽永。当然,所谓哲理隽永并不是教学中每句话都如此,只是时不时的、自然地有这样的语言出现就够了。可以这样说,这个层次的教学,讲解不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定要表达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玑、语惊四座,但一定要凝练准确,经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实事求是之心,而无哗众取宠之意。所谓隽永哲理是超越华美的,正合了真理是朴素的这个道理。哲理隽永的教学语言,其实已经超于了普通的教材知识教学,而是浓缩了教学者的人生体验之精华。这是哲学的境界,是道的境界。这个层次就已经超越包装了,是高一层次上的返璞归真。不过,这个层次的教学对小学生当然不适用,对中学的低年级学生也不很实用,高中生中的优秀生一般才能体会其中三味,才能接受和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