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44-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寒江雪凝 2010-04-11
详解之四十四
红疯子:咱不这样看,应该说作者似拙实巧,正因为作者用这些笨拙的神话鬼话假话,才把真情真理遮掩过去了,躲过了文字狱审查,躲过了焚坑的劫难。至于如今一般人理解不了红楼梦的真味,只能怪自己没有[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当然[不能知]了。"
石呆子:这话倒也说的是,读不懂石头记只能怪自己学识不够、没有悟性、不能通灵,哪有怪作者故弄玄虚的道理。再说自古以来[正邪两赋之人]虽然少见,但从来不会绝种,总会有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怪人读懂石头记其中味的。你红疯子不就是一个吗?
回头再说宝玉。那形容就无需多说了,只这批宝玉的《西江月》二词要解释一番。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作者还特意说[后人这《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实这两首词就是作
者自己作的。
这[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就是对王夫人和冷子兴所说的宝玉怪癖的形容。如今的评论总是不能实事求是看待宝玉这些怪癖,甚至还把这些怪癖当宝玉的优点来赞扬,看不到他乖僻邪谬不近人情的一面,这种以丑为美的误读会影响对宝玉形象的理解的。[纵然生得好皮囊],此处交代的宝玉容貌就是[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如今的评论都不同意这一句,认为宝玉的才学很高,几乎是神童,怎么能算[腹中原来草莽]呢?这就得分别从文人和世人两个角度来看了。从文人角度看宝玉,确实是[聪俊灵秀在万万人之上],但从世人角度看宝玉,那又是[乖僻邪谬不近人情在万万人之下];若就其书本知识而言,似乎可以说[满腹锦纶]、远在同龄人之上,但就其社会实践而言,又可以说是[懵懂顽童];从[天文地理]讲,可以说是无所不知,但就人情世务而言,又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总之这宝玉将来做一个远离尘世的文人精英还是绰绰有余的,但若做一个跌落尘世的市井俗人则肯定是无法糊口谋衣。他虽洞明书本,但却没洞明世事;虽文化素养极高却人情毫不练达,这是个文化巨人兼世情盲人啊!说他在[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方面[腹内原来草莽]确实[极恰当]。所以下一句说他后来是[潦倒不通世务]、当前是[愚顽怕读文章。] 而[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更是[乖僻邪谬不近人情在万万人之下]的必然结果。这第一首《西江月》还只说了眼下的宝玉,就已经毫不客气地暴露了他[乖僻邪谬不近人情在万万人之下]的另一面了,下面第二首《西江月》更进一步指出其严重后果:[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触目惊心啊!你们只看到前八十回的富贵公子宝玉,看不到八十回以后贫穷落魄宝玉,所以体会不到这一句的辛酸。如果宝玉如今 [这乐事能永远依恃],那这两首《西江月》就毫无意义了,问题是[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啊!它日到了[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之时,宝玉这[不通世务不知乐业]的另一面就无法容忍了,因为文化精英只能生活在世外桃园里,必须有依恃才能生存,一旦失去依恃,他们那世情盲人的另一面就成了致命的弱点了。但是[富贵]毕竟是[不能永远依恃]的,宝玉终究要跌落到贫穷之中,他若在[富贵中能知乐业],早学个[一技有成],练就个[人情娴熟],它日何至于如此[凄凉]呢?所以说[可怜辜负好韶光],当然[于国于家无望]了。
红疯子打断他:这[于家无望]好理解,贾母王夫人正把他当贾族唯一希望,但这[于国无望]不好理解啊,难道作者认为宝玉本来应该做大官建功立业、对国家作出特殊贡献吗?或许是不是作者为凑词的字数顺口而说呢?
石呆子:你们若仅从曹家看,曹荣当然是曹寅死后曹家的唯一希望,曹荣死后,他的遗腹子更成了曹家三代遗孀的唯一希望,所以曹荣之死当然是[于家无望],遗腹子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更是[于家无望],归结到书中宝玉,自然应该说只是[于家无望]了,谈不上[与国无望]。但若上纲到皇家看就不同了,顺治当年不是与曹荣差不多[于国于家无望]吗?皇十四子最后也是[于国于家无望]啊,他若确实能担当大任,康熙又何必另立皇四子为新君?再从第二回雨村列举的[正邪两赋之人]中的[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看,这些本来可以做文化精英的人确实不宜当皇帝、确实是[于国于家无望]啊!搞文化与理家治国就根本不是一回事,叫这些文化精英去理家治国当然会[于国于家无望]了。所以作者说[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这[无能]不是指文化上的无才能,而是指理家治国本领的无能,这[不肖]不是指不象文化人,而是指不象做父亲的人、不象做官的人、不象做皇帝的人、不象建功立业的人啊!从这个角度看,象贾宝玉这些[正邪两赋之人]确实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作者最后忠告后人:[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既是作者由衷的愧悔,又是作者故作检讨。说他是由衷的愧悔,因为他确实悔恨当年[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说他是故作检讨,是因为这[半生潦倒]并不完全是他自己[一事无成]造成的,这家和国的没有希望并不是他自己能挽回的。我在解第一回中就特别强调了[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则一并使其泯灭也]!作者检讨自己的不肖,其实是掩护他揭众须眉之短,他的不肖只能造成自己的[半生潦倒],不可能造成家和国的倾覆,而众须眉的[自护己短]才是造成家倾国覆的根源。但作者又无法直接揭众须眉之短,于是打着检讨自己不肖的幌子来间接揭众须眉之短,这才是石头记的创作目的。你们细想宝玉的一生,若能[永远依恃],也不过是'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罢了,他再怎么[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也不至于[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也就是说只有在失去依恃的前提下才会[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这与自己[肖不肖]没有因果关系啊!只能说因为自己的不肖,没能在[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的大祸中尽量自己爬起来而已,对于被倾覆的国和家来讲,自己 [不肖] 的责任只占一分,而众须眉的[短]却占了九成,如果自己这一分不肖也值得自怨自叹,那众须眉的[自护己短]又该如何揭示呢?这才是作者的[话里有话]啊!因此这[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确实是一分自责九分反嘲,一般人很难解出其中味的。但作者对贾宝玉的[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还是实事求是地作了检讨的,你们不能象如今有些评论那样,把宝玉性格上的疥疮当可贵的光荣疤来赞叹,这反而会影响读者对宝玉实事求是的评判。
通过这两首《西江月》,你们该认识到宝玉的另一面了吧,别再象黛玉似的把王夫人的嘱咐不当回事,把宝玉过于理想化,反过来倒怪王夫人破坏宝玉与黛玉的好事,那就错会作者的意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