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品即画品

 万葫堂 2010-04-12

——读单明波印象

 

周一请陈绶祥先生为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讲座,先生语出惊人:“徐悲鸿不会构图,不是中国画,三代人深受其害。”大家愕然。课后我给大家解释,先生敢言,也有一定的道理:其一,中国画的构图不同于西方绘画构成,需要“势”,需要“留白”,需要“呼吸”,需要开合,需要虚实;其二,中国画之“形”非“造型”之型。过分的强调“素描关系”,中国画的母体语言——“笔墨”,将丧失殆尽。纵观今日之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凡入选国展,必精凿细描,中规中矩,非百日不可完工,中国画写意之精神荡然无存。

明波先生,山东青岛人,大学时期并不以中国画为专业,所以,也就避免一些学院派的条条框框。中国画是性情的,尤其是山水画,非豪情志士难能图得高韵。纵观几千年的中国绘画史,其实就是以山水画为主线的绘画史。为何?因为中国画终极的目的是“写心”,只有山川自然,才能容的下无尽的心绪。山东自有山东人的先天禀性与气质,明波方脸大眼,虎背熊腰,为人豪气仗义,颇有琴心剑胆之识。每临大事,总能举重若轻,闲庭处之。这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人格力量。古人讲,“画品即人品”,“人品即高,画品不得不高”。所以,明波颇具山水画家的气质与情怀,所作山水,皆大气磅礴,浑厚自然,在朴茂中隐隐有一种不可侵凌的大气象。这种气象正是山水画中“冲和”的本质精神,惜少有人懂,更少有人得之。

意境深远,明波每每以家乡崂山的胜景入画,颇有乡情;近作又融九华山、黄山为材,亦颇得禅意之灵韵。

用笔凝练,用墨大胆,明波在不失法度的前提下,将一己的才情与学养付诸笔墨,是中国画“气韵生动”之所在。

能放能收,颇见大家手笔。豪放处满纸狼藉,细微处小心布置。明波近期的大画颇让人刮目,所谓“实力派画家”也不能过之。

谦恭好学,知耻后勇。这一点是我最赞赏明波的地方。中国画,包括书法,是一门渐行渐深,永无止境的学问。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的接受他人的教诲,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睿智。余不才,也是知耻而后勇。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断的否定自己,不断的发展自己;设定一个久远的高大的目标,养成一种自律性的习惯,发现一种好的生活的学习方法(学习也是一种生活);不激不砺,不温不火,妙意尽在其中,画意尽在其中。

千里江波,澄空如鉴,仲秋又至,能不明否?

谨为单明波先生画集序。

 

 

                                            刘怀勇

                                    己丑八月十五日于凹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