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通

 hi腾鸿 2010-04-17

善于“变通”的孙膑

原作者:卢秀安等 来源:《教与学心理案例》

    [故事]

    战国时期,孙膑初到魏国,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

    魏王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边生起火来。”

    魏王说:“不可取。”

    孙膑捻捻胡须道:“大王坐在上边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

    魏王问:“那你怎么办?”

    孙膑道:“如果大王在下边,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得意洋洋地说:“那好,”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

    周围的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哄笑孙膑无能。忽然,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

    [点评]

    看了上面的故事,谁会不称赞孙膑的聪明呢?孙膑之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品质分不开。在解决问题时,人们较多按常规去思考(即使魏王如何下来这一方面去思考)。而孙膑则能从“让魏王坐上去”反向思维,而巧妙地解决了问题,即能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侧面去思考。这种思维具有发散性。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因此,应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即从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人手,逐渐养成学生多面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创造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