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 课题方案

 风声书馆 2010-04-17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 课题方案(转载)
一、研究背景
  1、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特别是新世纪即将到来,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2、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面临教材的变更,方法的改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积极的学习心理,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3、学生学习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同时发展的,两者相随相伴、贯彻始终。认知和情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认知主要解决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学生在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心理态度和情绪体验的参与,产生愿不愿学、喜不喜欢学、信不信能学好等情感。目前有许多小学生不喜欢学习、不主动学习,这同我们教育者没有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有很大关系,也就是学生对学习的适应性的强与弱有关,"忽视情感,是忘了教育的另一半",这是小学教学难于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使之素质化、人格化,这是小学各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4、前些年的学校教育,偏重于学生文化素质,相对忽视了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加上学生家庭学习环境差异的原因,致使学生学习态度少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成绩徘徊不前,影响了素质教学的效率。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选择了"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双向的共同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级编班的一个集体,教师按固定的时间同时对几十名学生按照统一的内容和要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系统中,有很多要素组成,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和教学情境等等。优化课堂教学,就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诸要素,使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和结构符合大纲的要求,方法和手段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保证有效地和高质量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和培养健康心理的任务,使不同程度的每个学生达到可能的最高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确立整体优化的观念,对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规划,同时注意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创设一种良好的教与学的情境。在此基础上,达到孕育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目的。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诸要素,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是必然前提。教师只有把教育工作看成是自身智慧、才能、力量的表现,是一种良好心理素质的传播、培养和创造,才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才能和教育艺术水平。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跨世纪的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身心俱健的专门人才。要探究优化课堂教学中的诸要素,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新途径,必须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我们准备借鉴"情境教育理论"、"愉快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和谐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教育心理研究理论"等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本课题的研究。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原则:
  1、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语文、数学、思品、体育、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的课堂教学规律和方法,正确引导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心理,用具体的措施、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不正确的心理倾向和心理行为及学习适应性差的倾向进行矫正,使他们逐步素质化和人格化,从小打?quot;身心俱健"的坚实基础。
  2、具体目标。
  A、制定测试体系,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测试、分析。
  B、探究符合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课堂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C、行为状态目标。
  ①人人愿意学、喜欢学,且对自己要求高,能学好充满信心的比率高于对照班。
  ②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意志坚定,学习适应性强,文化身体素质扎实,比对照班有明显进步。
  ③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民主平等的相处和交往,明显优于对照班。
  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良好心理素质的传播、培养和创造的教育艺术水平明显提高。
3、研究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要在语文、数学、思品、体育、社会等各科教学中整体展开。
  ②可行性原则。在订制计划和测试体系及探究方法、模式、规律时,要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做到既具体又便于操作。
  ③灵活性原则。在方案实施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计的情况。因此系统执行过程中,随机变化,并适当修改实施方案。
  ④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原则。必须采取严格的客观求实的态度,全面系统地搜集材料,充分掌握足够的事实,保证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实验对象:一(1)、三(1)、四(1)三个班为实验班。 一(2)、三(2)、四(3)三个班为对照班。
  (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1999年4月----1999年5月。
  A、理论学习,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B、测量体系的设计、确定对象;
  C、培训教师,明确分工。
  2、实施阶段:1999年5月----2001年4月
  A、实验班、对照班测试、调查、分析;(1999年5月----1999年6月)
  B、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素质教育及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
  C、采取相应对策,对学生不正确的心理倾向和心理行为进行矫正。课题组开一次实施运作情况分析会,并安排一次有专家参加的阶段性成果测试汇报会,根据阶段性测试成果进行研究会诊。
  3、总结评价阶段:2001年5月----2001年7月。
  A、总结性评估。对实验班、对照班学生进行全面测试,并进行总结性统计和分析。
  B、撰写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成果展示。(包括论文系列、实践课、公开课、测试资料及统计分析资料等)
  C、邀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结论性鉴定。
  (三)实施方法
  1、调查法;2、实验法;3、测量法;4、个案法;5、经验总结法等。
  (四)实施途径
  1、完善课堂教学目标,为培养学习心理作准备。
课堂教学目标制订时,除了知识传授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外,还应增备情感领域的目标。教师要钻研教材,从"情感、知识、能力"三方面对目标进行优化,让三大目标成为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双基训练的同时获得情感方面的熏陶与培养。
  2、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比较法、练习法、情境法、欣赏法、示范法、讨论法等,并加以优化。唤醒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志,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使课堂教学对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激发保持发挥高效的作用。
  3、注意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研究与事实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中,非智力因素教育最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要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介绍科学家如何思考,发现自然规律,增强学好功课的进取心;及时反馈信息,表扬激励学习热情;寓教于乐,调动情感;培养意志,养成习惯,让学生在学习时能经常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4、建立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为良好心理形成提供土壤。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认识活动、情感体验处于和谐状态时,其学习效率最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
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教育中,从教师的关心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在激励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共同讨论、合作学习、自己能行的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奠定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