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五忌——元代袁桷善在少年时代读书1

 昵称426471 2010-04-19
一日十行——出自《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代刘克庄诗云:“五更三点结漏,一目十行读书”。
二分书类——清末梁启超每天将所要读的书分为两类,一般的,粗读;另一类是有价值的,细读。
三余读书——三国的董遇读书重“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四为读书——郭沫若读书的“四为”是:为学习而读书,为研究而读书,为创作而读书,为愉快而读书。
读书五忌——元代袁桷善在少年时代读书不得要领,从而悟出“余少读书有五失”;一、“泛观而无择,其失博而寡要”;二、“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其失儒而无立”;三、“篆录故实,一末终而屡更端;其失劳而无成”;四、“闻人之长将疾趋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五、“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不甚者也”。
读书六要——宋代朱熹非常注重读书的方法,后人总结归纳为“六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七焚七录——明末张溥读书时先抄一遍,然后烧掉,再抄再焚,反复七次,直到闭目成诵。他苦读成名,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七焚斋”和“七录斋”。
八方受敌——宋代苏东坡读书讲求步步深入,究其根底,称:“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方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事理九辩——近代陈中凡钻研古籍,造诣极深,得益于“一曰辩真伪,二曰识途径,三曰明古训,四曰辩章句,五曰考故实,六曰通条理,七曰治经宜知家法,八曰治史应详查史实,九曰治诸子应知流别”。
十目一行——清代学者陆世伟就是因为“十目一行”的读书法获得成功。
读书百遍——朱熹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日记千言——宋代韩愈自幼好读,讲究日记千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