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福林:我的“第二次改革”观

 3gzylon 2010-04-19


  当前,着眼于“发展方式转型”这一历史使命,我国需要尽快启动“第二次改革”——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改革研究领域,近30年来,我把坚持改革研究、推进改革事业作为自己的基本追求。我认为,要实现未来30年的可持续发展,出路在于推进第二次改革。

  ■“第二次改革”观的酝酿过程

  应当说,产生并形成“第二次改革”的思路,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至少在过去5年的研究中,我从矛盾变化的研究、发展阶段的研究、反危机的研究中,愈来愈感觉到:当前的改革,与过去30年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我们认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这一主要矛盾虽然总体上没有变,但矛盾的阶段性特征表现突出,并有深刻变化。2005年我把它归纳为两大突出矛盾: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与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去年以来,我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反危机的改革政策上。我认为,危机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调整,而是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变化;不仅对我国短期保增长形成巨大压力,更对我国发展模式提出严峻挑战。正是在这个判断下,我提出“大进大出”时代的结束以及“增长主义”时代的结束。这两个时代的终结,对第二次改革提出历史性的新要求。今年以来,我逐步形成对“第二次改革”的一些较为系统性的思考。在国家发改委委托的《十二五改革规划研究》课题中,我们提出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改革大思路,这是对“第二次改革”的一个系统性概括。也就是说,着眼于发展方式转型这一历史使命,我国需要尽快启动“第二次改革”。

  ■“第二次改革”与“第一次改革”相比,有哪些特征

  我对“第二次改革”的研究,主要还是基于改革所处的历史阶段、改革环境、改革面临的矛盾与30年前有明显不同。应当说,第二次改革和第一次改革,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第二次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消费大国,主线是发展方式转型,基本思路是推进从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第二次改革就其领域而言,不仅涉及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领域和行政管理体制;就其实质而言,不仅涉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且也涉及社会公共需求转型和政府转型;就其目标而言,不仅涉及消费,还涉及创新、公平、绿色。能否全面提高消费率,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是未来30年我国能否真正成为经济强国的一个核心因素。从生产大国走向消费大国是第二次转型的战略目标选择,走向消费大国将是长期的发展过程。为此,需要把构建消费大国的体制机制作为改革的主线。“十二五”是推进第二次转型的关键5年。能否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型,关键取决于未来几年能否下决心推进相关体制机制的重大突破。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需要尽快推进第二次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二次转型与第二次改革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推进第二次转型直接依赖第二次改革。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强调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但“十一五”的实践表明,这一进展相当有限。问题的根源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受到其他更为广泛的因素的制约,如社会基础和行政体制。因此,第二次转型的实质是包括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社会需求转型、政府转型在内的转型。这就需要强调发展方式转型的三根支柱:一是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扩大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社会公共需求转型,构建适合我国特点的发展型社会体制和政策体系;三是强调政府转型,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应当说,发展方式转型涉及的是结构性问题。第一,体制与政策的矛盾。在这次反危机中,应当说政策调整很到位,及时地推出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但相应的一揽子改革尚未顺势推出,使得引发危机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第二,体制与体制的矛盾。比如,投资消费失衡的突出矛盾,既有市场体制缺陷的原因,也有社会体制不健全的原因。解决投资消费失衡不仅要推进市场化改革,还需要把改革进一步延伸到社会领域、行政领域和文化领域。第三,政策与政策的矛盾。上下级政府间、政府各部门间政策打架的事情很多。应当说,政策与政策之间的矛盾对各领域改革工作的衔接和配套都有重大影响,同时也对市场的信心和预期产生较大影响。只有推动结构性改革,第二次转型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第二次改革”中实现第二次转型的基本目标

  推进第二次转型,必须启动第二次改革。比如,要扩大消费,构建消费大国,需要尽快启动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适应城市化时代,就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解决公共产品短缺问题,需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建设;如果没有低碳经济体制机制建设和政策调整,低碳经济难以得到有效发展;而以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政府转型进程,直接决定了政府作用的有效性。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我研究改革近30年,尽管我力图去找出其中的一般性规律,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深思,还有很多改革道路有待探索。我希望我的这些研究能够推动改革理论与政策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由此,愿第二次改革为我国走上经济强国之路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