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苏麻喇姑年轻美丽,聪明灵俐,文化功底很深,她是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她深受康熙帝的喜爱,曾一度想纳她为妃,但没有成。历史上真的有苏麻喇姑这个人吗?
苏麻喇姑生于蒙古科尔沁大草原,天生的俊俏,而且心灵手巧。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她作为年仅13岁的科尔沁贝勒寨桑二小姐本布泰的陪嫁侍女,来到后金的都城沈阳。后来随本布泰入关,驻进了北京的紫禁城。 苏麻喇姑不仅是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也是孝庄文皇后的心腹和知音。她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老主人孝庄文皇后敬重有加、毕恭毕敬、小心周到地侍奉;对比自己小约40岁的康熙帝则奉若神明。苏麻喇姑虽然是蒙古族人,却能讲一口流利的满语,能娴熟地书写满文。孝庄文皇后曾让她教授康熙帝学习满语、满文,她是康熙帝第一任满文老师。苏麻喇姑在晚年还担负起了抚养康熙帝第十二皇子允祹的重担。允祹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母万琉哈氏(既定妃)允祹的生母健在,为什么让苏麻喇姑抚养呢?据杨珍分析,这可能是孝庄文皇后或康熙帝,也可能是两人商量的结果:为了减轻年近古稀的苏麻喇姑的孤独和寂寞而故意安排的。苏麻喇姑将自己的全部的母爱倾注到了抚养允祹上面。允祹在苏麻喇姑的精心抚养下,健康成长,后来成了颇有才干和头脑的皇子。在乾隆年间允祹被封为履亲王,授为议政大臣,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才死,活了79岁。他是康熙帝众皇子中寿数最高的。这与苏麻喇姑的良好的培养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苏麻喇姑也有自己的信仰和生活习惯。她终身未嫁,始终过着独身生活,陪伴在老主人的身旁。孝庄文皇后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死后,她又在皇宫度过了18个春秋。苏麻喇姑笃信佛教,吃斋念佛是她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她虽然是奴仆身份,但她在宫中颇受尊重。康熙帝的皇子们称她为祖母。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苏麻喇姑得了病,“腹痛痢血,食不下咽。”正在塞外巡视的康熙帝闻知苏麻喇姑有病的消息后,非常着急,出了许多方法为她治病。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公元1705年10月24日)苏麻喇姑走完了她那不平凡的人生之路,与世长辞,享年90多岁。 由于苏麻喇姑心灵手巧,她所做的衣服既合身又好看,人人称赞。所以朝廷曾让她参与过满族衣冠饰样的制定工作。史载:“清自崇德初元,已厘定上下冠服诸制。”(《清史稿》卷103,《志》78,《舆服》2。)又载:“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之侍女也”,“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制。”(昭梿:《啸亭续录》卷4,《苏麻喇姑》。)据此,可做出以下判断: 苏麻喇姑的园寝 苏麻喇姑辞世后,康熙帝非常悲痛,命以嫔礼治丧。将她的灵柩停放在暂安奉殿内,让她在九泉之下依然陪伴在老主人孝庄文皇后的身旁。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决定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这时苏麻喇姑的灵柩仍在暂安奉殿停放着。苏麻喇姑不是皇帝的妃嫔,也不是皇室成员,所以她不能葬在陵园之内,也不能继续停放在昭西陵。苏麻喇姑死时,雍正帝已经28岁了。他深深了解并亲眼目睹过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与康熙帝的非同寻常的关系。很有可能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帝与苏麻喇姑也有过多次的交往,对苏麻喇姑也是非常尊重的。雍正帝考虑到她与孝庄文皇后的密切关系,为了仰体皇父对苏麻喇姑的敬意,就在距昭西陵最近的南新城的东面为苏麻喇姑营建了一座园寝。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初七日将苏麻喇姑葬入了这座园寝内。苏麻喇姑园寝虽然在清东陵的陵园之外,但距昭西陵只有3里,她们主仆二人仍相依在一起。 苏麻喇姑园寝坐北朝南,其规制与妃园寝相似。在后院建有两座宝顶,东西并排。苏麻喇姑的宝顶位于园寝的中轴线上。这座园寝既没有沟河、桥座,也没有靠山、朝山和砂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