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外名著知识

 清爽--周新 2010-04-21

1)中外名著三部曲(上)

三部曲,源出古希腊,指情节联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如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亚》。后来泛指三部内容相对独立成篇而又互相联贯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以及诗。许多中外文学家有“三部曲”作品传世。这里辑录部分小说名著三部曲。

 郭沫若小说《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

茅盾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即《火》三部曲。

 曹禺话剧《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

阳翰笙小说《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

沙汀小说《农村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冯德英小说《三花》:《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

杨沫小说《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

赵德发小说《农民三部曲》:《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

2)中外名著三部曲(下)

法国巴尔扎克小说《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小说《自传体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波兰显克微支《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

  英国高尔斯华绥小说《福赛蒂世家三部曲》:《有产者》、《进退两难》、《出让》;《现代喜剧三部曲》:《白猿》、《银匙》、《天鹅曲》;《尾声三部曲》:《女侍》、《开花的荒野》、《河那边》。

美国德莱塞小说《欲望三部曲》:《臣仆》、《穷人》、《首脑》。

 德国威利·布雷德尔小说《亲戚与朋友三部曲》:《父亲们》、《儿子们》、《孙子们》。

前苏联高尔基小说《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前苏联阿·托尔斯泰小说《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

 前苏联革拉特科夫小说《自传性三部曲》:《童年的故事》、《自由人》、《荒乱的年代》。

前苏联西蒙诺夫小说《战争题材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

法国萨特小说《自由之路三部曲》:《懂事的年龄》、《延缓》、《心灵之死》。

 法国保尔·艾吕雅小说《第一次打击三部曲》:《水塔旁》、《大炮的沉默》、《巴黎和我们在一起》。

  美国福克纳小说《斯洛普斯三部曲》:《村子》、《小镇》、《大宅》。

 日本夏目漱石小说《心的三部曲》:《先生与我》、《双亲与我》、《先生的遗书》。

埃斯库罗斯小说《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女神》。

但丁小说《神曲三部曲》:《地狱》、《炼狱》、《天堂》。

雨果小说《双城之三部曲》:《复活》、《金钱》、《暴风雨的踪迹》。

德莱赛小说《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噶》

博马舍小说《费加罗三部曲》:《赛维勒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

3古典名著二十八字诀

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名著浩如烟海。为了便于记忆,有人编了二十八字诀: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请说说这二十八字诀包括哪些古典文学名著。

(依次为:《东周列国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桃花扇》、《红楼梦》、《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金瓶梅》、《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今古奇观》、《聊斋志异》、《史记》、《西厢记》、《镜花缘》)

4古典名著中人物知多少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水浒》中有名有姓的人物577人,有姓无名的99人,有名无姓的9人,书中提到而未出场的102人,全书共写了788个人物。《红楼梦》中共写了975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732人,没有称谓的243人。另外,《红楼梦》全书起于梦,结于梦,梦中梦、大小梦共写了32个。

5名著浓缩一句话

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荷马史诗》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歌德《浮士德》

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蒙田《随笔集》

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高尔基《童年》

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卑的最高峰。 ——巴尔扎克《高老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老人与海》

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一样。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安徒生童话》

不要向井里吐痰,也许你还会来喝井里的水。——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气,因为你无法看到危险。——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就投机钻营来说,世故的价值永远是无可比拟的。——果戈理《死魂灵》

 

6名著人物歇后语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孔雀收屏——关羽

展翅凌空——张飞

凿壁偷光——孔明

赤兔殉主——马忠

一模一样——雷同

四面囤粮——周仓

相貌堂堂——颜良

桃李逢春——张苞

汉朝文书——刘表

《水浒传》中的人物:

斗转星移——时迁

后生可畏——童威

万紫千红——花荣

单刀赴会——关胜

通灵宝玉——石秀

《红楼梦》中的人物:

踏雪寻梅——探春

正月初一——元春

爆竹除旧——迎春

花香扑鼻——袭人

芝兰其气——惠香

6名著中的败笔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史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名著中诸如违反生活实际、有悖科学常识、前后表述矛盾之类的败笔还是比较多的。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写道,鲁滨逊打算到失事的船上寻找食物,于是,“我决定只要可能,就登上船去。天闷热得使人难受,我脱去衣服,纵身跳入水中”。当赤裸着的鲁滨逊爬上船时,“我发现船上的供应品完好无损。我走进面包房,把饼干塞满了我的上衣口袋……”作者在前面明明说“我脱去衣服”,而后面却又说把饼干塞入“上衣口袋”,明显是前后矛盾。

《水浒传》中施耐庵写武大郎被潘金莲毒死,骨头变黑;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写爱玛吞了砒霜自杀后,脸色变蓝,口流黑水;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写巴扎洛夫因为解剖一个伤寒病人的尸体,受了感染而死亡,且死得极为轻松等内容,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尽管它们并不影响作品的主要内容,然而白璧微瑕,总给读者留下些许遗憾。

7我国古典名著的洋名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最早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本为《在河边发生的故事》。

《西游记》英译名是《猴》;《西厢记》译成法文,题目成了《热恋的少女·中国13世纪的爱情故事》;《聊斋志异》的意大利文版译作《老虎作客》;《赵氏孤儿》由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改写后易名为《中国孤儿》。

译作,也有节译的。30年代,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翻译《水浒》七十一回本,取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而《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德莫朗译成《蒙辱的东方女性》,而英文译名则是《名妓》。

8文学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原型

著名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典型人物,有些是作者虚构的,而大多数是作者以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人物为原型塑造的。下面介绍几部著名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原型。

读过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850-1894)的成名小说《金银岛》的读者都知道,小说中有一位名叫约翰·希尔维尔的只有一条腿的厨师,他身穿一件破旧的长衫,拄着一根拐杖,肩上落着一只绿色的鹦鹉,总在不断地叫着:“皮阿斯特!皮阿斯特!”实际上,史蒂文森笔下的这一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是以他的好友——杰出的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威廉·亨利(1849-1903)为原型的。正是威廉·亨利曾经预言,史蒂文森将会成为一名作家,并因此坚定了史蒂文森对自己才能的信念,同时在最初一段时期支持了他。不过,史蒂文森妻子的文学尝试却断送了丈夫与亨利的友谊,她所写的小说成了史蒂文森和亨利产生摩擦的导火线。

如果威廉·亨利不是在16岁时因患骨结核而截去了一条腿的话,那么他这位循规蹈矩的文学家和海盗厨子之间还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史蒂文森曾在《我的第一部书〈金银岛〉》一文中写道:“构思约翰·希尔维尔这一人物时,我的脑海里产生了许多有趣的想法。用我爱戴和尊敬的朋友的外貌来塑造希尔维尔这一形象,摒弃其上流社会的一切优雅举止,而只写他的力量、勇敢和敏捷,把他描绘成一个粗野的航海家形象。我想,这种类似于心理外科手术的方法可谓流行的‘塑造形象’的方法。”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1821-1880)写的小说《包法利夫人》(1856)举世闻名。尽管福楼拜曾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但在该小说中,主人公爱玛(即包法利夫人)的遭遇却和德尔菲娜(1822-1848)的生活经历大致相同。德尔菲娜是福楼拜父亲的学生、外科医生德拉马尔的妻子,福楼拜和他们夫妇俩很熟悉。

德拉马尔早年丧偶,1839年娶了一位农场主的17岁的女儿德尔菲娜为妻。德尔菲娜脑子里装满了浪漫的故事,婚姻没有给她带来幸福,耗尽了丈夫的钱财以后终于服毒自杀。这个悲惨故事便成了小说《包法利夫人》的基本情节。福楼拜在这部小说里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庸俗。

 以长篇小说《飘》而闻名的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进入文坛纯属偶然。她原是新闻工作者,1926年出于“无聊”开始写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题材。她从小就熟悉这方面的内容,因为她生长在著名律师的家庭里,她父亲曾担任过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的秘书,而亚特兰大又曾是南北战争期间南方人的一个重要堡垒。

在《飘》这部小说里,雷特·白瑞德的原型是米切尔的第一位丈夫贝伦。米切尔与贝伦的婚姻很不幸,最后终于分手了。贝伦曾就读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军事学校,后被开除,于是,他做起了走私生意。贝伦47岁时破产并堕落,最后死在得克萨斯州的一家客栈里。

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1882-1941)最杰出的作品——小说《尤利西斯》中广告商布卢姆的妻子莫莉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作者以自己的妻子诺拉(1884-1951)为原型塑造的,因为莫莉和诺拉这两个女人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例如:她们俩都是在10月8日这一天“订婚”;她们俩都忌妒青春期的女儿,经常对女儿发脾气;她们俩都喜欢用爱称称呼丈夫;她们俩都有着虚张声势的大嗓门,喜欢吃烧鸡,喜欢看言情小说,并且信仰上帝;她们俩都以曾登台演出而自豪,却没有以此为职业;她们俩在性关系方面都不十分严肃,作风轻佻,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