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文章惊海内:民国奇才李叔同传奇

 冰鳯 2010-04-21

二十文章惊海内:民国奇才李叔同传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张爱玲

    弘一法师是我国当代我所最景仰的一位高士,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朱光潜

     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林语堂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其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这些成就固然与他的天赋有关,却也和他的出身以及他幼年所受教育分不开。

    李叔同出身富贵,他父亲李筱楼1865年中进士,与李鸿章是会试年同年,他死后李鸿章亲自为他主丧,可见交情不一般。李筱楼当过吏部主事,后来辞二十文章惊海内:民国奇才李叔同传奇官经商,几乎垄断天津盐业,又搞钱庄发财,逐渐成为津门巨富。李叔同出身在天津,是李筱楼的小小小小老婆(他一妻三妾)所生,生他时,李筱楼已69岁,他妈20岁。有关李叔统祖籍的说法不一,但是李他本人还是承认他是浙江嘉兴平湖人,李叔同5岁时李筱楼因病过世,从此他的同父异母的二哥,李文熙继承家业。二哥大他12岁,又肩负着家庭的重担,平日里不苟言笑,与其说一位亲切的兄长,倒不如说是一位严厉的长辈。因为李叔同的母亲是妾,在家族里没有地位,但是二哥对李叔同的教育还是尽到责任,对他们母子也算够意思,在李叔同成家时给了三十万元以供家用。

    李叔同六岁从兄文熙及母亲王氏学习各种家规,开始懂得爱粮惜福。

    七岁,从兄文熙开蒙,始学《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其母还教之以短诗。

    八岁。开始攻读《文选》。文熙请来秀才常云庄来家设馆教学,叔同日诵五百,过目不忘,常云庄对其备加赞赏。

    九岁。继续随常云庄学习,熟读《四书》、《孝经》、《诗经》及无数唐诗。因常陪同大娘郭氏(李筱楼之大姨太)前往无量庵,学会念诵《大悲咒》、《往生咒》。开始从天津著名书法篆刻家唐静岩学习篆刻。家中有京戏班子唱堂会,因好奇而向其学习唱戏。

    十二岁。开始学习篆书又学习隶书,热衷于碑学,临写《张猛龙碑》、《张迁碑》、《龙门二十品》等。随常云庄先生学习《史记》、《汉书》等史学著作,此间还常去票房学戏。

    十五岁。文才初露,有“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之句流传。

    十六岁。入天津辅仁学院学习,以才华横溢出名。自夏天起,开始学习算术、外语等西方教育内容,接受“新学”。

    十七岁。拜李筱楼生前好友、天津诗词界名流赵幼梅学词,将诗词融汇贯通。又正式从著名书家唐静岩学习书法篆刻。此间广交天津门艺林名士,得到广泛的艺术熏陶。并且开始学习八股文。

    十八岁。奉母之命,与一茶商的女儿结婚。李叔同买下一部德国钢琴,并开始学习钢琴接触西方音乐。

    二十六岁时,李叔同的母亲去世,他觉得没有什么牵挂了,便去了日本学习绘画。在日本演话剧,演过茶花女。

    由上面可以看出李叔同所受的教育丰富,他本人也是兴趣广泛,天资聪颖,也无怪乎他的多才多艺了。十九岁那年戊戌变法失败,叔同支持变法,怕遭牵连搬到了十里洋场上海,凭借才华很快在上海文艺界崭露头角。在上海的岁月李叔同基本上就是一个一等一的翩翩公子,他的学生丰子恺说他那时照片: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叔同家境殷实可谓富家子弟年少多金,又才华横溢相貌俊朗,作为文艺人士他却没有做陈冠希,实在是值得敬仰的。他在上海的生活基本上是典型的文士生活,参加各种文学社团,办报写文章,写诗画画,与人唱和等等。

    那时的叔同还是很热衷功名的,1902年23岁的李叔同参加乡试,第一次来到杭州,这个以后对他一生都非常重要的地方。李叔同因为很多原因没有能够考上功名,后来去了日本当留学生,学绘画,学钢琴,演话剧,依然是个偏偏公子,并且和一个日本姑娘相爱,并娶其为妻。同时,他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可见他对政治的关心,他的爱国热情。1910年清政府将盐业收归国有,改为“官盐”叔同家道中落,他携日本妻子回到祖国。

    李叔同后来到了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当了大概有六年的艺术教师。他在学校里办杂志介绍西洋音乐,提倡木刻,他还是中国第一个用人体模特进行教学的人,甚至亲自给学生当模特。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他的学生有丰子恺,潘天寿这样的大家,足够说明问题了。李叔同是一个很有感化力的老师,然而终于在39岁那年出家了,成了弘一法师。他在杭州灵隐寺出的家,出家前他有过一段断食的经历,断食的地方在虎跑。

    他,曾经的翩翩公子,爱国爱家的好男儿,可以用伟大形容的艺术教育家,何以要出家?

    佛家讲究个“因缘”,这种因缘我想从他童年寻起。他的父亲李筱楼是有名的李大善人,喜读佛典,尤好禅宗。他父亲写过两幅对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生安见我非僧。

    关于他的出家,他的弟子丰子恺的一个观点是很值得注意的,他说: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的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

    他在寄给友人的遗书中写有诗偈: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你问我将如何安身?但只见春满花开,皓月盈空,一片宁静安详,那便是我的归处 。

    临终前两天,弘一大师用尽最后的力气,留下四字绝笔——“悲欣交集”,以为一生之概括。

    1880年10月23日,一代奇才李叔同生。

    1942年10月13日,一代高僧弘一大师圆寂,得舍利子一千八百余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