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说黄豆灸

 艾灸之家 2010-04-23
从hadhadl博客中学到了黄豆炙的方法,立马回家实验。先找来白布,剪成10*6CM形状,然后将长度对折,将三个边缝起来,在最后缝的收口处留口备装黄豆,装上黄豆后(不要太满,八分满即可),将口缝合。一共做了5个。

 

  因为晚上有时间可炙,每天上床前我先将5个黄豆包放在盘子里平摆好,放到微波炉里转两分钟,等闻到有豆香味或听到啪啪的豆子爆响的声音时,豆子就会很热了,赶紧端到床上。

    为了炙的方便,我一般只选取方便炙的几个主要的穴位。

  一是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仰卧取穴。该穴为任脉之汇,也为人体气之汇,其能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炙之调整人体之气。

 

  二是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仰卧取穴。人体正中心,人的来源之处.能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

 

  三是气海穴,在脐下1.5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能益气助阳、调经固经。主治: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癃淋,遗尿,阳痿,遗精,滑精,闭经,崩漏,带下,阴挺,中风脱症,脘腹胀满,气喘,心下痛,脏器虚惫,真气不足,肌体羸瘦,四肢力弱,奔豚,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

 

  四是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仰卧取穴。是肠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能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主治: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五是中枢穴,仰卧位时在脐中(任脉之神阙穴)旁开2寸处取穴即可。其又为大肠之募穴。功能能调中和胃,理气健脾。主治:消化系统疾病的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痢疾,双向调节便秘便秘腹泻,胆囊炎,肝炎;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肾炎。  

  

  将热好的黄豆包放在穴位上,如果太热可以豆包上面垫上一层布,能忍受时再直接将其直接放在皮肤上。最好用厚点的毛巾盖上,用被子也可,主要防止热量散失过快。

 

  热黄豆包的盘子也会很热,这时别让这部分热量白白浪费掉,我一般将其放在垫在后腰的位置上(隔层布,否则太烫),不是很热时再将其扣到肚子上的黄豆包上,防止热量散失。

 

  炙时,会感到肚子很温暖,有时能感觉一股热流通到脚,肚中一片温和。对于我下腹部寒凉很有效果,炙了有一个月了,月经比以前痛快多了,也少了好多血块,感兴趣的朋友可一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