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感光组件的反应则相反,对暗部的“宽容度”较大,对亮度的“宽容度”较小,所以一旦过曝就变成全白了,后期处理也无法改变。因此,上面那句口诀应改为:“曝光决定亮部,处理决定暗部”。拍摄时要求我们偏向曝光不足,避免亮度过曝。

 

【玩转光影】 曝光决定亮部 宁缺勿过

王富春(文/图)

        摄影曝光不是具备了电子测光和曝光的技巧就能够充分掌握拍摄场景的亮度细节,并将你头脑中的“预视”的光影如实呈现在相片上,如果你想要训练这样的能力,首要的就是要知道一些曝光的基本原则。
      “曝光决定暗部,显影决定亮部”是传统胶片曝光的原则,那么到了数码摄影时代是不是一样适用?我们知道传统胶片和数码感光组件的感光特性是完全不同的,数码相机拍摄的是电子文件,已经没有后续显影、放相的工艺,以前需要通过显影时间来调整影像反差,现在则改用电脑软件程序进行后期处理。


        讨论这个原则,首先要了解数码相机和传统胶片的动态范围即“曝光宽容度”(Exposure latitude)这个概念。“曝光宽容度”是指数码感光组件或胶卷一次曝光所能纪录或容纳的最暗到最亮之间差异范围,通常以“级”(EV)来表示。如黑白胶卷负片的动态范围最大,有10 EV,可记录的亮度范围大;彩色正片动态范围有5—6 EV,彩色负片动态范围比彩色正片稍大;数码相机的感光组件的动态范围则和彩色正片相近,也是5—6 EV。从场景的动态范围来讲,不同的场景的动态范围也是不同的,如有薄雾的早晨,其动态范围不到3 EV,而晴空下的山谷、城市街道,最暗和最亮的反差可以达到10 EV以上。


       “曝光决定暗部,显影决定亮部”这个原则,即传统胶片负片对亮度的宽容度较大,但对暗部曝光的敏感度就小了,若曝光不足,那么暗部的细节将不会被记录下来。“曝光决定暗部”要求在拍摄时要根据暗部来决定曝光的设定,防止暗部曝光不足变成全黑。“显影决定亮部”就是在显影时可适当延长对亮部的曝光量来增加亮部的细节,这可不必耽心对暗部的影响,因为延长个缩短显影时间对暗部的影响不大。

        数码感光组件的反应则相反,对暗部的“宽容度”较大,对亮度的“宽容度”较小,所以一旦过曝就变成全白了,后期处理也无法改变。因此,上面那句口诀应改为:“曝光决定亮部,处理决定暗部”。拍摄时要求我们偏向曝光不足,避免亮度过曝。但也要注意曝光不足会浪费感光组件,产生噪点。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要观察拍摄场景,找出亮部细节所在区域,对亮部测光,将测得的曝光数据增加1—2 EV拍摄,拍摄后立即检查相机LCD 色阶分布图,若色阶分布图右侧还有一大段空档,还应提高曝光数据 EV再拍,让色阶分布图的信息尽量往右侧移动,如色阶分布图出现亮度剪裁现象,即最右侧有长条凸起,则要降低曝光值。提高曝光值会让色阶分布图左边的信息跟着变亮,这可以在之后用图像处理软件加以调整。从色阶分布图来讲,这叫“向右曝光”的原则。正常测光时,我一般都是减少 EV来拍摄,以保证宁缺勿过。

 



        如果遇到高反差的场景,超出数码相机动态范围的情形,为了防止照顾了亮部,暗部细节不见了的问题,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拍两张,一张针对亮部曝光,一张针对暗部曝光,然后在后期处理中通过软件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