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诗词曲苑的“魔方”

 chenzehao 2010-04-23
                                                                             汉字:诗词曲苑的“魔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最具魅力的文字之一。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是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一块块砖,在能工巧匠手下能建造成风格多样的建筑物。同样,一个个汉字,在文人骚客笔下也能做出锦绣文章。近年来“魔方”、“俄罗斯方块”风靡全球。汉字,经诗人的精心排列组合,竟象变幻无穷的“魔方”和“俄罗斯方块”,变成了趣味盎然,巧夺天工的奇诡辞章。回文诗、回文词、回文曲、颠倒诗,就是文学苑里的奇葩。

       汉字,独立成字。由于语言的不断发展,汉语的双音节化越来越流行。汉语的双音节词,有很多可以位置颠倒,而且颠倒后词义能产生细微或截然不同的变化,这就为文人的丰富想象和巧妙表达提供了条件。据说,曾国藩连吃败仗后给朝廷上奏章,其中有句“臣屡战屡败,”秘书们觉得不妥,建议改为“屡败屡战”。曾国藩连说:“好,改得好!”的确,这样词序一颠倒,效果截然不同。回文诗、回文词、回文曲和颠倒诗,正是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段,从而收到了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回文诗,是一种顺读倒读皆可的一种诗体。《冰川诗式》说:“回文诗自晋温峤始,或云起自窦滔妻苏氏”。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回文)原来是几个太太创造出来的文体。”“因为同男人分离的太久了,思念男人,造这玩意儿寄给男人看的。”请看下面就是宋代一位才女,寄给出征边疆的丈夫的一首诗: 
       “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风叶荷残惊梦蝶,戍边回雁寄情郎。”——如果倒过来读,这首诗变成这样:“郎情寄雁回边戍,蝶梦惊残荷叶风。肠断欲翻新句锦,恨深空写短笺红。”顺读倒读,都是一首刻画入微,感情真挚的一首好诗。宋代李禺有首名曰《忆》的诗,顺读是夫忆妻、父忆儿,倒读是妻忆夫、儿忆父:“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儿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倒读是“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构思精巧,无奇不有。

       回文诗难度较大,但趣味无穷,历代文人都热衷此道,以展示才华。王安石、苏东坡等大家也不甘居下,且出手不凡。苏轼写的回文诗不少,选其《题金山寺》一首,供大家欣赏:“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遥望四天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此诗写景,顺读是由近到远,倒读是由远到近。大家有兴趣,不妨倒读试试。回文诗已属不易,回文词也引人入胜。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在《邯郸记》有一首回文词“菩萨蛮”:“梅题远色春归得,迟乡瘴岭过愁客。孤影雁回斜,峰寒逼翠纱。 窗残抛锦室,织急还催织。锦官当夕情,啼断望河明。”倒读是“明河望断啼情夕,当官锦织催还急。织室锦抛残,窗纱翠逼寒。 峰斜回雁影,孤客愁过岭。瘴乡迟得归,春色远题梅。”

       有回文诗、回文词,自然也有回文曲。例如,回文曲“卷帘燕儿落”:“难别离,情万千。眠孤枕,愁人伴。闲庭小院深,关河传信远。鱼和雁天南,看明月,中肠断。”倒读则是“断肠中,月明看。南天雁,和鱼远。信传河关深,院小庭闲伴。人愁枕孤眠,千万情,别离难。

       还有一种奇特的回文诗,是将一首诗倒读并重新断句,变成一首词。明末才女张芬“寄怀素窗陆姊”诗云:“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望倚高楼。迟迟月影移斜竹,叠叠诗余赋旅愁。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把它倒读,另行断句,就变成了“虞美人”词:“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欲将愁旅赋余诗,叠叠竹斜移影、月迟迟。 楼高倚望长别离,叶落寒阴结。冷风留的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回文诗词中有一种反复体,特点是“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复成文”。清代著名女诗人吴绛雪写道:“莺啼岸柳弄春情晓日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其父大加赞赏。原来绛雪用回文顶针手法,在四十个字中暗藏了112个字的四首七绝。这里仅举一例:“莺啼岸柳弄春情,柳弄春情晓日明。明日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其它三首,大家可以仿照破读。

       以上是汉字词序变化形成新诗体。其实改动旧诗的句子顺序,也会石破天惊,逗人发笑。《笑笑录》说:莫子山去游山寺,高兴之余吟诵唐人李涉“宿鹤林寺僧舍”诗,“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等到他拜访主持,才知道僧人狗屁不通,于是题诗于壁,曰:“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莫子山这个玩笑开得太有水平了。

       与“魔方”、“俄罗斯方块”相比,我们的汉字是否更有魅力,更能启人心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