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民乐县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廓中段,东经100°23′~101°13′,北纬37°56′~33°48′,东邻山丹县、南接青海省、西靠肃南县、北连张掖市;东西宽约73.8公里,南北长约95.4公里,地势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三面环山,总面积7040.52平方公里,海拔1589-5027米。
建国以来,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以土治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县共建成中小型水库7座,总库容7032万立米,治理干渠33条335.4公里,支渠193条419.64公里,斗渠876条1173.22公里。
全县有73.5万亩农田灌溉面积和8万亩林草地面积,主要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因而山区气候对水量的影响极大。入春后,祁连山气温偏低,每年4月上旬至6月中旬正值作物需水高峰期,河流来水较少,供需矛盾突出,往往造成农田受旱减产。6至9月上旬,山区常有突发性暴雨出现,历时短、来势猛,山洪倾泄而下,造成冲毁村庄,淹没农田等灾害。8月上旬至9月中旬,正值农作物收割、拉运、打碾阶段,又常出现灾害性的连阴雨天气,全县各河水量猛涨,总发洪水量达720多立米/秒,为农作物的收成造成严重损失。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大多数水库建于70年代,当时受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经济状况等限制,施工质量普遍较低,经多年运行,工程破坏严重,许多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每到汛期,山洪暴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虽然水库工程在流域防洪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水库防洪和小沟小河的治理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部分水库设计标准低,调蓄能力差,长期带病运行。全县已建成中、小型水库7座;其中2座中型水库虽经尽几年的除险加筑, 但还是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工程效益,满足不了抗洪、防讯的要求;3座小型水库由于受当时设计、施工条件制约和管理运行中设施老化,水毁等原因,水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隐患,严重影响了防洪的可靠性。
2、水库防洪调度现代化建设滞后
自70年代以来,我县只有2座水库建立了水文站,由于水文测报设施不全,设备落后,导致所测数据精度不高,给防洪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
3、引洪河段设障严重
一是人为侵占,引洪梗阻。河道、溪道作为自然环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侵入占用,开发建设用地与住宅用地,无疑缩小了洪道的自然断面,造成引洪不畅,洪水位提高。
二是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森林的过量采筏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造成中、小河流泥沙淤积。
三是裁弯改道,盲目开田。河道、中、小河流有其自然的走向,部分乡、村进行基本建设时,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论证,将河道裁弯改直,以增加耕地和基本建设用地,而且砌筑的防洪堤质量差、经不起洪水的冲刷,一遇洪水堤毁田亡。
四是拦腰筑坝修桥,人为设卡。在河道上过多地修筑截流灌溉河坝,是造成河道水害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山区河道,多穿流于山间峡谷,农田依河分布,人们多在河道上筑坝拦水,引水灌溉,这有兴利的一面,但过多的修坝就等于在河段上设了一个卡子,经几年的淤积,一旦山洪暴发,影响行洪能力。
4、对水库洪水调度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多年来,人们只注重兴利、调蓄,忽略了对水库洪水调度等非工程措施的建设,防御大洪水预案缺乏可操作性,或落实不够,有的水库在汛期不按照调度计划执行,超汛限蓄水。
5、专业人员缺乏,水库管理工作落后
为水库防洪调度起重要参谋作用的是水利专业人员,水库调度正确与否取决于调度人员的素质。水库往往座落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不愿意留在山区工作,因此,技术力量明显落后。从我县情况看,中、小河流大部分没有防洪工程,没有形成综合防洪能力,特别是山区、半山区河流问题更加突出。中、小河流洪水主要是集中暴雨形成的,突发性强,来势猛,强度大,破坏力强,往往造成的灾害损失也大。其主要原因是中、小河流防洪工程还没有形成体系,即使有的也非常薄弱,洪水一来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中、小河流防汛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实抓好:
1、河流较长,流域面积较大,防洪效益较大,特别是涉及左右岸的城镇、村庄的中、小河流要编制防洪规划。防洪规划要本着“科学合理、统筹规划、上下兼顾、综合治理、挖潜配套、巩固提高、加快发展”的原则编制,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2、动员全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建设和整修加固。本着“先城镇、后农村,先重点、后一般,先受益、后达标,先加固、后配套”的原则,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建设、治理。
3、对于山区、半山区的中、小河流。一要加强上游雨情水情的预测预报,增设山区河流的雨量点,特别是林区,可以将林场、经营所的气象信息站网与防洪相结合,提高预报的准确度,为防汛抢险争得时间。二要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滥砍滥伐树木破坏植被,避免发生水土流失。三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加强预防山洪、泥石流等突发性洪水灾害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汛意识,掌握必要的防汛知识,积极主动参加防汛工作。四要建立以村庄、林场、居民点、作业点为单位的防汛自救自保机制,明确领导,落实责任,把抢险转移方案落到实处,一旦有紧急情况做到反应迅速,引动有序,救保得力。五要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对不按规划盲目开采,乱占河道的要坚决予以制止。
4、加强中、小河流的清淤除障工作,清淤除障是保证洪水安全下泄,取得抗洪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按照防汛责任制的要求,各级主要领导应亲自抓,各级河道管理部门要当好参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坚决抓好清淤除障工作。
5、河流沿岸的城镇、重要工矿区、居民点必须制定防御洪水预案,明确抗洪抢险、通讯联络、物资储备、交通运输、人员转移等具体措施,落实到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