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非昔日阿蒙!21世纪柴油发动机详解前面我们为您详细介绍了柴油发动机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工作基本原理,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介绍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包括直接喷射 VS 间接喷射及柱塞式喷射泵系统 VS 共轨式喷射系统。 ● 各种柴油系统比较:直接喷射 VS 间接喷射 各种不同形式的柴油发动机除排气量的不同外,最大的差别在于其燃烧室及供油系统设计。柴油发动机依燃烧室设计不同,可分为直接喷射(DI)式及间接喷射(IDI)式两种,间接喷射又可分为预燃室型与涡流式型两大类。 直接喷射式: 直接喷射发动机的缸头燃烧室设计是平的,主燃烧室位于活塞上端锻造成的特殊的凹陷空间内,并经过处于凹洞中央处的多孔型喷油嘴来完成迅速将燃油喷的之目的。 直接喷射式柴油发动机将燃油直接注入气缸中 优点: 燃烧室构造简单且表面积较小,热损失和耗油率低; 缸头构造简单,受热变形机会小; 发动机启动容易且不需预热塞; 燃烧室表面积的容积率小,冷却损失亦小。 缺点: 对燃油的可燃性级数的要求较高; 需要较高的燃油喷射压力; 使用的多孔型喷油嘴价格较高; 喷油嘴微小的衰退会大大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因其气流涡动较弱,空气的使用率较差,不适合在高转速运作。 预燃室型间接喷射: 预燃室位于主燃烧室上方,在燃烧冲程前期,喷油嘴将燃油喷入预燃室中产生局部燃烧,因而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随此压力,剩余的燃油经喷油嘴的油孔喷出并进入主燃烧室中,然后与涡动的空气混合来完全燃烧。预燃室型发动机,它的燃烧过程分两阶段完成,差别是在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是利用从预燃室所喷出的气流来完成。 预燃式型间接喷射柴油发动机,先在预燃室内点火,再点燃主燃烧室 优点: 因燃油喷射压力相对较低(80~150bar),燃油系统故障较率低且寿命较长; 对燃油可燃性级数要求较低; 运行较宁静且不易发生爆震; 空气与燃油的混合状况较佳。 缺点: 缸头构造复杂; 因预燃室的表面积容量大,所以冷却损失亦较大; 发动机启动困难且需预热系统; 需较大启动扭力,也就是需要高功率的启动马达; 耗油率较直接喷射式更高。 涡流型间接喷射: 涡流型在压缩冲程期间,空气流入涡流室,当燃油喷入时会产生强大的涡动效果,然后到达燃烧室。燃油点燃是借着喷入涡流室的燃油与空气混合时产生强烈的循环而发生。在预燃室型式中,燃油仅局部被点燃,但在涡论室型式中,所有的燃油均被点燃。因此,涡流室的容积占整个燃烧室容积的70~80%以上。涡流室型式的燃烧特性介于直接喷射式与预燃室型式之间。 涡流型间接喷射是介于直接喷射和预燃室型间接喷射之间的设计 优点: 燃油与空气之混合状况较佳,发动机转速与平均有效压力可提升; 具更低的喷射压力; 因发动机的转速范围更广,发动机运转更平顺。 缺点: 缸头构造复杂; 热效率较直接喷射式低; 在低速时容易发生爆震; 在发动机启动期间需要预热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