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小常识2

 易鹰 2010-04-25

 

1. 生姜汁止呕法

临床最常用的止呕方法之一,即在服药前,先服少许生姜汁,或在药汁中添 加一匙生姜汁,混合后,稍冷再分次服用,止呕效果颇佳。

2. 降低中药异味刺激法

一般最容易令患者呕吐的诱因是中药的浓烈苦异味。有些病人未服药,只是 稍稍嗅闻到煎药时的“药气”,就会想吐,因此在煎药时,尽量与病人隔离,以 免浓烈药味对其嗅觉产生刺激。另外可把煎出的药汁置放稍凉后,采取“少而频 ”的服法服下,切忌大口热饮,这样极易造成胃逆而导致呕吐。

十一、一帖中药分几次服用最恰当?

目前临床所服用的中药汤剂一般都采取每日一剂、每帖分二至三次服用为原 则,因为药剂在血液中有效成份浓度,随着时间长短而起变化。常用的方剂在人 体内被完全排清,所需时间约三至六个小时左右,而当药剂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 已无治疗作用时,就需再补充新的药剂。所以,一日之中从早到晚分为二至三次 服用,其目的是要让药剂的有效成份能平均分布于体内血液中循环。

不过,如果是病情危急者,除了增加服药帖数之外,另外可以把服药间隔时 间缩短,例如改为三至四小时服用一次、昼夜不停,以使药力持续,顿挫病势。 但是药性峻猛的方剂,例如辛温发汗峻剂(大青龙汤、麻黄汤)及寒泻重剂(三 大承气汤)等,通常皆以得效后就适可而止,不必吃到完,否则可能会造成汗泻 过度、损伤元气。

因此,一帖药到底要分几次服用才恰当,必须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所处方剂 药效强弱而定。最安全的方法是遵守医生的指示。

十二、中药与绿茶可以同时送服吗?

现代科学证明“绿茶”中含有许多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质、咖啡碱、 糖类,及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等,具有强心利尿、和胃解毒等功能。所以平时 饮茶不仅无害还能发挥提神醒脑、生津止可、助消化等对人体有益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茶叶乃是一味具备疗效的食品,在某些解表、醒脑、利尿、止痢 等方剂中均有所应用。如治疗两侧、巅顶(头盖部位)头痛,及头晕目眩等症状 的“川芎茶调散”、“菊花茶调散”等方剂,均指定配“清茶”饮服,以达到上 清头目、疏风止痛的功效;还有治疗鼻窦炎、鼻塞的“苍耳子散”,也指定“清 茶调服”,才能获得袪风通窍(窍指耳、眼、鼻、口等器官)效果。

因此,民间沿习的“喝中药不宜再喝茶叶”的旧观念,就值得导正,避免以 偏盖全的错误习惯延误了痊愈时间。

十三、为什么服用补益安神剂就不宜再喝浓茶?

中药补益方剂最常用的如人参、党参、熟地、肉苁蓉、附子、薏苡仁、大枣 等,都含有多种生物碱、蛋白质等成份,所以再服用这类方剂时,如果再喝浓茶 ,会与茶叶中所含的大量鞣酸相结合,而产生化学变化,除了降低补益效果之外 ,也会影响人体对药物有效成份的吸收,因此通常服用补益汤剂的时候,皆不宜 与浓茶同伏,甚至也不能用浓茶送服中药滋补丸剂。

安神方剂都是由金矿石药物所组成,如朱砂、磁石、真珠母、牡蛎等,皆含 有碳酸钙、氨基酸、硒、锌等金属成份,以发挥重镇安神功效。服用此类方剂若 同时又饮茶,会与茶叶里的咖啡碱、鞣酸等相结合,产生沉淀作用,不仅不利于 肾脏及膀胱代谢,而且茶叶里的提神醒脑功效会阻碍安神剂的催眠安神疗效。

国人饮茶嗜好极为盛行,笔者(作者:李怀恩)在此对素有饮茶习惯,而又 须服上述滋补安神剂的人建议,可以把服药与喝茶时间错开二至三个小时,而且 尽量选择“绿茶”,或仅经由文火烘烤的乌龙、包种、高山等高级茶叶,泡茶时 并适度降低茶叶浓度与饮量。

十四、何以有些药要用温酒送服?

“酒”性温热,能通行血脉、御寒气、行药势,本身具有治疗风寒痹(痹指 不能自由屈伸)痛、筋脉挛急(抽搐)、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腹冷痛的 功效。有些中药方剂指定用酒送服,主要也是取其可以活血脉、袪寒湿等功能, 加强药效的发挥。

临床上指定以酒送服的方剂很多,除了活血、温补、袪寒湿等方剂外,还包 括跌打损伤、妇科痛经瘀血及外科痈疡肿痛等。例如:治疗中老年人中风瘫痪、 气血运行不畅的“活络丹”、“大活络丹”等就必须空腹正午“冷酒”送下;而 具有活血散瘀、止痛止血功用的“七厘散”,则要用酒精浓度稍强的“烧酒”冲 服,以使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的病人早日痊愈。另外近代妇科应用于治疗罹患子 宫外孕、经痛、心绞痛等症状的“失笑散”、“手拈散”等,也指定使用“黄酒 ”充服,疗效颇俱好评。

至于实务上到底用什么酒送服最恰当?笔者建议依不同的病症,及病人年龄 大小、体质差异等适度调整,选购市售的米酒头、高梁酒、陈年绍兴酒等酌量送 服。可以把煎好取出的药汁添加少许酒后,混匀送服,也可以直接用酒送服丸剂 。

十五、哪些药需要用盐汤送服?

“盐”味咸性寒,不仅供人三餐饮食调味之用,亦有很广泛的医疗效果。李 时珍说:“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古代医家应用盐的药性,普遍用来 补肝、心、脾、肺、肾五脏,而不是像现再仅专用于补肾之品。中医还认为盐有 泻热润燥、滋肾通便、解毒凉血、消炎等功效。

临床上指定以盐汤送服的方剂,目前皆偏重于补肾方剂,主要原因是取其“ 味咸”入肾经之意。如治疗肾阳不足、小便频繁的“鹿茸丸”,及治头目眩晕、 遗精滑泄的“左归丸”等均指定“淡盐汤”送服;还有对治疗肾阳虚衰、小便白 浊如米泔等也有优良成效的“萆 分清饮”,更指定水煎后,“入盐一捻(一小 把)”服用,以强化其温暖下焦、分清化浊的功效。

另外盐的功用亦广泛应用在生药炮制上,如补骨脂、巴戟天、杜仲、肉苁蓉 等补肾阳药,均是用盐炮制而成,以增强补肾的药性。

盐虽然有上述诸多疗效,但罹患水湿泛滥(肢体浮肿)、痰湿内阻(痰积滞 在体内)、小便不利(小便稀少)的患者则需慎用;另外患哮喘、糖尿病、高血 压、慢性肾炎等,因恐咸会助水,切忌多食。

十六、药性强的方剂服用多少为宜?

所谓“中病即止,不必尽剂”,是针对某些药性强峻方剂的一种限制。这种 药效强烈的中药一经服用后,通常都会有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效果;而其剩余 的药汁,则必须终止服用,以免矫枉过正,损伤人体脏腑元气。临床上须严格遵 守上述规则的中药有三种:

1. 发汗解表剂

一般治疗外感风寒,经常会应用具有解肌发表(解除肌肉、皮肤、毛细孔的 闭塞,使之发汗)、调和营卫等功效的“麻黄汤”、“桂枝汤”等,这两剂方药 均注明“若一服汗出病差(症状减轻),停后服(停药观察后再服),不必尽剂 ”,还有发汗之力非常峻猛的“大青龙汤”,在方后更明确指出:“一服汗出者 ,停后服”,否则汗大出亡阳遂虚(严重脱水),则反而恶风(怕风)烦燥不得 眠也。

因此,平常服用解表剂,一旦汗出热退,表邪已解、营卫已调,则其治疗目 的就达成了,应停止服用,否则大汗如水淋漓,恐怕有亡阳之虞也!

2. 泻下剂

寒下方剂适用于里热与积滞互结之腑实证,病人出现大便秘结、腹部胀满, 甚至谵语(胡言乱语)潮热(下午五点以后发烧)等危急病况时,临床处方大都 以“大、小承气汤”治疗,以达攻下积滞(强烈泻泄胃中五谷食物)、峻下热结 (强烈泻去胃中食物)功效,但都明注“得下余勿服”(若大便已解,其余的药 勿须再服用);另外,具有泻热逐水功能、主治结胸证(胸膜炎、大叶性肺炎) 的“大陷胸汤”,也在用法上明确指出“得快利,止后服”(大、小便通畅后停 止服药),以免过剂伤正。

目前实务上,医生均会在上述处方中,靶大黄、芒硝等加注“另包”,这样 除了便于先煎与后下外,也在提醒患者:若服一剂大便已通,此味药就不必再与 其他药剂同煎了。

3. 逐水剂

逐水剂适用于水饮壅塞于里(内脏积聚过多的水份)之实证,具有攻逐水饮 的作用,能使体内积水经由大小便排出,从而消除积水肿胀。常用的峻泻逐水药 如:芫花、甘遂、大戟、牵牛子等配伍组成,代表方剂如“十枣汤”、“舟车丸 ”等。由于本类方药多含有毒性,其逐水之力峻猛,医生通常会注明“虚人”( 体质较弱者)慎用,或“得快下利后停服,糜粥自养(以热粥温养胃气)”。

不过,“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的规则主要是针对治疗实证等危急病情的方 剂而言,并不包括一般用来治疗虚证或调理慢性病等所处的方剂。

十七、为什么中药也不能久服?

无论中西药,都是用来治病除疾,因此当病痛痊愈后,就不宜再服药。

虽然临床所处方的中药大都采自生长在大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包括根茎、 皮叶、花实等有机物质),其有毒成份都经由炮制过程,尽量于以消除,但是诚 如俗话所说:“凡药便有三分毒”,如果长期服用,同样会产生很多副作用。所 以就算疾病尚未完全康复,其所服的方剂也应随着病况缓和而加减配伍,不可偏 嗜一药一方,而导致脏腑机能的偏盛偏衰,演变成“旧疾刚去、新病又起”的弊 害。

国人一向有吃补药养生的习惯。其实补益方药也不宜长久服用,如温阳药: 鹿茸、狗肾、仙茅、附子,久服会导致人体阳气偏亢,阴液相对不足;相反的若 久服滋阴的熟地、生地、龟板、鳖甲等,也会损伤阳气,造成人体阴阳平衡严重 失调,而衍生其它病变。

长期服用安眠药,会形成人体组织细胞的耐药性;而长期服用某种中药,也 会产生上述效果。因此如一旦生病而必须再服此药时,其药效会明显降低,必须 加重剂量才能痊愈。

综上所述,笔者(指作者:李怀恩)还是认同“食补重于药疗”的俗谚,也 就是说,五谷蔬果及鱼肉类才是真正的养生之品。


一、妇女月经期应慎服什么中药?

月经是妇女特有的生理现象,而“经期”是指每月来经日起,持续到结束日 止(约三至七天),这短短数天,是妇女身体较虚弱及易生病变时期。因此,中 医妇科乃在妇女月经时期规范禁(慎)用下列三类药物:

1. 活血破瘀药

活血药是指可以活血散瘀、行血通脉的药物;而活血破瘀药乃是此类药物里 药性最峻猛的药物,如荆三棱、莪术、水蛭、虻虫、土蟞虫、桃仁、红花、五灵 脂等,临床上主要用治疗症瘕积聚(肿瘤)、跌打损伤及血瘀阻滞的妇女痛经、 经闭等症。

一般妇女月经期间,其下焦盆腔(子宫外围)充血、胞宫(子宫)经血下行 、血室开放,若在服用上述活血破瘀之品,会促进血液畅行,导致经血流窜、月 经不止的严重后果,因此应当慎用。

2. 止血药

止血药具有制止人体内外各种出血的作用,可用在吐血、衄血(流鼻血)、 便血、尿血、崩漏(血崩)、及外伤出血等症。临床常处方的止血药,如三七、 白芨、茜草、仙鹤草、棕榈炭、藕节、血余炭、蒲黄、艾叶、大小蓟等,大都具 有缩短出血;凝血时间的功效。

妇女月经期如果服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经期缩短、瘀血内停、血蓄胞宫 ,亦不利新血的化生、阻碍血液正常运行,所以应慎用。

3. 温燥苦寒药

温燥药如附子、肉桂、桂枝、细辛等,容易耗伤阴血、热迫经血窜流;苦寒 药如黄连、黄芩、黄柏、知母、石膏等,易致寒邪凝血;经行不滞(月经量稀少 )等诸种病害,因而除非配伍得当,否则也必须谨慎使用。

二、妇女怀孕时应禁服哪些药物?

妇女受孕以后,精血聚于胞中(子宫)以养胎元,因此女性怀孕时期,服药 首先应考虑到胎儿的安全,对一些会影响胎儿畸形及易引发子宫异常收缩、造成 早产等药物,皆在严禁之列。当然妊娠禁忌的药物,其毒性、药效均有强弱之区 分,服用后对母体及胎儿影响程度也有差别,目前临床上习惯把它们分为“禁用 ”及“惯用”二类:

1. 禁用药物

这些皆含有剧毒或药性峻猛,如水银、砒霜、雄黄、胆矾、皂矾、斑蝥、蟾 酥、麝香、水蛭、虻虫、庶虫、马钱子、藜芦、瓜蒂、干漆、甘遂、大戟、芫花 、巴豆、千金子、商陆、川乌、草乌、番泻叶、芦荟、三棱、莪术、桃仁等。

2. 慎用药物

针对妇女怀孕处方宜用谨慎的药物,包括通经袪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 滑利(润滑大肠、利小便)之品,如肉桂、丹皮、苏木、大黄、木通、乳香、没 药、五灵脂、王不留行、枳实、枳壳、附子、牛膝等。

十月怀胎,不可能不罹病,因此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亦可以适当选用处方 。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若有病必须投以这些禁忌药,还是可以使 用)。只是要注意严格掌控剂量,以“衰其大半而止”(如果病已治好大半就须 停止用药),以免伤及胎儿和母亲,

三、孕妇误食禁用药物会出啥情况?

大陆有关单位研究发现,妊娠妇女万一服用禁(慎)用药物,将发生以下情况:

  1. 误食水银、轻粉、钩吻、砒霜、斑蝥、瓜蒂等任何一种含有剧毒的药物,皆容易损伤母体及胎儿。

     

  2. 服用大黄、巴豆、芫花、大戟、牵牛、木通等峻下泻利(通利大小便)药,会造成孕妇盆腔充血,甚至流产。

     

  3. 误服麝香、红花、牛膝、莪术、姜黄、蝉衣、川芎等具有兴奋及收缩子宫效用的药物,会使下焦血流量增加,进而导致子宫发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因而流产。

     

  4. 误吃有终止妊娠、引产或抗早孕等效用的药物,如天花粉、芫花、甘遂、莪术、姜黄、水蛭、川芎等,会促使胎盘绒毛膜细胞变性坏死。

     

  5. 过度服用桃仁、郁李仁、苦参、烈酒等,皆对胎儿不利,严重时会造成胎儿畸形。

四、孕妇害喜要吃那些中药?

妊娠恶阻俗称“病子”、“害喜”,即妇女怀孕后出现呕吐、头晕、厌食、食入即吐的症状,是妊娠早期最常见的症候。若只是恶心、嗜酸择食,或晨间偶尔会呕吐痰涎、常为妊娠早期常有的正常反应,祇要吃点咸酸梅止呕,一般三个月后即会逐渐消失。

按中医妇科理论,妇女怀孕发生病子的主要原因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胃气不能下达)”所致,常见的有脾胃虚弱和肝胃不和等二种典型症状:

1. 脾胃虚弱的病子

妇女受孕之后,经血不泻,冲脉之气较盛。如果孕妇本身脾胃一向较虚,冲 气上逆则犯胃,而胃气越虚则失于和降,于是随冲气上逆而呕吐;另若因脾虚不 运(脾气不能运化养份)、痰湿内生(痰与水气积聚全身),冲气则挟痰上逆而 造成呕吐清涎(胆汁、胃液)等。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原则是“调中和气,降逆止 呕”为主,处以“香砂六君子汤”,全方补脾胃而降逆气,使呕吐停止,母体胎 儿皆安。

2. 肝胃不和的病子

妇女怀孕后,血液聚于下焦,以养育胎儿,造成严重贫血,而且肝气偏旺,如果再加上妇女本身向来肝旺或易怒(伤肝),则肝气越旺,肝之经气遂挟胃贯膈(经由胃贯通横膈膜),造成胃失和降、呕吐酸或苦水、烦燥口苦、头胀眩晕等症状。中医的处方是“苏叶黄连汤”,再酌加姜半夏、陈皮、竹茹、乌梅等,以达到“抑肝和胃,降逆止呕”的效果。

除了上述二类典型病子之外,若发现害喜严重到米饭不下、食入即吐,或呕吐苦血兼有血丝的话,就必须进一步作肝功能、尿酮等生化检验,以确定是否终止妊娠,保护母体生命健康。

五、吃什么中药可以“安胎”?

台湾地区妇女婚后流产病例日渐增加,其病因错综复杂,有染色体畸变,体质虚弱、胚胎难着床,其孕妇起居不慎、房事不节(过度)或情绪不稳等。目前临床常见的胎漏、胎动不安及堕胎、小产、滑胎等中医病名,都与西医的“流产”相关。

笔者建议妇女受孕前先调好身体。可以从补肾、健脾、养血、固冲(巩固冲脉)等方面着手,直到身体机能确定可承受怀孕后的种种生理变化时,再准备怀孕,以保胎儿及母体双方的健康。如果已经怀孕,则可依不同体质症情,选服适当的安胎方剂,积极保胎,例如临床常用来调冲脉与任脉、安胎的“补肾固冲丸”,就有兼治肾、肝、脾、气血的功效;还有针对经常有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习惯者,可以处方“泰山盘石散”,来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当然,安胎不能只靠药物,还必须从日常饮食起居、情绪等人为因素加以调整,才能克竟全功,顺利生个健康宝宝。

六、妇女哺乳期服药应注意什么?

中药在人体内有一定的吸收利用及代谢过程。哺乳期妇女假如服用不宜吃的苦寒泻下(泻泄大便)、峻下逐水(驱逐体内浮肿的水湿)、重镇安神及其它含毒性的药物时,所分泌的乳汁中常会含有被代谢的药物成份。这些具有活性的有机成份常常在婴儿吸吮乳汁时,被同时吃进体内。当这些药物的成份经由婴儿的消化系统再吸收、消化时,婴儿就很容易出现腹泻、呕吐、嗜睡、神志昏迷、及其他类似中毒的症状。

所以,哺乳期妇女最好禁服上述诸种类药物。万一碰到非处方这类药物不可的时候,可在服药期间暂停哺乳,改用其他市售的乃品代之。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饮食,因为母乳含有极丰富的综合营养成份,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必需品,不是任何市售奶品可轻易取代。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母亲还是亲自哺乳为当,而且要注意禁服容易阻碍乳汁分泌的药物,如人参、麦芽及其制品,以免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

七、不孕妇女要吃那些中药?

夫妻同居两年以上,或曾生育后间隔两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却不受孕者,统称“原发”或“继发”性不孕症。目前妇科医师皆采用现代仪器进行妇科检查、输卵管通畅实验、卵巢功能测定及男方精液检查等,以帮助诊断。

“不孕”的原因很多,按中医妇科理论,肾主生殖,所以不孕与肾脏机能关系密切,并且与天癸(荷尔蒙)、冲(脉)任(脉)、子宫等功能失调,或脏腑气血不和胞脉(微血管)功能异常有关。临床常见的有肾阳虚、肾阴虚、肝郁、 痰湿、血瘀等五种症候:

1. 肾阳虚不孕调理方药:

主要表现症状在月经后期:量少色淡、面色晦暗、腰酸腿软、性感淡漠、小便清长(色淡白)等。调理方剂为“毓麟珠汤”加紫河车、丹参、香附等。

2. 肾阴虚不孕调理方药

主要表现为月经先期:量少、色红无血块、身体消瘦、头昏眼花、心悸失眠、性情急躁等。调理方剂为“养精种玉汤”加女贞子、旱莲草等。

3. 肝郁不孕调理药方

因肝郁不孕的妇女,主要症状为经期先后不定、经来腹痛、量少色黯、有小血块,月经来前乳房胀痛、烦燥易怒等。调理方剂为“开郁种玉汤”加减配伍。

4. 痰湿不孕调理方剂

肥胖是此类妇女形体特征,其他主要表现是经行延后(经期超过一星期以上)、白带量多、质粘稠、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调理方剂为“启宫丸”加石菖蒲等。

5. 血瘀不孕调理方剂

其主症状为月经后期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平时小腹作痛、同时拒按(不能触摸,表示剧烈疼痛等)。调理方剂为“少腹逐瘀汤”加减配伍。

上述五种症候的调理方药,是目前中医妇科应用较广泛、且成效较好的。不过实际处方时,仍须依妇女不同体质及生理状况,再按症状加减配伍,以发挥生儿育女的功效,造福众多不孕妇女。

注:“毓麟珠汤”组成为:鹿角霜、川芎、白术、白芍、川椒、人参、当归、杜仲、甘草、菟丝子、熟地。 “养精种玉汤”组成为:熟地、山茱萸、当归。 “开郁种玉汤”组成为:白芍、香附、当归、白术、牡丹皮、茯苓、天花粉。 “启宫丸”组成为:半夏、香附、苍术、陈皮、神曲、茯苓、川芎。 “少腹逐瘀汤”组成为: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八、老年人服药应注意什么?

老年人气血虚弱,全身脏腑功能低下,所以用药原则、服药方法和剂量上都 应细心斟酌,以适应其特殊的体质。

1. 用药以缓和为原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家不仅气血日渐不足,脏腑机能日渐衰退,抗病能力 也日渐走下坡,因此面对年长病人,处方用药必须遵照“扶正固本”的大原则, 才能让他们的体质增强、正气存内(提升体内抗病机能)、邪不可侵。老年人由 于脾胃偏虚,运化功能弱,对补品的吸收能力以也差,所以除非是极虚暴脱(重 症危急)病危者之外,大多应缓缓调补,不宜重剂峻补,另外攻泻、剧毒之剂更 应该尽可能避免处方。

一般老人阳气虚弱者居多,而阴血也不足,所以温阳时勿忘养阴,只有刚柔 相济,阴阳才能趋于平衡。

老人血管弹性较差,脉道常有瘀阻而运行不畅,所以在扶正固本之余,不可 忘记“血贵流通,气贵调畅”,换言之,行气活血也是老人临床处方的另一个基 本原则。

2. 药液宜少量分服

由于老人脾胃功能减弱,其对药物吸收及代谢也较为缓慢,药物发挥效力与 药效持续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故一般皆宜少量服用,或将服药间隔时间适度延长 。

3. 处方剂量依体质增减

正常情况下,老人的服药剂量应比青壮年人小。但有不少老人家老当益壮, 也有一部份因体弱多病而长期服药,他们对药物的适应性与耐受度都增强了,因 此若处方剂量一减少,就难以发挥治疗效果。所以临床服药剂量大小,需要跟据 老人多方面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控加减,才不失治疗之道。

九、幼儿吃药应注意些什么?

小儿从出生到幼年,皆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所以无论形体、生理、 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极大的差别,一般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 充(全身机能发育未健全),及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等。为确保小儿健康及发育 ,必须颜格遵守下列用要药原则,及服药方法及剂量:

1. 用药忌寒辛

幼儿用药不宜庞杂,在正确的辨证施治基础下,但求精简灵活,并且慎用附 子、肉桂、川乌、草乌等大辛大热的药物,或大黄、黄连、芒硝、山栀等大苦大 寒之品。因为小儿属稚阳之体,不耐苦寒,苦寒则伤其阳气,而且还会损伤脾胃 ,直接影响小儿吸收及成长;幼儿同时也是稚阴之躯,不堪辛热,辛热易劫其体 液。

2. 服药方法慢为上

幼儿罹患新病、急病时,服药次数要多;而慢性病则可酌减。例如四季感冒 发热;急性肺炎等,一日可服四至五此汤剂;若是罹患小儿贫血、厌食等慢性病 ,一天服用二次即可。

另外喂服幼儿中药不能求快,尤其乳幼儿每次喂药时,可交互喂食:先吃几 口药,再喂些食品,以免急服呕吐。如果乳幼儿抗拒服药,则可先固定小儿头、 手,再用小汤匙将药液喂至他的舌根部位,使其自然咽下,切勿错误地采用捏鼻 罐药法,以防药呛入孩子的气管。

至于尚未满月的新生儿喂药,应用奶瓶喂服。首先把药液稀释,装入奶瓶, 小心喂吮完成后,竖抱小儿,并轻拍他的背部,使空气经由胃排泄出去,防止恶 逆而吐药。

3. 剂量按年龄斟酌

服药剂量应根据小儿年龄与病情酌于加减,下表的比例及用量供参考:

幼儿区别 年龄 中药处方剂量 每帖中药煎取量
新生儿 出生至满月 成人用量的 1/6 至 1/5 约 50 ml
乳婴儿 满月到周岁 成人用量的 1/3 约 60 至 100 ml
幼儿及幼童 周岁到七岁 成人用量的 1/3 至 2/3 约 100 至 120 ml
学龄儿童 七岁至十二岁 接近成人的用量 │约 150 至 180 ml
备注 1. 中药的成药也可按上表比例用药 2. 按病情需要,可以适当加减煎出量

 

十、幼儿尿床应如何调治?

幼儿遗尿(尿床)是指三岁以上儿童。平常有郑常排尿功能。但偏偏在夜晚 睡眠时无能自行控制排尿,让小便失禁,醒时才察觉尿床了。轻者数月一次或是 每夜一次,重者一夜数次,甚至白天也可能发生这种尿失禁的情况。

一般遗尿症多是自小就得病,但也有在儿童时期才发生,其可能是一时性的 ,也有的持续数月之后消失,经过一段时日又再发。本病如果无妥善调治,有时 会迁延数年,最久会拖到性成熟时才停止。

幼儿遗尿若常期不愈,不但会造成孩子在心灵、精神上的威胁,因此孪生自 悲感,同时还会引影响他的智力、体格发育等表现。

按中医儿科的临床经验,除了处以菟丝子散、缩泉丸、补中益气汤等方剂调 治外,同时也要从三餐饮食调理及居家护理训练等两方面着手,才能事半功倍、 早日痊愈。

1. 遗尿饮食调补

宜与均衡营养食物,以有益小儿脑神经、泌尿系统的正常发育,如牛奶、鸡 蛋、鱼、虾、瘦肉、豆类及豆制品、新鲜蔬果等。

平时应多吃具有缩泉补肾效果的菜肴,例如荔枝、银杏、莲子、芡实、大枣 、山药、桂圆、核桃、鸡肚肠、鸡内金、猪肾、狗肉、牛肉、桑螵蛸、丁香鱼、 鱼饺、韭菜子等,这些食物有时可以调配成粥膳供患儿使用。

2. 遗尿居家护理

  1. 临睡前先行排尿,睡下后要按时唤醒他,起来排尿一至二次,从而养成可以自己起床排尿的习惯。

     

  2. 白天不可过度游乐玩耍,避免因太疲劳而贪睡,导致夜间叫不醒。

     

  3. 鼓励幼儿消除怕羞、紧张的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本症有时可以配合针灸或按摩治疗。

十一、幼儿多汗应怎样调治?

小儿多汗症是指病态性的自汗及盗汗,患儿通常在安静状态下,即使室温不高也出汗不止,甚至大汗淋漓。本病通常发生在二至六岁,体质虚弱的儿童,隶属于中医“虚汗”证范畴。

中医把多汗症又区分为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及自汗(不分睡觉或清醒,都会自然出汗)。幼儿多汗常常并见。

中医儿科对于幼儿自汗或盗汗一般皆处方具有益气固表、敛汗止汗等功效的方剂,譬如“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及“生脉散”加减等。除了选用上述方药调治外,本症在饮食调补及日常护理方面也应多费心照顾。

1. 多汗饮食调补

患儿一般体质虚弱,所以三餐宜喂食容易吸收、而且营养均衡的食物;最好 能再吃些具有止汗作用的东西,如乌梅、大枣、黑豆、泥鳅、乌骨鸡、酸枣仁、 牡蛎、小麦、燕麦、糯米等。

如果幼儿兼有食欲不振、厌食等状况,建议可添加一些有补益固肾效果的食 品,如莲子肉、桑椹子、芡实、龙眼肉、山药、扁豆等。这些食物可以单独或搭 配料理。煮成粥膳喂食小儿,也可煎汤代茶给孩子当饮料服用。

2. 多汗居家护理

⑴ 白天出汗时须仅防风邪,勿用冷湿毛巾擦汗,内衣万一汗湿就应立即更换 ,以免受凉。

⑵ 夜晚睡觉的时候,不宜盖太厚重的被子,如果有盗汗的情况,应及时更衣 。如果担心换衣吵醒孩子,可用小手帕衬在他的背部,汗湿了立即抽换手帕即可。

⑶ 进行各种简易的体格锻练,增强小儿体质。

十二、安神药为何要在临睡前服?

对于心神不安,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恐等症状者,中医常用重 镇安神、滋养安神药来治疗。其服用方法除了一天日服用二至三次之外,大都 必须在临睡前再服一次,以加强安定神经的效果。

一般安神药方剂,除针对病因,治疗心神不宁所引发的心火旺、心血虚、 心阴、阳虚等病症之外,还具备安神镇静的功效,可以治疗严重的失眠症。这 类方剂如果在临睡前再服一次药,可使人体血循环中的药物浓度达到高峰,让 安神、镇静、催眠等作用在此刻达到最高,令患者能较迅速进入熟睡状态。

中医基于上述理念,临床处方安神剂时,皆特别指定临睡前再服一次,以 确保疗效。

十三、失眠病人服药应注意什么?

失眠病人按中医分类,可区分为“虚证”与“实证”。若失眠兼有惊恐、 善怒、烦燥不宁等症,一般多属于“实证”,中医按照“惊者平之”的治则, 会处以重镇、清心并重的方药(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等),以达到镇心安神 、清心除烦的双重目的。如果失眠并发心慌、健忘、虚烦者,则属“虚证”, 中医按“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治则,配伍养血、滋阴方药(如天王补心丹 、柏子养心丸等),期能发挥滋血养心,阴承(滋润)火降的宁心效果。

由上述分类可知,同样是治疗失眠的方剂,针对不一样的证情,处方遣药 就截然不同。所以罹患失眠的人,首先应经由中医辨证准确后,再选服合适的 安神剂,以免误方药而挛生后遗症。

其次,安神剂中的“重镇安神”药,多由金石、贝壳类药物组成,例如朱 砂、龙骨、珍珠母、磁石等。这类药物皆不宜久服,以免阻碍脾胃运化,以及 造成肾脏、膀胱代谢失调,尤其向来脾胃就不健康者,如果选服上述两类安神 剂,更应该注意脾胃的承受的状况,必要时可以补脾和胃剂(如异功散、六君 子汤等)一同服用。

另外,朱砂含有硫化汞及微量硒、锌,一般不适宜作为煎剂,以避免高温 释出汞化合物,引发中毒。失眠者若长期服用,身体将慢慢累积汞化合物,也 会造成“慢性蓄积汞中毒”的弊害。总而言之,重镇安神剂不宜久服。

十四、感冒病人服药应注意什么?

感冒是一个四季常见的外感疾病,乃因流行病毒,以及风邪为主的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等侵袭人体而致病。由于病人个别体质差异和感受 病毒性质的不同,中医在临床处方也就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感冒患者首先应经 由中医诊断辨证后,再选服与自己病证相同符合的方药,才可以迅速痊愈。

按中医的分类,感冒的共同特征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头痛、 恶寒(冷得发抖)、发热、全身不适等。临床上依气温、季节等变化,区分为 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等证型。

1. 风寒感冒

本证好发于秋冬季节及气候寒冷的地方。若病人有严重恶寒、轻微发烧、 无汗头痛、肢体酸疼、鼻塞喉痒、流清涕等,就属于外感风寒型感冒,宜选服 辛温解表剂,如“荆防败毒散”等来发散风寒。如表寒(体表怕冷)已趋严重 ,可酌加麻黄、桂枝等,以加强辛温袪寒的效力。

2. 风热感冒

多发生于春夏时节,病人以发烧为主,其它外感风热型感冒的特征为:微 恶风寒,又兼有咽干口渴、头胀痛、咽喉肿痛、鼻塞流黄鼻涕等,宜选服辛凉 解表药,如“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配伍,方能达到轻宣(轻微宣泻 )肺气、疏表泄热(排汗解热)的功效。

3. 暑湿感冒

经常发作于炎热长夏与台湾地区。本证的病人兼有身热微恶风、汗少、肢 体酸疼、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流鼻涕、咳嗽有黏痰等,宜选服清暑袪湿解 表剂,如“新加香薷饮”加减配方。如果是炎夏炎热时节,可加黄连、青蒿、 鲜芦根等,以加强清暑泄热的作用;若湿困卫表(湿气影响肌肤排汗),则可 酌加藿香、佩兰以芳化宣表(芬芳药剂可以疏通肌肤);其他譬如里湿偏重, 可以另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等和胃化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