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氏故居--一门五杰气如虹 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抱珠山房 2010-04-25



    【生平】翻阅中国近代史,很难再找到一户人家能与宁波塘溪沙氏一家媲美。一家五兄弟中,老大沙孟海(1900-1992)是一代书法宗师,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科教授,西冷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老二沙文求(1904-1928年)是广州起义烈士;老三沙文汉是浙江省第一任省长;老四史永(沙文威)是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我党的谍报干才;老五沙季同(沙文度)是奔赴延安的革命战士。沙氏五兄弟传奇般的人生,贯穿着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他们的经历如同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革命史。
    【地址】位于鄞州区塘溪镇沙村,二进四开间砖木结构旧式楼房。省级文保单位。
                             (一)
    从鄞州区塘溪镇沿着静静流淌的侮溪寻源而上,约行数里便来到了沙村。沙村三面环山,一边临水,依山势而建。山村看似普通,却因沙氏一门五杰,而使得小小的沙村远近闻
名。从村口沿蜿蜒崎岖的小路拾阶而上,最高处呈北高南低的院落,便是沙氏故届。
    故居是沙孟海的祖父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所建,总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故居院墙以山石为基,青砖为墙。西墙的一侧有正门朝南而开,院内是一幢坐北朝南的二进四开间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楼房后面有天井,天井紧挨后山,坡上竹影婆裟,繁花争艳,一株粗壮的银杏树高入云端。楼房前原有三开一拱平房以作厨房之用,1989年因发现蚁蛀严重,拆
除并扩大了前天井,使整个院落显得格外宽敞,沙孟海亲书碑文嵌在围墙上,记述着平房改建的原委。
    1983年秋,沙孟海将故居捐赠给鄞县人民政府。鄞县政府为教育后代,将其定名为“沙文求烈士故居”,成为一处爱国、爱乡、爱家的教育基地。今天,正门的门额上还保留着沙
孟海书写的“沙文求烈士故居”匾额,原有二层楼房改建为陈列室.厅堂廊柱上挂着沙孟海敬录的毛主席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同月换新天。厅堂正中悬挂着沙文求烈士的遗
照,遗照下端放着著名油画家沙耆所塑的烈土半身塑像。
    左侧二间布置有连环画式展框、相关遗物及照片,讲述了烈士从农家青年成长为参叫广州起义的革命志土的壮丽人生。楼上的两侧两间分别再现了故居当时的原貌和陈列着烈士生
前的遗物。沙文威去世后,故居增设了展示沙孟海、沙文汉、沙文威、沙季同四兄弟的生平事迹和珍贵史料,并将故居更名为“沙氏故居”。
沙氏故居常年对外开放,已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
    1983年秋,沙孟海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回到故居,沙老和随行的四弟史永特意以故居的银杏树为背景拍了照片。这棵银杏树是沙文求少年时亲手种植的,斗转星移,岁月变迁,烈士早已故去,惟有这棵银杏树能寄托二老深深的哀思。
    1925年沙文求考入我党办的上海大学社会系,同年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他回沙村组建沙村农民协会,发展党的组织。故居成了农协开会和活动的场所。农会在沙文求的带领下,组织农民办农校、修桥铺路、平米价,进行反霸反奸商的斗争。农会工作有声有色,影响和威望扩展到周围几十里。
1926年,沙文求受中共江浙区委选派前往广州,并参加了广卅起义,在起义中担任赤卫队队长。起义失败后不幸被捕,他受尽酷刑。但敌人没能从他的口中得到一个字。1928年,年仅24岁的沙文求被杀害在红花岗。他生前所领导的沙村农会声威虽然不及以后的农民运动.但百姓永远记住了他。当红旗在沙村上空飘扬的时刻,沙村的百姓将梅溪小学更名为沙文求学校.以纪念这位年轻的烈士。
                                (三)
    沙文求奉调广州后,继任的沙村党支部书记又在沙氏故居银杏树下密谋更大的农民运动,他就是后来任浙江省第一任省长的老三沙文汉。当{时,要在沙村农民协会的基础上组织大咸乡农民协会,对于一个年仅18岁的沙文汉来说是何等的艰难。今天,也许能从当年沙文汉所作的诗中,让我们体会到他工作的困难和一个青年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坚定决心。
          一波未平一波生,
        要路多从险处争。
        百折千回流到海,
        几时曾见大江平。

    也正是有了此等豪情和壮志,不出一年,沙文汉和卓兰芳等同志一起在象山港畔的罗浦(芦浦)领导了“罗浦暴动”,打响了宁波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向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往日的硝烟早已散尽,象山港也恢复了宁静,但这段历史永远地烙在那株银杏树的年轮里,见证了沙文汉走向革命的第一步。正是故乡的革命磨练,才有了一位长期从事国民党军队策反工作的共产国际红色间谍,才有了重庆号的起义。才有了国民党第二舰队的起义。他
和时任地下党南京市委书记的妻子陈修良一起,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沙氏兄弟们都是那么年轻就投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老四史永15岁便成为宁波共青团地委的组织部长,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后来成为我党优秀的谍报人员,是李克农、潘汉年手下的谍海干才,以国民党专员的身份在敌人营垒中隐匿厂18年,一份份重要情报从他手中流向了中国革命决策的最高层。
    老五沙季同在沙文求任沙村农会书记时,年幼的他就参加厂共青团,任农会干事。后来他学习绘画,成为徐悲鸿的得意门生,但面对国家被日寇践踏,强烈的民族责任心促使他奔赴延安,投身到民族解放的战场中。
    当年沙文求手植的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曾经在树下开始走向革命征程的年轻人,他们用短暂的生命化为耀眼的流星,划过那漆黑的夜宅。虽然沙文求被敌人所杀害,虽然沙季同
因为党内的极左路线而离开了我们,虽然沙文汉被错划为右派含冤而死。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沙氏兄弟对党的无限忠诚。相信他们正如那百年银杏树,站在村中的最高处。俯视着他们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家乡,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
                                              (四)
    沙孟海的四个弟弟先后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并成为职业革命者,老大沙孟海却一直以文化人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然而,故居的银杏树一定还清晰地记得,1983年秋。当四弟史永和沙孟海站在银杏树下回忆往事时,史永向随行人员说了这样的活:“我们四个弟弟全靠大哥的帮助。”是啊,父亲死后,沙孟海一直担起长子代父的重任,是他把四个弟弟带出了小山村,是他在生活上照顾着四个弟弟,是他默默地支持着四个弟弟的革命工作。他曾把挂满书画的房间给地下党同志作聚会场所,他曾请担任律师的好友为革命同志出庭辩护,他曾为代收地下党来往信件而被商务印书馆辞退。沙孟海曾任蒋介石国民政府侍从室秘书,凭着这个特殊身份,他把四弟沙文威安排到国民政府机关工作,使很多机密情报由沙文威流向解放区。
    解收前夕,蒋介石赏识沙孟海的才学,要他去台湾,沙孟海却悄悄躲到上海三弟家中,他不会离开大陆。不会离开家乡,更不会离开他的兄弟们。在沙孟海心中,对家乡怀有着特
殊的情愫,从他晚年用浓笔重墨写下的那幅“我爱祖国各地名乡,更多爱所生长的故乡”,从他无偿捐赠家乡的一件件书法佳作中,就能体会到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沙孟海是一位中国书法史上名垂干秋的大师。他的擘窠榜书海内无匹,被誉为“真力弥满、吐气如虹”,以其气势宏大而富于现代感,成为当代书坛最有代表性的书风典型。他的书法,尤其是楷书与行草书,代表了北碑雄强一路,成为当代书坛的高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书法巨匠从精微走向大朴不雕,从执著走向自然的完美结局。
    沙孟海不仅是一个杰出的书法家,也是教育家、考古学家、篆刻家、古文字学家,更是一名治学严谨的学者。只是沙孟海书法成就的耀眼光辉遮盖了他在其他领域的卓越成就。他曾任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大学终身教授、浙江大学名誉教授、杭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等职。
                                           (五)
    银杏树下,沙孟海的母亲陈龄,这位普通的农家妇女,毅然把五个儿子先后送进学校。面对四个儿子先后参加革命,亲戚回避与沙家来往。但母亲均不以为然,坚信自己儿子是在为穷人谋利益。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伟大的母亲,才有了沙氏一门五杰。沙文求妻子王弥曾担任沙村农协机密文件保管员和交通员,当年的她曾在银杏树下翘首盼望丈夫的归来,当得知烈士牺牲时,她毅然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当沙文汉倒在医院时,在那个与右派划分界线的年代,也是这位坚强的女性站出来,服侍沙文汉走向人生的终点……
    银杏树曾目送沙氏兄弟一个一个走向革命的征程,当沙氏兄弟先后倒下去,银杏树为之哭黄了片片树叶。当沙村迎来飘展的红旗,当村边梅溪水库大坝慢慢垒起,当沙村一幢幢小别墅如雨后春笋般拔起,银杏树又长出了鲜绿的嫩叶。如今的银杏树枝繁叶茂,见证着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东南商报》         李立中李本健/文    戚颢/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