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论李煜、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滇中墨丐 2010-04-26
内容提要 李煜、李清照是我国古代婉约派词人中的大家。李煜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真”,他的词一任真情的流露,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他前期主要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悟;后期主要写亡国之痛,血泪之情。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前期主要写略带苦涩和忧虑的望夫词和对大自然、禽鸟花草的热爱的抒情词;后期主要写的是亡国亡夫的血泪词,这既是词人情感历程的写照,又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关键词 李煜;李清照;亡国前后;词的艺术特色

李煜、李清照是我国古代婉约派词人中的大家。李煜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真”,他的词一任真情的流露,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他前期主要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悟;后期主要写亡国之痛,血泪之情。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前期主要写略带苦涩和忧虑的望夫词和对大自然、禽鸟花草的热爱的抒情词;后期主要写的是亡国亡夫的血泪词,这既是词人情感历程的写照,又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一、李煜词的特色

李煜,字重光,是晚唐五代词人中造诣最深、成就最大的一个,他多才多艺,诗文书画音乐,均有很深的研究。王国维称他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1]李煜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也是南唐的亡国之君,故史称后主。李后主虽然在政治上一塌糊涂,但却天生是一个文人,心灵的细腻婉约和对外界事物超乎寻常的敏感使得他成为一代词坛大家。李煜的词前期和后期无论在题材还是在内容上,都不相同;但不管前期还是后期,他的词都具有纯真的灵性和悠长的神韵。[2]前期词主要写宫廷享乐生活和男女的情爱,“与《花间集》的不同在于作者率情任真,描写较生动活泼。”[3]对此他毫不掩饰,如《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将踏马蹄清夜归。

此词为后主早期作品。描写了夜宴歌舞的盛况。上片写歌舞夜宴的盛大场面。嫔娥们晚妆登场,明艳照人,鱼贯而入。精美的乐器不断弹奏出优美的《霓裳羽衣舞》曲调,悠扬的乐声传至远方水天相接处。宫中香料的香气随着风飘散,作者有些醉了,兴奋得依着曲调在栏杆上打着节拍。到此,夜宴的盛况呼之欲出。结尾不放烛花却让马蹄踏着月色前进,文人的雅致冲淡了前面奢华的盛况,使整首词进入了一个抒情而又韵味十足的境地而又显得淋漓尽致。一般说来,愁苦之词易佳而欢愉之词难工。此词前六句皆描写歌舞夜宴的盛况,盛极而结尾易流俗。而后主此结尾,纯真风雅,由盛况转清淡而又丝毫不觉突兀,过渡得自然而然而又使整首词脱离了一般的宫廷奢华生活的描写,赋予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作者艺术功力,可见一斑。

至于南唐亡后数年,后主所做十余首词,尤为凄惋动人。后主遭此大变,前半生固有的精神乐园一旦塌倒,无所适从,其词中遂融入了更深的俯仰人生的叹息与不尽的家国身世的感慨,故其触类兴发的力量无处不在,而其词之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其后期所做名句如“流水落花春去也”“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已涉及到了探索生命的本源,思索人生的意义与终极价值。寻找归宿而不得,成为后主晚期的基本精神状态。所谓“剪不断,理还乱”,盘旋郁结,如烟雾弥漫心头,排遣不开。故其词作,时时流露出一种莫名的焦虑与恐惧,散发出沉重的生命迟暮的喟叹与浓郁的感伤情调。李煜后期的词主要写亡国之恨、血泪之情。如《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

这首词用象征手法写出了失国之痛,同时又感叹自己无能,不能挥复失国的悲哀。因此后代诗人郭麟曾叹息道:“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综观李煜的词,其最大魅力之处便是用情的真切。他的词能融真情于内而不加雕饰,能抛弃俗事而突显本心。李煜前期词把欢娱之乐写得自然而美丽,“真切”在这当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李后主社会地位特殊,所做词受世俗道德的约束较少,在摆脱了一些其他词人难以摆脱的顾虑以后,他的词传递的人性真实一面就相对变得多了起来。男女欢情可以“媚眼暗相勾,秋波欲横流。”也可以“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宴乐之事可以“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也可以“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一种纯粹的欢乐和一种纯粹的感情是理想化而又让人期盼的,李煜前期的词在表达这一点上显得很直接,可以明显看出他的作品并不为赞颂盛世,也不为自己歌功颂德,其他文人在欢娱作品中多有不得已的习惯性做假之处,李词则是淋漓尽致的抒发自身的感受。他这一期的词应是词中的侠客,能够不羁的表现作者的欢乐,能够脱去很多限制,表达作者对美感和享乐的追求!但值得提出的是,这些作品见新见奇却不粗俗、不淫乱。柳永也善男女情爱的艳词,却被当时人看作俗不可奈,这固然有社会原因但李词的高明之处也可见一斑。

概而言之,要而言之, 后主之词,不论前期后期,均为其生命精神之贯注,均是其内心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情之所至,发而为词,如花之香,如光之影,故能真切自然,不假思索、巧饰,与单纯用语朴素之作,自不可同日而语。

二、李清照词的特色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多才多艺,工诗书,善画,兼通音乐,在文学上更是全才,诗、词、文赋均为一代名家。据史家记载,李清照作品颇丰,但大部分都散失了,只是在一些文学结集中又以《漱玉词》之名收集的词作及部分诗文,然已是微乎其微了。李清照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却极高。明代杨慎称她:“宋人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4]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丰富,既享受过幸福,又遭受过苦难。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夫妇二人诗词唱和,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得舒心惬意,《词论》即作于此时。《词论》是一部评论性的作品,李清照在书中对北宋的几位大家词人都作了批评,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柳永和大文豪苏轼,足见其胆识与魄力。后来丈夫出仕,她的词便转向了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比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藫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写的是初秋的一天,作者对久出未归的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此情深沉无法排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由此可见,在作者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是李清照爱情词的一大特色。王士祯曾这样评论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5]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李清照前期的词按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其主题是表现词人南渡前的安定美好的生活,基调基本上是明快清新的。另一方面则是表达词人伤春别离的闲思愁绪,但这种愁绪是较淡的,而且是满怀憧憬与希望的。比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写暮春时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感叹之情。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流露出词人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6]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7]

然而好景不再,好梦也有睡醒的时候。靖康之变以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受尽劫难和折磨。人生命运的巨变,导致她心境和词意的变化。她失去了国家,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丈夫,深切地感受到了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和亮色。这时的作品往往带有失落和无奈,比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秋天的傍晚,一个过着孀居生活的老妇,怀念死去丈夫的情景。开头连用14个叠字,从动作、环境、心理感受等多层次的表现出了作者的孤寂愁苦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对词的贡献最大的女性作家。现在人们提起李清照,都尊她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8]纵观李清照的作品,可发现她的作品多以抒发情感为主。前期作品大多限于与丈夫赵明诚之间分离的不舍,属闺情一类的词。到了后期,金人的大举入侵、丈夫的病死,在顛沛流离中,凄凉的身世却也深深影响她的创作,使风格产生改变,用愁苦之词反映个人感情。虽然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但作品都脱离不了“情”这一字!然而李清照把她的情感真挚而不虚伪的表达出來,且篇篇韵味不一,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鉴于此,沈东江曾下这样的结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即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三、李煜、李清照词相似之处

通过对李煜、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很多相似点。

首先,他们的词都非常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并且这两个时期的作品,在思想感情上,在词风上都截然不同。这说明文学是人生的表现,人的经历不同,所表达的感情也就不同。“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愁强说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次,他们两人对语言的应用,对形象的塑造,都达到了绝妙的境地,看似平淡无奇,朴实无华,实则超凡入圣,老成持重。如后主的名句:“离恨正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青平乐》);“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玉楼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往事已成空,还入一梦中”(《子夜歌》);“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淘沙》;“醉乡路稳宜频倒,此外不堪行”(《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等等,都是古今中外最典型的表离愁的名句。再看李清照的名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清照的叠字叠句更是绝妙千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只用了七个形容词连用,就构成了四重境界,传了难传之情,达了难达之意。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有亡国失家之痛,都有怀国念人之哀。尤其是李后主,读其词时,完全让人忘了他是亡国之君,而是同情他亡国失国之痛。如“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重”(《子夜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等等,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是多么真挚。再看“几曾识干戈”(《破阵子》)悔之晚矣!(他和故臣徐铉的谈话中谈到了“悔杀了潘佑、李平”的话);“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痛彻肺腑!(他给故人的信中说:“此中日月,只似眼泪洗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忧愁怎能随流水东去?流水已去,忧愁更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愁得痛得不知道身在何处,不知道是生是死的程度了。他亡国后,真是“人生长恨人长东”(《乌夜啼》)。李清照生于礼部员外郎之家,嫁于丞相之后,丈夫连任太守,这是比较优裕高雅的生活。在北宋灭亡,仓促南迁,国事危亡的情况下,李清照发表了明智的政治观点,比如她不同意南渡建都,作诗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当时执政者的不满也流于笔端:“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怠欠刘琨”;尤其对一心想着议和的人表示不满:“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虽然李清照对当时的现实有清醒地认识,但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她壮志难酬,因此她只能苦闷地看待这一切,将所有愤懑付诸于笔管。如:“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多么真挚的爱国情感,多么想恢复故国旧都啊!可惜英雄气短,壮志难酬。“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清玉案》)“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思乡之情何其浓厚?有家难回,何其苦闷?“春归秣陵树,人老健康城”(《临江仙》),回家无望,触景生情,两鬓白发,“更行更远还生”。“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老年人四海飘零,感叹时过境迁。“点滴霖淫,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水土不服,寝食难安。“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玉楼春》),“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永遇乐》)国家危亡,风雨无时,怎不令人忧心忡忡?国破家亡,同声一哭,何其悲壮哉!

李煜、李清照的人生遭遇让人同情,但是他们的作品却又让人为之倾倒。他们的词是我国诗词史上的瑰宝,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