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劳模营造放松舒展的天地(原创)

 耕耘四月 2010-04-27

  劳模,作为时代精神的引导者,其风尚揭示了社会文化的深厚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各条战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人民誉为国家的栋梁。

随着社会的更加进步,人们对劳模不能求全责备,这成了今天社会对劳模的新认识。劳模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勇当先锋,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甜酸苦辣,劳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性情中人”。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对劳模的宣传中,仍然有着对劳模事迹的夸大提高,在不少劳模的事迹材料、宣传报道中,劳模依然是家庭观念淡漠,没有“七情六欲”的“死”典型,劳模在面对社会、集体与家庭、个人利益矛盾冲突时的思想、抉择过程往往被作者简单地一笔代过,取而代之的是用一些华丽的词藻想当然地为劳模套上一个个美丽的“紧箍咒”,使相当一部分劳模害怕宣传,荣辱甚至成了包袱。这种对劳模宣传上的误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劳模精神的弘扬,影响了先进人物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榜样作用。

过去,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在宣传劳模时,都是尽可能地寻找劳模超越普通人的事迹,能干活,肯吃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甚至家中失火,父母去世,孩子生病都不顾,这种片面的拔高和要求,,变成了社会对劳模形象的普遍认可和要求,等于无形中给先进典型戴上了一道“紧箍咒”。

现在,工会干部、劳模工作管理者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劳模也是人。”言下之意就是有感劳模宣传中的“高大全”给劳模本人几家庭带来的压力,而希望社会对先进人物有一颗宽厚之心,对劳模不要过于苛求。承认劳模也是有“七情六欲”的肉体凡胎,使劳模在为社会和企业付出超过常人的努力的同时,像常人的努力的同时,像常人一样有自己放松舒展的天地。

劳模本身就是从普通岗位、在普通人中涌现出来的,他们有优于普通人的一技之长,有更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毅力,他们在勤恳敬业,吃苦耐劳的同时,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妥善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应该说,劳模们的先进事迹是饱满而富有亲和力的,因此,在营造劳模光荣的氛围的同时,我们完全可以更好地树立劳模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时代形象。只要我们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到劳模中间,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时代特点,感人事例,充分揭示劳模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人情味的喜怒哀乐,就一定能全方位展示出新时代劳模的风采。

我觉得我们单位在劳模李俊山的事迹整理和宣传上做得就很突出,首先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情感,充分挖掘先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有血有肉地给予刻画。事迹感人令人难忘,也不乏人情味。

在今后的工作中,特别是在对待劳模的态度上,我们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承认劳模也有普通人的情怀,也有普通人的烦恼。这将有助于劳模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开展。既要让劳模发挥作用,更要为劳模排忧解难,理直气壮地解决劳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样的工作主旨将会使我们的劳模工作更具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