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鸣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耳鼻喉

 laozhang120 2010-04-28
耳鸣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发表:(2007-12-26 02:57);  最后修改:2007-12-26 02:57;  栏目:[耳鼻喉论文]
作者:;  【阅读:2697】  留言】 【繁體
        关键词:耳鸣的中医辨证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病因复杂的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据临床上统计,17%~20%的成人有耳鸣,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耳鸣的发生率可达到28%,患耳疾的患者中耳鸣的发生率可达85% [1]  。对于耳鸣的治疗,方法虽然繁多,但直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是医学界公认的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从临床治疗情况来看,中医治疗耳鸣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笔者多年的治疗体会浅谈如下。

   1 耳鸣的中医分型

  耳鸣的辨证分型,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有资料统计 [2]  :分型最少的为3种,最多的为8种,且证型名称繁杂多达56种。另有一些学者,根据中医“肾开窍于耳”的理论,将耳鸣都责之于肾虚,甚至将耳鸣的出现列为“肾虚”的辨证指标之一 [3]。结合临床经验,笔者认为耳鸣总体上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主要有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浊上壅3型,虚证主要有肝肾不足、脾胃虚弱2型。

   2 耳鸣的辨证施治

  2.1 风热侵袭型 此型患者,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这一证型的治疗,应采用刘元素的“耳聋治肺”的观点,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银翘散一类的方剂都可。常用药物有双花、连翘、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2.2 肝火上扰型 此型患者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此型为肝火上扰清窍而致,法应清肝泻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胆草、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

  2.3 痰浊上壅型 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此型为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治法应该化痰降浊、和胃开窍,多选用二陈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僵蚕、菖蒲、生苡仁、白芷;可适当选择1~2味活血化瘀药,如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尾等,通过祛瘀以助通窍,也符合中医久病多瘀的理论;如有痰浊化热征象,可加黄芩、黄连、栝蒌、枳实。

  2.4 肝肾不足型 此型病程较长,据临床情况来看,多为老年人发病。耳内犹如蝉鸣,鸣声一般不会很大、很响,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等肾经不足之症,兼症往往表现不明显,舌质红,少苔,脉细。对于老年人耳鸣,又无其他兼症表现时,多可归于此型中。治疗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主,方选耳聋左慈丸,常用药物有生熟地、山萸肉、山药、菖蒲、牛膝、菟丝子、覆盆子、蝉衣、磁石、神曲、葛根、柴胡。临床常可见到耳鸣伴有比较明显的心火上炎的症状,心烦、急躁、失眠、口舌生疮,舌尖红,脉细数。在青年人中多见,一部分老年人也可发生。此为肝肾不足,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扰乱清窍所致。治疗上应侧重于清心火,其次滋肾阴,方选导赤散加减。常用药物有:生地、黄芩、黄连、淡竹叶、木通、灯芯草、菟丝子、麦冬、覆盆子、酸枣仁。

  2.5 脾胃虚弱型 患者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 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差,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一类方剂。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

   3 体会

  耳是五官九窍之一,是人体的一部分;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会聚于耳,构成耳与五脏六腑及全身各部广泛的联系。《内经》中有许多论述,如:肾开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耳者宗脉之所聚等等。观历代医家,也都是从注重整体调节、强调辨证论治出发进行探索,才形成了中医治疗耳鸣的独特优势。临床上也是这样,除了说的最多的肾虚耳鸣,心、肝、胆、脾、胃、肺脏的病理改变都可以导致耳鸣出现,这从目前繁多的辨证分型中可以得到验证。这也正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准确的辨证是提高疗效的前提。可临床上耳鸣往往由于缺少伴随症状而使辨证比较困难,对于只有耳鸣一症而无其他不适的患者,可以根据年龄辨证,如老年人无伴其他不适的,可以肾虚论治;根据舌的情况,如舌质胖,边有齿痕苔厚者或形体丰腴者,多可从痰浊论治;心烦失眠或舌体瘦小,舌尖红,多以心火论治。这些特点,可以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辨证。治疗上,要考虑耳为清阳之窍的特点,可以适当选用升阳通窍的药物,柴胡、葛根、升麻升阳的效果很好,菖蒲、蝉衣、白芷可以通窍,可以做为引经药使药物上达;血瘀也是一个容易产生的病理变化,适当的选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提高疗效,丹参、当归尾、赤芍、三棱、桃仁、红花等选择其中1~2味即可,各型中都可应用。

   参考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