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的本質(第十一章太陽)

 LM0318 2010-05-01
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它亦是地球上差不多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难怪所有早期文明皆会以不同的方式膜拜太阳。在天文学上, 太阳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 亦是唯一可以让人类详细研究的恒星。虽然太阳对人类来说十分重要, 但在无限的宇宙, 太阳也只不过是一颗不起眼的普通恒星。



原 子
在我们详细探讨太阳之前, 先要了解一下原子﹐ 它们在恒星的能量产生和演化中都很重要。一 颗 典 型 的 原 子 大 小 约 为 10-10 米 , 包 括 中 心 的 原 子 核 和 围 绕 核 心 运 行 的 电 子 , 差不多整个原子的质量皆集中在大小约为10-14 米的原子核上( 到此为止, 原子就好像一个小型太阳系) , 原子核由 质 子中 子 组成, 带正电质子的数目, 决定了该原子的化学特性, 例如它会否和其他原子结合成分子等。没有带电的中子则在化学反应上不会扮演什么重要角色。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相等。

最 简 单 的 原 子 为 氢 原 子 , 它的核心只有一颗质子, 化学上记为 1H 。其他在天文学上重要的原子包括: 核心由一颗中子及一颗质子组成的 2H ( 上标的数字2 是质子和中子的数目总和) 、 两颗质子和一颗中子组成的 3He ( 氦-3 ) 和由中子及质子各两颗组成的 4He ( 氦-4 ﹐ 请 参 阅 上 图 ) 。若以重量计算﹐ 太阳中七成是氢﹐ 其余主要是 4He 。我们会看到氢是太阳中心核反应的原料﹐ 而氦则是核反应的产物﹐ 但应注意太阳中的氦大部分不是由太阳产生的﹐ 它们在太阳诞生时已经存在。



太 阳 的 外 部 结 构
太阳是一团靠自身重力束缚的云团, 主要成分是氢。太阳核心的温度及压力异常大, 足以产生 核 聚 变 , 释 放 出 大 量 能 量 。下图显示了在可见光波段下的太阳, 日面上有不少黑子。

鸣 谢﹕ NOAO/NSF.

太阳的半径大约有700,000 公里﹐ 是地球的110 倍, 质量则大约有2x1030 千 克 ﹐ 约 为 地 球 的 3.3x105 倍 。当我们望向太阳, 看到是太阳的 光 球 层 , 这是太阳大气中非常薄的一层, 厚度只有500 公里。我们可以看见光球层, 原因是它的气体密度刚刚好, 在它之下的气体密度太大, 光线不能通过; 在它之上的气体则足够稀薄, 能让光球层发出的光线顺利通过。所以, 光球层界定了肉眼可见的太阳「 表面」 , 它的温度约为绝对温度6000 度。绝对温度是科学界最通用的温度单位, 只要将它减去273 , 便可转化为摄氏度, 例如绝对温度300 度, 相等于摄氏27 度。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 没有任何物体可以更冷。

光球层之下的气体温度比光球层高, 就好像沸腾的水, 底层的气体会向上升, 当这些炽热气体把能量释放后, 便会变冷变暗, 然后沉降回光球层之下, 这种对流运动产生了称为 米 粒 组 织 的 太 阳 表 面 特 征 。通过望远镜, 我们可以看到太阳表面上有很多比较暗区域围绕的光斑, 每一个米粒约能维持二十分钟, 大小则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

鸣 谢﹕ NASA.

在光球层之上, 是一层约为二千公里厚的 色 球 层 。它的温度比光球层更高, 很多时为105 度 。有趣的是, 它相对来说比光球层暗, 所以通常只能在日全食时才能看见它。色球层并不是浑圆的, 而是有很多称为针状体的细小突起, 这些都可以在下图清楚看到。

鸣 谢﹕ NASA.

日 冕 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和色球层相类, 亦是通常只能在日全食时才看得见。日冕密度非常低, 但范围可延伸至达太阳半径十倍之远, 温度更高达106 度 。为什么日冕和色球层的温度可以比光球层更高, 仍是天文学上一个未解之谜。

鸣 谢﹕ 香 港 太 空 馆 , 叶 赐 权 摄 影.

日 冕 亦 是 太 阳 风 的源头, 太阳风主要是飞离太阳的质子和电子, 当太阳风强劲的时候, 在地球两极有可能看见 极 光



太 阳 黑 子 及 其 他 太 阳 活 动
日 珥 ( 如下图所示) 是被太阳磁场困着的表面气体爆发, 很多时可以喷发至数个地球大小的高度。 耀 斑 则是更猛烈的爆发, 会放射出强烈的X 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及太阳风。日珥和耀斑都明显地和太阳的磁场有关﹐ 但形成的详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鸣 谢﹕ NOAO/NSF.

按 此 放 大
版 权 所 有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太 阳 黑 子 是太阳的黑暗区域, 温度只有约4000 度, 由于相对来说它们比光球层其他地方「 冷」 , 产生的光亦较少, 所以看来较暗。它们的大小足以和地球匹敌, 很多时黑子是整群出现的。

黑子生命短暂, 只有少于数天至约三星期的寿命。太阳黑子的多寡变化有一个十一年的周期, 在周期之始, 黑子基本上出现在纬度较高的地方( 即离太阳赤道较远) , 接着太阳黑子数目会不断增多, 并且会向赤道靠拢。假若我们以图显示黑子位置与时间的关系, 便会得出著名的「 蝴蝶图」 。

鸣 谢﹕ NASA.

利用光谱分析, 科学家得知太阳黑子的磁场相当强, 比太阳平均磁场强上千倍。黑子经常成双成对出现, 每对皆由极性相反的黑子组成, 若一个为磁北, 另一个必为磁南, 由此我们估计每对黑子皆由磁力线所连系, 强大的磁场牵制着光球层上的气体, 并阻止了下层较炽热的气体上升至黑子范围, 结果黑子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温度较低。最后值得一提的是, 黑子的数目和地球的气候有微妙的关系, 研究显示在地球上一次冰河期时, 太阳黑子的数目异常地少。



太 阳 的 内 部 结 构
在探讨太阳内部结构之前, 有一个关于太阳的现象实在不可不提, 原来太阳的自转速度在不同地方是不同的, 简单来说, 赤道附近转得最快, 愈接近两极则转得愈慢,我们称之为 较 差 自 转 。我们相信太阳黑子和不少太阳的活动, 皆是由较差自转所造成的。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课本的讨论。 ( 你可知道如何证实较差自转? )

看不到的太阳内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核 心 ( 热 核 反 应 发 生 处 ) 、 辐 射 层 ( 能量以辐射方式传播的区域) 和 对 流 层 ( 能 量 以 对 流 方 式 传 播 ) 。我 们 将 会 逐 一 介 绍 它 们 。

按 此 放 大

能 量 产 生 的 机 制 : 太 阳 靠 甚 么 发 光 发 热 ?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引起无数人的好奇和揣测。有人提出太阳的能源来自化学能、 重力能等等, 由于这些能源皆不可能维持太久, 终被科学界一一否定。真 正 的 答 案 是 一 种 称 为 p-p 链 ( 或 质 子 ─ 质 子 链 ) 的 核 聚 变 , 这种机制包括一连串的核反应( 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课本较详细的讨论) , 但总结果是四颗氢原子熔合为一颗氦原子, 过程中会以发放伽玛射线( 光子) 及其他粒子的形式释放出大量能量。 ( 注: 光子是组成光的粒子。 pp 链产生的其中一种粒子是中微子﹐ 它是零质量和不带电﹐ 我们会在 第 十 六 章 再 详 细 讨 论 。 )

4 1H -> 4He + 光 子 + 其 他 粒 子

核聚变要在非常极端的环境下才能发生,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仍无法在地球的实验室内稳定地制造出所需情况。首先核聚变需要极高的温度, 让氢原子核能有足够的能量克服原子核之间的电排斥力, 此外亦需要极高的密度去增加粒子碰撞的机会, 所以核聚变只能在温度高达107 绝对温度的太阳核心内发生。

能 量 传 播 : 光子在太阳核心产生后, 如何走到太阳的表面呢?光子走了不足一厘米后, 便会被其他物质( 主要是电子和其他原子核) 吸收, 这些物质会把吸收的能量以多颗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 这些随机向四方发射的光子会较原本的光子有更长的波长, 亦即能量亦较低。这 种 能 量 传 播 方 式 称 为 辐 射 传 播 , 一颗在核心内产生的光子, 需要数千万年才能以数千颗低能量、主要是可见光的光子的形式到达太阳表面。

离核心越远, 气体温度越低﹐ 开始变得不透明﹐ 光子很容易被吸收, 辐射传播的效率因而很低, 因此在太阳外层, 对 流 取代了辐射成为传播能量至太阳表面更重要的方式。



稳 定 性
在一颗恒星形成初期, 引力是演化的主导力量, 令恒星不断收缩。随着恒星不断收缩, 核心气体的温度及密度亦不断上升, 直至燃点起热核反应, 所产生的能量会造成两种向外的压力, 对抗向内的万有引力。最后向内的引力和向外的压力会达致平衡, 让恒星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 由数百万至数百亿年不等) 。无庸多言, 就是因为太阳能长期稳定地发出光和热, 地球上的生物才能生生不息, 不断茁壮成长。

第一种向外压力是恒星物质所造成的 气 体 压 力 , 温度越高、 物质越多, 气体压力便越大。第二种向外压力是光子所造成的 辐 射 压 力 , 这种压力亦会随温度上升。

无论是哪一种压力, 力量都源自太阳核心所产生的能量, 一旦核心的核聚变停止, 恒星便会开始塌缩。



太 阳 观 测
注意: 在没有适当减光设备的情况下直接观看太阳, 可能会导致失明!

有两种安全的方法观测太阳:

  1. 投影法: 我们可以利用望远镜把太阳的影像投影在荧幕上, 然后观看荧幕上的影像。
  2. 太阳滤镜: 另一个方法是在望远镜上安装特别设计的太阳滤镜, 以减低太阳的光度。一 般 来 说 , 镜 前 减 光 比 镜 后 减 光 安 全 。

紧记, 以下并不是观测太阳的安全方法:

  1. 以 肉 眼 直 接 观 看 太 阳 ;
  2. 透过太阳眼镜、 完全曝光底片( 俗称盲片) 、 熏黑的玻璃或摆放在目镜上的小型太阳滤镜观看太阳;
  3. 观看太阳在水中或墨水中的倒影。
小心驶得万年船, 只要你不肯定方法是否安全, 就绝不要冒险尝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