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来自: 死了123 > 《经脉类》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命关穴
穴位食窦。食即饮食,窦即孔、空,喻食气由此孔穴而入,故名食窦[3]。食窦穴主治胸胁胀痛,嗳气,反胃,噫气,翻胃,食已即吐,噎膈,胃炎,腹胀,水肿,腹胀,黄疸,脾泄下注,大便失禁,胸满气喘,胁...
足太阴脾经经穴——大包穴
足太阴脾经经穴——大包穴。【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第六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下筋膜疏松,内有胸腹壁浅静脉,该静脉注...
命关,经外奇穴名
命关,经外奇穴名命关,经外奇穴名。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胸背腰痛,肝胆疾病所致的肋痛,一切脾病,妇人产后腹胀水肿等。相关论述《扁鹊心书》:“命关二穴,在肋下宛中,举臂取之,对...
修复胃溃疡专家——食窦穴
修复胃溃疡专家——食窦穴。食窦穴是功能强大的一个穴位,不仅能够调理脾胃,而且能够改善胸胁疼痛、咳嗽、少乳,还是调理老年津液亏虚...
带脉穴的准确位置图与作用
取法:腋中线与肚脐水平线相交处即是。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有肋下动、静脉。分布着肋下神经。皮肤由第11、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分布。腹横筋膜是腹内筋膜的一部...
足太阴脾经 大包 宽胸养诸经 有统血养经之功
足太阴脾经 大包 宽胸养诸经 有统血养经之功足太阴脾经 大包 宽胸养诸经 有统血养经之功2010-06-17 16:06.第6肋间结构包括肋间外、内肌及其间血管和神经。肋间动脉发自胸主动脉,在肋角处分为上支和下...
天溪穴的准确位置图_天溪穴的作用_穴位密码网手机版
天溪穴的准确位置图_天溪穴的作用_穴位密码网手机版。天溪穴归属足太阴脾经,具有丰胸的效果,缓解治疗咳嗽、痰多、哮喘、支气管炎等作...
医学口诀大全
人体八种必须氨基酸(第一种较为顺口)1.“一两色素本来淡些”(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2.“写一本胆量色素来”(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
【解剖医学】内脏学--呼吸系统课后习题
2.肺根: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及神经出入肺门的结构的总称。4.肋膈隐窝:是肋胸膜与膈胸膜的反折处,头高脚底位时为胸膜腔的最低位。3.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与膈胸膜的反折处,是...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命关穴:位于胁下宛宛中。具体取法为坐位,先取中脘,以中脘与乳中穴连线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此三角形之另一角尖端即为命关穴。
作用:补脾阳、益脾气,本穴首载于《扁鹊心书》,是培补后天之重要穴位。
不过有资料显示:
命关穴属于脾经(就食窦穴)!
食窦 食窦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命关。属足太阴脾经。在胸外侧部,
~~~~~~~~~
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胸腹壁静脉。主治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咳嗽,痰饮,少乳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五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4、5、6肋间神经的外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内有皮神经及胸腹壁浅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经胸大肌表面的深筋膜和其下缘,入前锯肌,再深进肋间内、外肌及其间的肋间血管和神经。前二肌由胸前神经和胸长神经支配,后二肌由肋间神经支配。在胸内筋膜的深面,正对第5肋间隙是胸膜腔及肺,因此,不宜深刺与提插。
【功用】宣肺平喘,健脾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2.其它:肝炎,腹水,尿潴留,右食窦治肝区痛效好。
【刺灸法】
刺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切勿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方例】
胸胁满痛:食窦、膈俞、三阳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