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股东研究中感受主力

 登高望远海 2010-05-02
“股东研究”中感受主力

 

(1)“主力”更多是一个“集体”,构成要合理,太多或太少都不是好事。

 

所谓“主力”,其存在的形式更多的是一个“集体”,而不是“个体”,孤军奋战是异常艰苦的,而集体作战相对就容易很多。

 

所以,你会发现,一家上市公司,如果有很多的机构或大户看好并参与,至少会有一些阶段性行情。相反,那些相对缺乏机构或大户资金关照的品种,波动则会显得低迷很多。

 

当然,也并非机构大户资金越多该品种就越好,物极必反,很多时候由于各自在具体波动过程中,各自的步伐冲突会很大,从而导致自相残杀,最终行情难以走得令人期待,反倒可能最后“无疾而终”。

 

作为操盘手,关注“主力”的构成是很重要的,你要清楚上市公司目前的“主力”构成是否合理,自己能否采取跟随策略或出击策略,这都是需要思考的。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只要基本面能够支撑公司“本身的价值”,那么,大可不管一切,潜伏进去耐心等待上涨便是。

 

2)“股东研究”中必须注意三点:“股东总户数”、“新进”和“流通A股占比”。

 

如图72,一是“股东总户数”,经过对比你就知道筹码是集中还是分散了,可以从侧面告诉你目前主力资金的动向。连载26:在“股东研究”中感受主力

 连载26:在“股东研究”中感受主力

72

 

二是“新进”,所谓“新进”就是新进来的“主力”。

 

其实就是在最新报表中刚刚露脸的机构或大户,这可以告诉你这些资金都是在上一期报表到最新报表期间介入进来的。你可以透过这个信号,揣摩他们的介入成本,结合他们的持仓程度,从而判断他们介入的真正意图。很多时候,一只个股大爆发的征兆就是从“新进”开始的。

 

三是“流通A股占比”,就是十大流通股东占据其流通盘的比重,这可以让你清楚知道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分量有多重。

 

一般来说,比重越高,说明机构的投入就越大,未来行情就越值得期待,当然,别过高,过高就物极必反了。另外,就是一定要减去上市公司本身持有流通股的占比,那不代表运作资金的筹码,所以要减去。

 

(3)对比报表,可以让你更好地感知“主力”的思维。

 

如图73,从江西铜业20091季度报表以及2008年年底报表的对比来看,在20091季度里,“股东总户数”减少了,筹码在集中;“新进”涌现了相当多的新面孔,突然冒出,“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流通A股占比”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进一步说明进来的“主力”分量不轻。连载26:在“股东研究”中感受主力

73

 

因此,从20091季度的资料来看,该股未来机会是在增大而不是在减少,如果二级市场形态等配合良好,无疑会给具体操作带来更为确定的信心。在这里,你能够找到更多支撑上涨或下跌的理由,最重要的是,你能够从中感知“主力”的运作思维,这对操盘是非常有益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