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关于人脉二、三事」,发表后引起了许多朋友讨论,可见这个议题是现代工商社会高度发展下大家普遍关注的。笔者在十几年前接受经营管理顾问师培训的时候,曾有一堂课的讲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来自麦肯锡的公式: K=(I+P)s,K=knowledge知识,I= information 信息,P指的是人脉people,而最重要的是那个S,S是share分享。我们都学过数学,无限大的零次方等于1,所以这个公式是说一个人学识再渊博(I),认识的朋友再多(P),如果没有透过交流与分享的话(S),他的K会很小。反之,一个普通学历,朋友数量也很平常的人,如果他乐于分享的话,他的K值就会很大。
这个公式多年来影响笔者甚深,但今天主题不是在谈这公式,而是说麦肯锡认为知识的多寡不是只有读了或是知道了多少的信息量而已,它还包括人脉的累积。这个观点恐怕很多人没深入去想,但是道理其实很浅显易懂;例如我们想要了解财务方面的知识时,不需要到大学去修个4年专业课程,也不一定要去读几本财务方面的专业书籍,你只要认识一个在做财务或是会计的朋友,向他咨询你的疑问就好。同理,你想了解某方面的法律问题时,也不必靠自己辛苦K书,只要有认识法律专业的朋友,直接请教就行了。胜读万卷书的不是只有游万里路,认识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朋友其实也是有同样效果的。
此外,有一件事要提醒朋友的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人脉」,不必高兴的太早,此话怎讲?在很多活动场合,如餐会、联谊会、研讨会等,常会出现一些高谈阔论的人,这些人最喜欢说某某名人(或是官员)跟他很熟,他们常在一起吃饭云云……。如果你以为这个人很吃的开,应该去认识一下,将来在打通某些关节时也许用的着,那么几年后你再回顾,你会后悔当初动了这个念头。
我这么说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你听过马云、柳传志、牛根生这些成功人士会跟陌生人说我跟哪个人很熟吗?一定不会吧!真正有权势、有资源的人,不用抬出别人的名号来衬托自己,只有小人物、虚张声势的人,才会做这种事情,目的在让别人重视他,或是想要借别人名号来为自己牟利。此时如果你一时不查,就会被这些人呼攸了。
那我刚说若干时间后去回顾这一个过程会后悔是什么意思?因为如果你真的被这种人唬住了,那么将来他会先要求你付出一些你做的到的小代价,比如要介绍你认识某些人但需要投资一点礼物费或是打通关节的费用啦;晚上突然打电话叫你参加某个饭局,说要介绍你认识重要人物,其实是要你去为餐费买单;或是说介绍你一些投资的机会,这是内线消息,错过可惜等等。你为了长远的利益,通常不会或是不好意思拒绝,但是你时间也投入了、该花的钱也花了,你想要的效果却一直没出来,可是对方的物质要求却越来越大了,此时你就陷入进退维谷的苦恼了……。
放弃,认赔杀出!心里暨舍不得又不甘愿----- 投入了那么多,都还没回收,放弃太可惜,万一对方是在考验我的诚意,他真的有这个人脉资源可以帮助我的事业,我这时不再经营这个关系了,不是很可惜吗?而这些呼攸别人的人为何能长久生存,正是因为人们内心有所求的贪念作祟,以及不能当机立断放弃的优柔寡断,所以让这种人能继续下去。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在正为自己的工作或是事业找突破、找资金、找客户的人,但在现实的状态却是社会地位很普通,很平凡的人,如果突然有个气势很强、貌似大人物的人,只因在一次的社交场合认识了,就突然主动跟你攀谈,表现的超乎常情的热络,或是愿意花他「宝贵」的时间约你另外见面,那么千万不要心存天上掉馅饼,遇到生命中的贵人这种想法。以笔者的经验,十之八九,你遇到的不是贵人,反而你才是他的「贵人」,因为将来他可以从你身上陆续挖到好处。如果你是女性同胞,因为女性心地善良,容易相信别人,就更要小心,将来被骗的可不只是钱财而已,还可能有女性宝贵的……。
说了这么多黑暗面,不是说拓展人脉不好,而是要大家认清自己的身分与地位,量力为之、小心谨慎,在扩展人脉的时候就不易着人家的道。人脉发展的必要性在本文第一段介绍K=(I+P)s这个公式时就已经说明了,你抱着广结善缘多认识朋友的心态,而不是急功近利马上要得到利益的心态,这样子你才能从累积及长期慢慢经营中,真正获得人脉带给你的帮助与友谊的快乐,否则,就会给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找到空子从你身上「淘宝」,到时你徒呼负负又能奈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