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后隐藏的财富被163.COM等门户网站演绎到了极至。从此以后,精明的网民开始注意到域名所带来的价值,近两年,一个新兴的行业--"炒域名"横空出世。
时代信报记者 林华强 报道 域名公司之死 12月25日下午7点,辛格力关上了办公室的大门。一个关于炒域名暴富的神话就此破灭,和神话一起破灭的还有满心的希望和20万元的投资。 就在一年前,就在同一个地点,这个年轻人曾手舞足蹈的向记者讲述炒卖互联网域名是如何赚钱,有多少人因此发了大财。然而短短的一年之后,他用20万元现金四处收购、注册来的一大堆域名却变得不名一文。 "大多数是卖不掉的,光是养这些域名,一年就得花四、五万元。"辛格力说年关将至,而他手头已经没有足够的钱去支撑这些域名的开销,准备全身而退。 "我们在淘宝网上卖的中文域名上半年已经降到180元/个,一个月最多能卖出二、三十个,这些费用仅够支付公司的房租。" 辛格力认为这样的收入如果作为个人兼职是可以接受的,但作为真正的公司化运作没有"可操作性"。 炒域名利润低 在辛格力的引导下,记者见到了一些重庆私人炒作域名的小投资者,他们表示自己都是用业余时间在操作域名,投资额度都是在两、三万元左右。一位姓何的投资者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目前兼职炒域名的人很多。 "大多数人都想一夜暴富,但做过的人几乎都发现,能赚点小钱就不错了,毕竟域名不是地皮,是不能炒的。"几位炒家向记者推荐了域名吧等数个专业的域名交易论坛,记者粗略估计统计上面叫卖的域名略有10万个以上。 据辛格力介绍,目前炒域名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但它不能作为一种产业,因为利润太低。"最赚钱的时候一个月有1万多,但那是三年前的事了。"一个名叫陈浩的炒家告诉记者 。"去年做.CN的域名有钱可赚,但就是在这个时候,大批炒家出现了,市场乱了套。" 陈浩所说的"乱套"包括市场和规模。 北京市一位域名公司的副总董某在电话中称,在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时,据其所知域名市场涌现了几十家投资上百万的专业的域名公司。"加上很多的私人炒家,这段时间被注册而没有使用的域名一度达到八成以上,曾通域名交易价格一度跌到200元以下,而毛利不超过100元。" 名人域名价扬 域名交易中最有利可图的是注册到特别具有商业意义的域名。辛格力 "破产"以前的时间最主要的生意就是在国外的网站购买域名,然后高价卖到国内。"以前我买过一个三位数的全数字域名,花了2万美元,后来卖给国内一家公司赚了4万多。"但这样的机会不多,因为域名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注册后就没有了,比如三位数以下的域名总共就1000个。"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好域名在域名公司的争抢过程中开始涨价,最贵的三位数域名现在已经涨到了50万元,"大多数的公司不敢操作,风险太大。" 在生存压力的逼使下,一些公司开始走"旁门左道"。辛格力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域名公司专以抢注其它企业或名人的域名为业,然后高价卖给这些人获利。 记者在淘宝网上发现,在德甲效力的中国球员邵佳一的名字汉语拼音域名被叫卖到5万元;福布斯排名第二的珠江投资老板朱孟依中文域名被标价10万元……。一些网络经济中的风云人物也难逃这样的命运。慧聪网CEO郭凡生、携程网沈南鹏、新浪COO林欣禾、百度李彦宏等人的名字相关的域名也被人抢注标以高价拍卖。 这些"产品"被摆上柜台后,市场反馈也出奇的好,在一些拍卖网站,名人、知名名牌的域名价格已经被拍到了数万元人民币。 挑战商业道德 这样的生存之道被大多数域名炒家认可,但却给事主带来了麻烦。一位不愿留名的事件主角在接受记者电话时称"我绝不会主动去购买这些域名。"但他担心这些人会变相的向他施加压力,"前些天在圈子里听说一些名人的域名竟然指向色情网页!" 正是由于这样的压力,一些名人、名店的域名交易开始在"大市走低"的过程中逆市而上。辛格力向记者透露,去年他曾经去参加了一个名叫"田亮"的域名的投标,最后这外域名被神秘人物以3万元的价格买走了。主持拍卖的淘宝网因此被域名炒卖者喻为淘金 |
|
来自: LoveGoTone > 《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