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白毫茶,原名白毛茶,因其叶背长满白毫而得名,主产于凌云县四季云雾缭绕的岑王老山、青龙山一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凌云白毫茶以色翠、毫多、香醇、味浓、耐泡五大特色成为我国名茶中的新秀。1984年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之一(编号:华茶26号)。到2001年底止,全县白毫茶种植面积已达7.47万亩。
凌云白毫茶叶芽肥壮,持嫩性好,加工后条索紧结微曲、白毫显露,香气馥郁持久、回味甘甜、板粟香型,而且适宜性强,目前已开发出绿、红、白、青、黄、黑等六大茶类,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二年连续被评为名优茶品质称号,1984年载入《中国茶树优良品种集》;1990年载入《中国土特产品辞典》;1994年被指定参加蒙古乌兰巴托国际商工贸产品博览会中国方面的展品,获全国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称号及第二、三民国际名茶评比红茶类、黄茶类金奖、绿茶类银奖,红茶类同时荣获日本标准名茶大奖。2002年在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上,红茶获金奖、绿茶银奖;在2002年中国"凯捷杯"茶王赛中,绿茶获银奖、红茶获优质奖。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名牌产品,凌云县因此成为全国第一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并于2002年9月底通过国家农业部阶段验收,生产的茶叶产品通过区农业厅、区技术监督局验收,产品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凌云白毫茶烘青绿茶的生化成份测定,该茶含咖啡碱4.91%,氨基酸3.36%,茶多酚35.6%,儿茶素总量182.92mg/g,因而该茶品具有提神醒脑、消暑止渴、解疲生津、帮助消化、增强食欲之功效。在饮食回归自然的感召下,凌云白毫茶无疑成为天然最佳饮料之一。
南国有佳木,文人如是说。那佳木特指凌云白毫茶。
凌云白毫茶原名凌云白毛茶,《中国茶树优良品种集》称“凌云白毛茶 。《中国名茶志》亦称“凌云白毛茶”,《中国名优茶选集》称“凌云白毫”,当地人统称“凌云白毫茶”。20世纪末由凌云县申请注册的“八桂凌云”牌凌云白毫茶系列产品经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为优质产品。 中国的云贵高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就是凌云白毫茶的故乡。 《中国名茶志》记载:“凌云白毛茶为历史名茶,创于清乾隆以前,原产于凌云县。” 《广西通志稿》载:“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叶如龙眼树叶而薄,故名。概属野生。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桂西的岑王老山、青龙山脉一带是凌云白毫茶的故乡。目前我国属于栽培型的茶树品种有600多个,其中250多个栽培面积较大,已被国家审定为良种的有76个。 凌云白毫茶植株高大,最高达900厘米以上,树姿直立,分枝较稀,,叶片呈水平状或下垂着生。春芽萌发期在凌云为3月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芽三叶的百芽重平均为99克。始花期11月,盛花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开花结实较少,果小,萼片毛多,成熟茶果绿色。 1964年,在凌云县玉洪乡双谋村枫香坪发现很多野生白毫茶熟,其中最大的一株树高996米,树幅638米,干径25厘米,叶长13.3厘米、宽4.7厘米。 直到2003年,在岑王老山、青龙山一带,沙里浪伏村、力洪乡那力村,玉洪乡九江、盘贤村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野生凌云白毫茶树。一些原茶树经过人工栽培,选育优化,逐步矮化,形成了如今的凌云白毫茶。
著名绿茶,又名“凌云白毛茶”。产于广西西部凌云、乐业两县境内的云雾山中。白毫茶树品种独特,是乔木大叶种类型,芽叶密披茸毛,以白毫满身而得名。该茶采摘标准严格,特级茶的鲜叶以一芽一叶为主。制法经杀青、揉捻、烘干三道工序制成。成品茶外形条索肥壮、白毫遍体。凌云白毫茶的特点是色泽淡绿,茶身柔嫩,汤色清绿明亮。饮时滋味浓厚,香甜可口,清香持久。有助消化、解腻利尿。提神醒目等功能。
凌云白毫茶的用途:凌云白毫茶进入人们生活中,已有千年的历史。凌云白毫茶的用途主要是作为饮料,而且是色、香、味兼具的绝佳饮料。可是除了饮用之外,还有许多特别的用途:
1、茶叶煮蛋 2、茶叶充枕心 3、茶叶驱蚊虫 4、茶叶调色 5、茶叶充肥料 6、茶叶配制奶糖 7、茶叶治脚气 8、茶叶除口臭 9、茶叶水可洗头 10、茶叶洗衣服 11、茶叶清咽利喉 12、茶叶杀菌 13、茶叶除口腔异味 14、茶叶止痛 15、茶叶明目 16、茶叶消炎 17、茶叶除污渍 18、茶叶醒酒 19、茶叶除脚臭 20、茶叶除漆味 21、茶叶除汗味 22、茶叶可护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