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合肥日报 “下雪了,多穿点衣服啊!”寒冷的冬天,这么一条充满温馨的短信让每个收到它的人都会备感温暖。可谁会想到,这有可能会是个“温柔的陷阱”!
前几日合肥大雪,公司白领卞小姐就收到了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这么一条短信。卞小姐回电话,对方却让卞小姐自己“猜猜”。几番对话下来,卞小姐猛然醒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响一声电话”、“汇款短信”等各种类型电信诈骗竟成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为此,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从今年6月开始至10月,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合肥警方日前也再次通过媒体发布治安预警,提醒市民注意防范电话诈骗。 “电话欠费”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向受害人拨打电话告知其电话欠费,谎称受害人身份信息可能被冒用捆绑登记了欠费电话,并声称帮助受害人联系报案。随后假冒警务人员接听或打来电话,称受害人名下登记的电话涉嫌洗钱、诈骗。接着,不法分子便谎称为确保受害人不受损失,让受害人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所谓安全账户进行保管。 “刷卡消费”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百货)刷卡消费5968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号码咨询。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及公安局工作人员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要求用户到ATM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操作,或是根据其电话指引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 “退税退款”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受害人资料后,以短信、拨打电话或电脑语音提示的方式,冒充税务局、邮电局、银行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谎称要进行退税、退款等活动。不法分子以方便从银行ATM机上转账操作退还费用为由,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存到其指定的银行卡。 “虚假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往往以公司庆典或新产品促销抽奖为由,通过拨打电话或手机短信通知的方式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一旦受害人相信后回复查询,不法分子便称兑奖必须另外交纳所得税、公证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否则不予兑奖。 “低价购物”诈骗 不法分子主要利用受害人贪图便宜的心理,向受害人发送出售二手车等虚假信息,待被害人想要购买时,不法分子提出必须交订金、托运费等费用。 “汇钱救急”诈骗 不法分子在掌握受害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后,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骗使受害人手机关机,再以医生或警察的名义向受害人家属打电话,谎称受害人发生意外,要求汇钱救急以实施诈骗。 “引诱汇款”诈骗 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有的受害人碰巧正打算汇款,收到诈骗信息后,未经仔细核实,就将钱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上。 “网络视频及假冒熟人”诈骗 不法分子或者通过网聊、电话交友等手段获取受害人朋友联系方式,再通过网络电话任意显号手段拨打电话或进行QQ聊天,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向受害人借钱。 (西日) 电信诈骗 情节很逼真,“技术”很先进 近年来,利用手机、固定电话、网络IP电话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的犯罪不断增多。在北京,电信诈骗案件已成为北京刑事犯罪中发案率最高的种类。 骗子们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从最初的刮刮卡诈骗、手机短信中奖诈骗、提供六合彩特码诈骗、销售廉价违法产品诈骗、制作假证件假文凭诈骗,逐步发展到虚构事实诈骗、汽车退税诈骗、银联卡异地消费诈骗、直接汇款诈骗,甚至冒充电信部门、公安人员电话欠费诈骗等。 A 团体合作诈骗 情节如拍电影 现在的电话骗子并非单打独斗,而是有组织有预谋地集团化运作。据了解,每一个诈骗“拨号组”中,先由前线即几名女子冒充电信客服人员,给居民打电话,说服其拨打指定电话报案;中线则冒充公安局人员,负责说服受害人打指定电话找银行工作人员;后线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负责指挥受害人将钱转账到骗子的账户。 在不断的“电话转拨”中,骗子常做出破案、办公、争吵的“背景”,让被骗市民完全置身于配合公安机关破案的情景中,丝毫没有想到一个“骗”字。 B 电信技术被滥用 可显示任意号码 技术上的革新也给予诈骗分子不少方便。“任意显号”软件在某种程度上与电脑病毒相似,犯罪分子想让对方显示什么号码,就可随意设定,使受害者被假号码迷惑。 而短信诈骗方面,作案工具从手机短信群发器、电脑群发软件、一号通、“400”捆绑电话,逐步发展到任意显号、任意改号软件等。 C 资料泄露严重 骗子了如指掌 买车、买楼、买股票登记……市民在参加各种商业活动中曾登记过自己的个人资料;在一些网站注册登记时,个人信息也成了必填项。在不少相关案例中,假扮“有关部门机构”的犯罪分子,对受骗者的情况了如指掌,这就是因为用户资料泄露严重,诈骗分子充分掌握了他们的个人信息。 D 法律法规存空白 电话短信难监管 由于在用户报案之前,骗子打进来的号码都是正常的国际标准代码,公安部门无对此拦截的权力。而如果要监控内容和数量,这又有悖于公民的通信自由。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短信犯罪上。尽管很多市民都希望电信运营商能负起监管垃圾短信的责任,但根据法律,电信企业无权对用户所发送短信的内容进行检查。 因此,运营商唯一能做的,就是对SP(服务提供商)乃至配合公安部门对非法的“短信群发器”进行严加管理。但一旦涉及到利用运营商自身号码进行“点对点”传播小广告甚至垃圾短信,运营商和相关部门则要面对强硬监管可能遇上的法律问题。 (信时) 他山之石 围堵电信诈骗,北京在行动 十天挽回损失1380余万元 北京警方19日起成立反电信诈骗专项行动指挥部,协调巡特警、刑警、社区警等多警种,并联合金融、电信部门,联动预防打击电信诈骗。从北京公安机关目前的统计来看,星期日发案数量最低,每周二、三、四为发案的高峰,近期发案总体趋势回落。 多个警种联动 专项指挥部副主任、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马曦初介绍,指挥部下设防范组、打击组、宣传组和督导组,负责协调110指挥中心、督察、巡特警、刑警、内保、人口等多个部门,制定了电信诈骗案件处置预案。一旦发生电信诈骗,110指挥中心将调派最近的巡逻车赶赴现场,刑侦部门现场提取嫌疑人使用的电话号码、银行账户。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市民被骗的部门,指挥部将倒查责任。 此外,从19日开始,北京市民将陆续接到防范电信诈骗的短信和固定电话语音提示。内容为“北京市公安局提示您:凡是接到陌生人要求转账、汇款的短信或电话,请您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并立即拨打110报警,以防受骗”。警方已从19日正式启动警企联动预防打击电信诈骗行动。 银行专人堵截 按照部署,北京市金融系统将加强对个人银行账户开立、大额汇款和转账、网银、ATM机系统的管理,在具备条件的金融网点开辟专门窗口,由有经验的业务员专门办理大额汇款和转账,发现有疑问的客户,及时提醒或拨打110报警。 电信部门表示,在治理垃圾短信的专项行动中,将通过限制短信群发,使垃圾短信的数量大幅下降,间接加大违法短信的犯罪成本。 打击成效显著 11月9日以来,北京警方展开打击防范电信诈骗专项行动,在110指挥中心设立反诈骗专家咨询席,组织民警、协管员在金融网点进行现场阻截,目前电信诈骗类案件已出现回落态势。据统计,11月9日至19日十天内,北京成功阻截电信诈骗144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380余万元,破获案件9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名。 然而,在多方位、深层次地反复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后,每天仍有群众上当受骗,且经济损失巨大。11月9日至19日,首都共发生电信诈骗案件280余起,涉案金额1560余万元。 (新华) 1 典型案例 6月底,何先生接到一个139开头的陌生来电,接通后对方说:“嗨老兄,猜猜我是谁?”何先生犹豫了一下,说“是王总吧?”对方立刻回应,“没错,就是我。我换了新手机号码,过两天去你那里出差,到时去看你,保持联系啊。” 7月3日,何先生又接到了那个电话。对方称在路上现金被盗,银行卡在外地取不出钱,希望何先生帮忙汇1000元钱救急。何先生立即按要求汇去1000元。但打电话核实时,对方手机已关机。何先生才意识到被骗了。 专家教你防骗: 市民接到“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请不要跟他捉迷藏,直接问他是谁;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可通过第三方亲朋核实;可提出见面要求,如对方百般推脱,即可洞察其破绽。当对方说自己遇到突发事件,急需用钱,这时要核实事件的真假,可以向相关办案部门了解,有条件的可以亲自前往或委托亲朋前往事发地。一旦确定对方是骗子,应立即报案。 典型案例 7月17日下午15时左右,一位姚姓女子来到广州某派出所报案,当天上午10点多她接到一位自称是广州市法院的周某某检察长的电话,告知她的银行账号涉及到一宗金额高达200万元的诈骗案中,需要进行公证,要求她尽快将账号里面的钱转到他指定的账号上,“否则后果很严重。” 又紧张又害怕的姚小姐马上到附近一家银行,按照“周检察长”的交代,将卡里的23万元现金分两次转到他指定的账号上。走出银行,姚小姐突然感觉不对劲,为什么“周检察长”提供的是私人账号?她这才发觉上当。 专家教你防骗: “对于来历不明的电话,尤其是自称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的电话,要谨慎小心,防止坏人借机诈骗。”警方表示,不管用什么办法,骗子行骗最终是要把受害人骗到银行,取出账户的钱,转到对方提供的账户。 机主接到类似电话,可换个电话拨打相关部门的服务电话(切勿回拨对方提供的号码)进行咨询,并牢记一点:警方绝不可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打电话指导被害人如何转账、设密码。公安机关最后提示,任何时候都要做好个人资料的保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银行账号、密码等,一旦发生此类案件要及时报警。 典型案例 “你儿子出车祸了,现在在医院抢救室,赶快打5000元进来!”收到“儿子”的电话,市民王小姐哭笑不得,因为号码确实是她儿子的,但她儿子就在身边,手机也带在身上。目前网上有不少出售改号的软件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出售专业手机、小灵通、座机等打电话时能任意修改主叫号码的软件。想要靓号、吉祥号、发财号都可以随意设置。现在还有升级版本,800元的高级版可任意把来电显示改成110、120、95588等特殊号码。 专家教你防骗 对手机改号软件,国家还没出台相关法规,而现有法律法规并未禁止利用网络电话“改号”通话。在技术层面上,通信部门表示,很难对“改号”拨打的电话进行事先监管、控制,“只有在通话中才可以监控到来电者的信息”。当事人在接到家人或熟人要求汇款,但存在疑惑时,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汇报。 典型案例 李女士接到电信局来电,称其家里固话欠费,且身份证被盗用开通了外地手机,欠费2680元,相关银行卡也被人利用,涉及到一桩大案。之后对方给了李女士广州公安局的电话号码,李女士回拨过去,电话那头的“民警”叫她赶紧汇25万元,否则就要吃官司。李女士被吓得六神无主,来不及分辨真假,等到25万元汇出后,李女士才想到查一下刚刚那个电话号码。查完后,李女士瘫倒在地,电信员工、电话欠费根本子虚乌有,自己上了固定电话诈骗的老圈套。 专家教你防骗 这些诈骗电话号码多为以“0开头”的虚假号码或隐藏号码,对此类电话应提高警惕并注意识别,不要相信和拨打不明来电告知的所谓“公安局”、“安全中心”的电话,更不要透露个人资料信息。如遇类似可疑行为可拨打10000等咨询核实。 典型案例 7月11日,周女士接到自称税务部门“雷科长”的电话,被告知周3年前购买的某小区住房按新政规定可退还购房税5万余元,“雷科长”还详细说出了周女士的身份证号码和购房日期、面积等。周女士信以为真,给“雷科长”提供了账号,当天下午,账户里真的多了67110元。 周女士兴奋不已时,“雷科长”再次打来电话,称因财务疏忽多汇了1万元,要求周女士立即转回某账户,否则税务局将通过公安机关追究其责任。周女士完全丧失了警惕,立即照做。她没想到的是,两天后该账户上的“退税钱”全部消失了。 专家教你防骗 案例中骗子钻了当事人不了解银行业务的空子,使用“支票存取”入账方法行骗,即拿一张支票存入机主账户,机主查询时会显示但不能立即提取。因为银行要进行票据交换程序,通常需3个工作日。骗子有充足的时间在收到诈骗款后,进行退票。 机主要注意保管自己的信息,在接到此类电话和信息时,应通过正规渠道到银行、税务机关查询。同时切勿相信汽车退税的说法,目前我国购车退税只有三种:一是购买车辆出现质量问题退回销售厂商;二是购买车辆不符合相关要求在车管部门无法登记注册;三是国家规定免税车型先征后退。这三种情况均需要车主携带相关证件到税务部门当场办理,不可能通过电话远程操作。 (以上案例均改编自各媒体公开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