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 Program Calendar 2009 December Exam
2010 June Exam
2010 December Exam
三、考场注意事项 由于CFA考场制度要求极其严格,和很多国内考试制度不太一样,致使每年一部分考生不适应、稀里糊涂被取消成绩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融仕国际教育结合8年来的考试情况及CFA协会公布的09年12月份CFA的考场规则,总结如下考试注意事项,请考生务必认真阅读: → 首先特别强调考试中间需要注意事项: 1、没有听到拆看试卷的指令前绝对不能拆看试卷,不然将被记录,取消考试成绩; 2、考试中间不能东张西望,有可能在不被提醒的情况下被记录,取消考试成绩; 3、考试中间有任何东西掉落地上,或要去卫生间,或有其他要求必须提前举手示意,得到允许方可,不然将被记录,取消考试成绩; 4、考试结束铃声一响,不要再碰任何东西,即使无意间触碰计算器,也可能被误认为在计算,将被记录,这个有先例,申诉未成功,最后也被取消成绩; 5、万一被记录,千万不要紧张,耐心和考务人员交流,不能狡辩,不要发火,要承认错误,说明原因,尽力取得他们的原谅。 → 考试当天“必须”带上,并且放在桌面上: 1、准考证(自己打印); 2、身份证 或者 护照; 3、书写工具; 4、铅笔; 5、Level III考生还应携带圆珠笔或者水笔。 → 以下物品可以携带,但是必须放在口袋里或者椅子底下: 1、计算器电池; 2、螺丝刀; 3、橡皮; 4、削铅笔刀; 5、眼镜; 6、耳塞; 7、药品; 8、纸巾 → 以下物品不准带入考场: 食物和水、任何形式的包装袋(无论大小、颜色)、复习资料(包括notes、textbook、study guide)、草稿纸、现值换算表、计算器操作说明书、修正液、移动电话、BP机、摄像器材、带有发声功能的闹钟和手表、耳机(头戴或受话器)、电脑等各种数据、图像处理器材。 → 考前准备 1、进场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护照、准考证; 2、准备答题工具:2B或HB铅笔、橡皮、专用计算器; 3、吃好早点,保证体力支出。(考场不可带水、食物入场、不可吃东西); 4、8:00开始入场,9:00准时考试 → 考试中的注意事项 1、上午考试时间:9:00——12:00,8:00开始入场,8:40以后不得擅自离开考场,收卷前10分钟不能去洗手间,直到收卷后才能离开考场; 2、下午考试时间:14:00——17:00,13:00开始入场,13:40以后不得擅自离开考场,收卷前10分钟不能去洗手间,直到收卷后才能离开考场; 3、Last Name (Surname)是指姓,First Name (Given)是指名; 4、对待每一道题都要冷静,不要放弃任何一道题; 5、合理安排时间,一级考试平均每道题1.5分钟,不要在某一个别题目上花费太多时间; 6、答案必须抄写到答题纸,题号必须与试卷对应; 7、区分least likely和most likely提醒; 8、不准有作弊抄袭代考行为; 最后预祝所有CFA考生考试顺利!有任何疑问可以咨询融仕国际教育: 8610-58690928 15910700299(24小时)李老师 ---《中国财经信息网》编者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协会昨日宣布,CFA中国正式成立,将通过在北京和上海的两个代表处为中国大陆会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中国,CFA协会成员、CFA特许资格认证持有者和考生数量显著增长。目前,中国大陆已有1500多名CFA特许资格认证持有人,还有900多人已通过CFA三级考试而将陆续达到其他获取CFA特许资格认证的要求。12年时间里,中国大陆CFA特许资格认证持有人的数量已从零跃居世界第七位。 CFA协会是一家全球性投资专业人士会员组织,负责在全世界主办管理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和CIPM——投资绩效衡量证书考试课程。
国际认证:上海奋起直追上海金融行业的发展、业务量的增加,促进了金融人才队伍总量的不断扩大。1998年开始,金融业人才队伍扩大速度明显加快。金融从业人员的规模从1993年的4.98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23.1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3%。 学历结构 从学历结构看,本科以上高学历人才占此次调研的绝大部分;分行业看,证券、保险和基金业的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传统银行业,其中证券业技术骨干的硕士比例高达81.5%。从与行业全体从业人员的比较看,专业技术骨干的平均学历水平明显高出,尤其是高学历的硕士、博士比例远远高出,体现了上海金融行业核心专业人员的发展潜力。 专业技能水平 我国传统衡量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指标为职称和技术等级,但随着金融发展的全球化,能否拥有国际专业资格证书是体现人员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志,这一事实已经被大家认可,同时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使得人才的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因而职称指标对于上海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而言已不再适合。 我们对260名专业骨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19.1%的人拥有国际通行的专业资格证书,名列前三位的国际专业认证资格证书分别是CFA®(特许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和CFP®(金融理财规划师)。因而,上海金融业的专业人才、特别是骨干人员的专业素质正在迅速地国际化。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上海金融机构引进的海外人才拥有国际专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为28.1%,明显高出19.1%的本土人员的持有比例,差距依然明显。这一比较结果表明,加速本土金融从业人员的国际专业资格证书拥有量和比例,是推进金融人才国际化、加快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 国际认证在国内虽然发展迅速、受认可程度高,但因为目前受我国的法律法规限制,国外协会无法在国内直接成立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金融人才的组织、职业引导等一系列服务活动,从而影响到金融人才专业技能的提高和上海金融人才国际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国内金融职业认证大多处于机械地模仿国外认证的阶段,缺少独立研发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且内容上大多数停留在知识和技能考察的较低层面,入门级性质的考试比较多。而且,无论是国际金融认证还是国内独立研发的金融认证,目前都缺少继续教育和再认证的平台。 专业水平的国际比较 被调查的260名专业人员,对于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其国际和国内同行进行了评估。统计结果显示,在他们的感知中,超过70%的人认为与国际同行的专业水平相比较为落后。认为水平相当的占21%,认为超过的不到1%。因而,上海金融人才的整体专业水平和国际化水平较低,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标建设的重要挑战之一。 上海拥有国际通行专业资格证书人数的存量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且增量目前也不能满足需求。以CFA证书为例,截至2008年8月,全球有8万多名CFA持证人员,人数排名前六位的国家地区是:美国45700,加拿大10500,英国5500,香港3800,新加坡2100,瑞士1600,上海拥有615名,远远不及香港和新加坡;新增证书持有人数量,2008年中国内陆新增326位,与名列新增人数最多的美国新增2610、加拿大新增746、英国新增519和香港特区新增483还存在一定差距。 人才短缺:加大引进力度 通过对岗位职责和工作特征的分析,可以将金融人力资源划分为经营领导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基础操作人才和支持型的技术人才五大类。 经营领导人才作为金融机构的领导人,对企业目标和战略发展有着决策权,在金融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中,他们应具有先进的金融经营理念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了解和掌握海内外金融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金融机构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技能和经验,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组织管理、领导决策和国际交流能力。高级管理人才包括两大类:综合管理人才如分支机构负责人和高级业务管理人才业务功能领域的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才,包括高级专业人才和一般技术人才。高级专才在某一方面具有高专业素养和深入的专业经验,在工作团队中起到引领和核心作用,还有一类高级专才应作为一支对金融产业与国家竞争力整体把握的研究分析和运作的团队,任职于政府和行业管理机构。 基础操作人才主要是岗位技术含量较低、以现场操作为主的员工,如银行的柜面人员、证券营业部客户服务人员、金融机构职能部门一般管理岗位人员等。 支持型的技术人才主要是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服务的相关人才,包括金融法律和金融信息人才等。 我们对各类人才的胜任力特征及其需求缺口情况分析如下: 经营领导人才的成长周期很长,需要金融竞争环境的培育,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市场发展的短暂历史,使得这类人才数量和胜任力要求上都存在较大缺口。高级管理人才中,金融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综合管理人才的数量发展跟不上需求,而高级业务管理人才的缺口更大,尤其是能够通晓国际金融业务的运作流程和经验、抵御金融风险的业务管理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平衡。这三类关键人才目前的总体状况是存量有限、增量不足,需要大力培养或引进。 基础人才中的操作人才基本满足需求,甚至供大于求,未来应该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员配备为准则;支持型的技术人才数量相对较多,但知识技能结构有一定差距,同时具备金融业务知识和专门领域知识的复合型金融法律人才、复合型金融信息人才比较短缺。一般专业人才中,销售类人员的成长周期比较快,经过2-3年的培养基本成熟,这类人才的供给相对其他人才略显充裕;投资研究型人员的成长周期较长,要有5-8年,甚至更长,目前总供给相对不够多;而风险控制、精算等相对较新发展职能的人才则供给更少,在各类金融企业都极其缺乏。 目前经营领导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缺口主要体现在"国际金融机构管理、运作的知识和经验",其次分别为"国际金融行业的最新知识和前沿理论"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多选加权后,提及率分别为28%、18%、14%。 分行业来看,各行业中排名前几位的紧缺人才分别是,银行业为研究与分析、风险管理和个人理财,其中研究与分析的提及率超过60%;保险业极为需要风险管理、投资分析、精算和信息技术的人才,其中风险管理提及率达70%;证券业则对风险管理、国内外市场业务保荐人、行业研究、策略研究和金融工程等多种人才均有很大需求;基金业的人才需求相对集中,主要是研究型人才,其中对于国际和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宏观研究的提及率接近70%,其次是策略和行业研究人员。 对于海外引进人员的调查结果表明,他们认为上海未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引进的国际化人才依次为:高级金融专业人员,业务部门管理人员、职能部门管理人员、金融企业领导人,其中高级金融专业人员有45%的被调查者提及。 分行业来看,最需要引进的排名前几位的国际化人才分别是,银行业为风险管理和国际市场业务交易员,提及率为60%,其次为研究分析、合规与审计人员,提及率分别为40%。 基金业是风险管理、策略研究人员和基金经理,提及率分别为87.5%,62.5%和50%;保险业是投资分析、精算师和信息管理与技术人员,提及率分别为55.6%,44.4%和44.4%;证券业是风险管理和金融工程师产品设计\交易,提及率分别为100%和77.8%,其次为国际市场业务保荐人和国际市场策略分析师,提及率均为3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