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大学新闻网 - 孙宗禹: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

 昵称413468 2010-05-05
打印
来源: 教务处        作者: 孙宗禹      
发表时间:2008-03-25     

当前,与青年人成长、成才有关的热点话题甚多,如:

新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的严峻挑战;

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根本性影响;

快节奏变化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

竞争 — 合作格局的形成:

人口、环境、资源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对传统学习观念的根本性冲击;

……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做好应对上述挑战的准备。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美] 阿尔温·托夫勒

一些背景材料

整个人类历史上90%以上的科学家与发明家都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

在人类已掌握的全部知识中,约3/4是近50年内取得的,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内逐步积累起来的仅占1/4。

具体表现为:

1、人类知识的递增速度愈来愈快

人类知识翻一番的时间间隔:

19世纪:约50年;

20世纪初:约30年;

20世纪50年代:约10年;

20世纪70年代:约5年;

当前:约3年。

各种重大发明与发现:

16世纪:26项;             17世纪:106项;

18世纪:156页;            19世纪:540项;

20世纪前50年:961项;

20世纪60-70年代:21800项(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多)

2、知识陈旧周期愈来愈短,科学技术由发明到应用的速度日益加快

一些重大发明到投入应用的时间:

摄影机(发明于18世纪20年代)112年;

无线电(发明于19世纪60年代末)35年;

X光机(发明于19世纪末)18年;

雷达(发明于20世纪20年代)15年;

电视机  12年;

原子弹  6年;

晶体管  3年。

……

上述趋势与传统的教育思想、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教育制度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主要有二点:

1、人类接受知识的能力与迅猛增长的浩瀚的知识量之间的矛盾;

2、一个人有限的学习年限与知识迅速老化之间的矛盾。

知识半衰化”:某一门类或科目中发表的文字﹥50%变为无用的年限。

生物医学:3年

冶金学:3.9年

物理学:4.6年

化工:4.8年

社会学:5年

机械学:5.2年

生理学:7.2年

化学:8年

数学:10.5年

地质学:11.8年

地理学:16年

……

几点启示:

教育目的已不能限定在使教育者获得一定数量的知识上,而主把重点放在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上。

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传统的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不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了。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并出版了《教育——财富蕴在书中》的报告,书中指出:

这种学习(指学会怎样学习)更多地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既可将它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它视为一种人生目的。”

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在于理解,认识和发现。”

过去,往往把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即:

成长和接受教育时期;

工作和作贡献时期;

退休和养老时期。

这种传统观念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了,应该以“终身学习”的观念取代了。

学会”与“会学”也深刻地反映了二种不同的教育观和学习观:

● “学会”:从不知到知,着眼点是获取已有的知识,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表示学习的结果;

● “会学”:要求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更多地是瞄准未知的知识,表示学习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学习观的主要内涵是:

学会做人——立身之本

学会学习——成才之道

学会生存——立足之策

一、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

立身——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做人的价值标准。

《大学》中指出: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百年以前,西方人曾将中国的落后归咎于儒教的道德说教和社会道德观念。90年代初,西方人发现,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以中国儒家文化为特征的社会传统曾是成功的原因,一些西方开明人士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文化。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开会,发表了一个宣言,书中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需回到2500年前去,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东方文化经过重新锻炼,必将焕发青春,鉴照今天与未来。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它属于过去,也会照耀未来。”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恩比:“今后的世界将以东西为中心,中、日、韩将成为东西的轴心,把世界统一为一个地球村。”

东方文化的内核是什么呢?

哈佛大学教授洛吉:“西洋文化是个人主义文化,而东方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在今后的世界经济中,集体主义文化将比个人主义文化占优势。”

东方文化的主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

先生评价孔学时说:孔子一生的学问就是发现“仁”字的真义,“仁”字从二从人,其意义就是非一人生存之私,而为二人以上之共生共存之人际关系,亦就是“公”。所以孔学可称为仁学,其所重视的问题,就是“人道”,俗称做文人的道理,亦可称之“人理”。 

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提出来的。

孙中山先生说过:“教育是人的建设”,“人处于社,相需为用,相助以成”。从根本上阐明了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就是要按照一定的理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为社会需要的人。

大学生也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为未来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以人为本”就应体现凡事皆以人为先、为重、为尊的内涵。

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不仅要赋予学生广博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真善美的心灵,构建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确立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价值观,树立献身科技、报效社会和精诚敬业的奋斗精神。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的演说中指出:

大学该提供这样一种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赋予他们较多的专业技能,而且使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 

他主张:“大学要重视对人文(Humane)学问的传授。”要求学生除“主修象化学、经济学、政治学或天文学等一个专业外,还要跨越不同学科,从道德哲学、伦理学到数字逻辑,从自然科学到人文、从历史到其他文化研究广泛涉猎。”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学会做人始终是首要的问题,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与修养,做一个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大学生。

● “公民道德修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 政治思想素质——灵魂;

文化素质——基础;

业务素质——本领;

身心素质——本钱;

—— 核心:一是爱国;二是创新。 

—— 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情感、意志性格

重视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如爱心、敬业精神、毅力(自我控制能力)、职业道德、正确的信仰与价值观(勇于创新与探索),经得起成功也经得起挫折与失败。

——要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与习惯,特别是要培养能在竞争和挫折中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大学生活丰富而充实。

二、学会学习是成才之道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因此,学习是成才的基础,而立志,持之以恒是学业有成的前提。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指出了“学”和“习”是人们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两种活动,学就是模仿,而习就是演习、重复。

学习可以理解为不断地模仿与重复,直至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 

 怎样做到有效地学习:

要学会自学;

要学会有效地学习;

要学会研究式的学习。 

1、要学会自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古今中外一批杰出的大学问家主要是靠自学获得成功的:

华罗庚:“对一个人来讲,一辈子总是自学的时间多。”

达尔文:“我认为,我所学的任何知识都是自学中得到的。”

钱三强:“自学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

钱伟长:“我出生在江南无锡农村,家里很穷,因此小学没有很好地念过,……但是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大学毕业之后,我没有停止过学习。我相信我可以打个赌,我现在每天学习的时间比你们还多。每天晚上8点开始,这是我的学习时间,不到凌晨2点我是不停止自己的学习的。我大学毕业那个时候,没有计算机,没在大箭,没有原子弹,没有宇航,没有半导体,没有激光,有的连名词都没有,按道理我对这些一窃不通,不过你们在学,我也在学,我会把它学来了,我当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我全懂,我是靠自学,靠不断地自学,所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要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技能:

要学会利用图书馆、使用工具书、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学会做学习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做到举一反三…… 

要把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大学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

2、要学会有效地学习

上世纪90年代中,美国人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人戈登法莱顿合著了《学习的革命》一书。

书中认为,传统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敏锐地提出了快速学习方法,要开展学习“革命”。 

古往今来,不少学者在治学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如:

蔡元培的“治学四字诀”——宏、约、深、美

华罗庚的“厚薄法”——先由薄到厚,后由厚到薄

  蔡尚思的“开采法”——读山犹如开矿和采蜜

艾思奇的“一箭双雕法”——一边学外语,一边学哲学

杨振宁的“渗透法”——知识相互渗透 

进行有效学习的六个环节:

1)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心理学认为,最佳学习状态就是既保持自然放松,又集中注意力的一种精神状态,即保持轻松、自如、乐观、自信的状态。

关键是要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2)开动全部学习器官

人对外界的感知或对间接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感官形成的各种渠道获得的,这些感官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人的认识能力。

多数学生往往习惯于单一的感觉方法学习的,如果开动全部感官,学习效率就会成倍提高。

3)学会略读

即粗读、泛谈,或称“观大略”的读书法。诸荀亮称之为“观书大略,举出大纲。”

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大量涌来,但必然是:

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

有实用的,也有无用的;

有精彩的,也有乏味的。

略读即可了解全貌,分清主次、难易,提高学习效率。 

4)学会多问

明代儒家黄宗羲:“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屈原的《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178个为什么。

5)学会精读

即仔细地读、反复地阅读、理解和记忆,目的是掌握书中的重点、攻克难点、深究疑点。

重点——即重要内容,有重点的学术价值或使用价值,或是进一步学习的关键。

难点——即自己不懂之处,因人而异,要通过自己刻苦钻研或老师请教,与同学讨论将书攻下,切不可不懂装懂。

疑点——深究疑点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读书不可迷信,不可“唯书、唯古、唯上”。对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知,要学习掌握和运用;对过时甚至是错误的内容,应当抛弃;对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则应当深究,不断创新。

略读与精读是相对的,两者相辅相成:

略是精的前提,

精是略的目的与要求。

6)要学会对信息的记忆、存储和加工

反对死记硬背,但不能忽视记忆的重要性;

科学的记忆是有选择的;

储存是有规律的;

加工是有创造性的。

记忆如同人的肌肉,越练越发达,增强记忆的方法:

保持大脑的生理卫生,是加强记忆的物质基础;

保证营养,按最佳作息时间用脑;

防止脑组织受伤(严禁烟酒过度);

防止大脑过度疲劳,开展有益的健脑活动。 

学会激活大脑,挖掘大脑潜力,如:

树立远大理想,追求卓越目标;

设置紧急情景,强化记忆动机;

激发对记忆的兴趣事物,凭借毅力集中注意力。 

充分发挥“记忆钩”的作用

所谓“记忆钩”就是联想,特别是在外语、化学、生物等知识中,有大量需记忆的词汇,化学方程式、生物名词等,借助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要学会研究式的学习——发现学习法

发现不仅是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

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一个人要能把学习方法作为有所发明的一项任务。”

人们只有通过练习解决问题和努力于发现,才能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法:接受前人创造的知识

研究式学习方法:为发现而学习,走自己的路,创造新知识

三、学会生存是立足之策

生存”指有“立足之地”,有生存空间,有“英雄用武之地”。

生存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物的存在形式,它对立的即非生存或死亡。

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学说:“优胜劣汰”,“适应者存,不适应者亡。”

21世纪,人类的生存面临自然界和社会许多危机和瘟疫的威胁。

但人与生物不同,不仅有依赖环境生存的一面,还有为生存而适应和创造环境的能力。人类可凭借创造力战胜危机,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这就是人类的生存能力,也是人的社会责任。 

当今大学生要掌握生存的本领,适应21世纪的需要。

1、自我设计是学会生存的必要条件

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坐标,以做一个成功的人为目的,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蓝图。

进行人生设计要回答下列问题: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将怎样去实践做一个成功的人?

自我设计是一切成功的人创业的必由之路

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要正确的善于自我设计,更重要的是善于自我实践和自我超越。

一个人如自我设计很好,但不善于自我实践,只能是一个幻想家。

自我超越的过程是自我否定和自我再创造的过程,是人生价值的精华。

2、创造力量是生存竞争的永机动

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除却变化,别无永恒之物。”

客观世界中物质自身的“变化”就是推动宇宙运动的“永动机”。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发明了“发明创造法”,借助它的帮助,我们创造出了比当今世界更加先进的物质文明。

因此,“宇宙是无限的,物质是不可穷尽的,人类的创造力也是取之不竭的。”

创造力犹如一部“永动机”,不断创造人间奇迹,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更高的阶段。

创造源于人的创造力,创造力需要创新教育来开发,大学生要把培养创造力放在首位,包括创造性的个性、创造性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这样说,唯有创造性的人,才是最具有生存能力的人。未来社会成功的人也只属于那些最富创造性的人。

3、实用技能是生存竞争的重要资本

智能与技能不是一日之事,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如果没有实际操作能力,他可能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未来时代,技能将成为人类社会和创业的重要资本。

出席美国1998年科学年会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认为:

“21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学校传播给下一代的将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

有人提出,为了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能够生存下去,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以下12种技能:

1)精通英语,具有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3)能够运用数学、逻辑学和推理技巧,并通晓统计学;

4)了解现代应用科学知识和高新技术,能运用书中的某些技术;

5)具有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7)具有竞争和合作两种优良的素质; 

8)具有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公关、自我表现和自我推销的能力;

10)具有广泛阅读和理解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实行“终生学习”。

11)了解世界地理、历史、文化和国际事务

12)掌握实用的法律知识,以利于开创事业和保护自己。

当代大学生还应具有特殊的专业技能。

一个大学生,如果通晓了做人的伦理准则,具有创新能力,掌握了生存技能,则不仅是一个适应社会生存者,而且一定是一个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人。”

     祝各位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