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知识综合词典1 、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54年我国决定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实质上是由原苏联普尔科沃为原点的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 2、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根据青岛验潮站1950年一1956年的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据以计算地面点高程的系统。 1987年颁布命名的,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一1979年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的高程基准。 该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网络通信制定的协议,根据网络通信的功能要求,它把通信过程分为七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层都规定了完成的功能及相应的协议。 WGS-84坐标系是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之轴指向BIH (国际时间)1984.O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调轴指向BIH 1984.0的零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统。 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编码的直接产物是代码。 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它便于按实体进行存贮或对实体进行逐个查询和检索,以弥补分类码的不足。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一般说来,包括制定、发布与实施标准的过程。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办法、规定等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标准体系表(Digrams of Standard System)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照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它是标准体系的一种直观表现形式,其组成单元是标准。 地图投影中无任何变形的纬线。 11、波谱分辨力 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处理测量成果而采用的一种与地球大小、形状最接近并具有一定参数的地球椭球。 城市地理信息是城市中一切与地理分布有关的各种地理要素图形信息、属性信息及其相互间空间关系信息的总称。 简称“UGIS”。它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硬、软件及网络技术,实现对城市各种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输入、存贮、查询、检索、 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以处理城市各种空间实体及其关系为主的技术系统。它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也是一种城市现代化管理、规划和科学决策的先 进工具。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是指城市最基本的地理信息,包括各种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建筑物、道路、水系、境界、地形、植被、地名及某些属性信息等,用于表示城市基本面貌并作为各种专题信息空间定位的载体。它具有统一性、精确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与城市有关的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处理、管理、空间分析、输出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是指各种专题性的城市地理信息,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综合管网、房地产、地籍、环境等,用于表示城市某一专业领域要素的地理空间分布及规律。它具有专业性、统计性和空间性特点。 测定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及其变化和建立地区以至全球的三维控制网的技术。 大地坐标系的基本参照依据,包括参考椭球参数和定位参数以及大地坐标的起算数据。 一个假想的与处于流体静平衡状态的海洋面(无波浪、潮汐、海流和大气压变化引起的扰动)重合并延伸向大陆且包围整个地球的重力等位面。 21、大地原点 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坐标。地面点P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和大地高H表示。当点在参考椭球面上时,仅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表 示。大地经度是通过该点的大地子午面与起始大地子午面之间的夹角,大地纬度是通过该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大地高是地面点沿法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用以表示地面点位置的参考系。 地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 地图上地面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的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31、地方坐标系 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数量和质量的地图。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籍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处理、管理、空间分析、输出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是按一定的数学法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形成的格网,通常是指以一定长度或经纬度间隔表示的格网。 直接或间接关联着相对于地球的某个地点的数据。 利用计算机存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诸要素的数据文件及其数据管理软件的集合。 关于那些直接或间接涉及相对于地球某个点的现象的信息。 为用户转换、管理、或提供地理信息的服务。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贮、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描述地理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征的数据。 41、地理坐标 按经、纬度划分的坐标格网。 地球表面起伏形态的统称。 遥感器位于地面的遥感。 利用计算机存储的各种地名信息数据及其数据管理软件的集合。 代表整个地球大小、形状的数学体,近似为旋转椭球。 着重表示地势起伏和水系形态特征与分布规律的地图。 按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符号系统、文字注记,以图解的、数字的或触觉的形式表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各种要索的载体。 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 地图上各种图形、记号和文字的总称。地图符号由形状、尺寸、色彩、定位点、文字等因素构成。 51 、地图符号库 具有统一的设计原则和编制体例、协调的地图内容、规定的比例尺、分幅系统和装帧形式的多幅地图的汇集。 指构成地图内容诸要素的数据集之间相互关系和数据记录的编排组织方式。 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地图内容各要素(如控制点、地貌、居民地、水文、植被、交通运输、境界等)的数字信息文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它软件和硬件的集合。 建立、维护和使用地图数据库的一组软件。 将地图图形或图像的模拟量转换成离散的数字量的过程。 按一定数学法则,把参考椭球面上的点、线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地图内容展现在屏幕上的过程。 地图上文字和数字的通称。地图注记由字体、字号、字间距、位置、排列方向及色彩等因素构成。 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固定性物体,可分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 61、地心坐标系 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按一定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所建立的地形图要素数据文件的集合。 详细表示地表上居民地、道路、水系、境界、土质、植被等基本地理要素且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的一种按统一规范生产的普通地图。 表示地壳表层岩相、岩性、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的地图的总称。 零维几何元素。 用代表一定数值的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点,反映某地图要素的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密度变化的方法。同义词:点数法。 指所代表的概念可认为是空间的点的符号。符号的大小与地图比例尺无关但具定位特征。 使预先生成并存储的图形、属性特征等被调用并叠合在一个基本图形上的过程或方法。 将不同层的地物要素相重叠,使得一些要素或属性相叠加,从而获取新信息的方法。包括合成叠置分析和统计叠置分析。同义词:地图覆盖分析。 71 、定位精度 利用计算机将所生成的三维图像,随使用者(操作者)视点的移动而相应改变图像技术,用来模拟实地观察的场景。 任意选定原点和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 以点、线、面等图形元素为基础的空间数据的组织方式。 75、多波段遥感 将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分成若干波谱段进行接收和记录的遥感。 把同一地区多光谱影像,配以红、绿、蓝滤光片重叠投影而形成的图像。 为多媒体通信提供一个网络传输环境,内容包括:网络带宽、信息交换方式、高层协议等,其表现形式为电话网、交换网……。 指不同时间获取的同一地区的图像。 每一像元只有两种可能的数值或灰度等级状态的图像。 用轮廓线、颜色、纹理、注记及符号等方法在地图上表示制图对象的分布范围及状况的方法。 81、方位角 以平面为承影面的投影。假想用一个平面与地球相切(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能保持由投影中心到任意点的方位与实地一致的投影。 同义词:天顶投影。 以一特定方向起始按顺时针所量得某方向线的水平角。地图投影中,一般以某一主方向为起始方向。 以不同影像地物在特征空间中类别特征的差别为依据的一种无先验(已知)类别标准的图像分类。 按照一定规则,对地图数据进行分组的过程。 将地貌按高度划分为若干高程带,逐带设置不同且渐变的颜色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方法。 按照信息分类编码的结果,利用一个或一组数字、字符,或数字字符混合标记不同类别信息的代码。分类码多采用线分类法,形成串、并联结合的树形结构。 有处于服务接口一边的人或自动化系统向另一边的人或其他自动化系统提供的性能或功能的不同部分。 一个自动化系统与另一个自动化系统或人之间的共享边界。 指遥感器感测(敏感)元件在接收波谱辐射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或指对两个不同的辐射源的辐射量的分辨能力。 91、辐射校正 地面点至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 地点面相对于参考面之的高度之差。‘ 由特定验潮站平均海面确定的测量高程的起算面以及依据该面所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 由高程基准面起算的地面点的高度称为高程。一般地,一个国家只采用一个平均海水面作为统一的高程基准面,由此高程基准面建立的高程系统称为国家高程 系,否则称为地方高程系。 1985年前,我国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以1950~1956年青岛验潮站测定的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 1985年开始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1952~1979年青岛验潮站测定的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 一种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其投影带中央子午线投影成直线且长度不变,赤道投影也为直线,并与中央子午线正交。 地图数字化方法之一。利用手扶跟踪数字化仪,将地图图形转换成矢量数据的方法。数字化时随着标示器的移动,顺序、实时记录当前点的平面坐标值。 由国际标准化机构正式通过的标准,或在某些情况下由国际标准化机构正式通过的技术规定。通常包括下述两方面的标准:(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2)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其他22个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非政府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成立于1947年。其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利于国际间的物资交流和 互助,并扩大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其主要活动是制订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成员国和各技术委员会进行情报交流,以 及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其工作领域涉及除电气、电子工程以外的所有学科(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由IEC棗国际 电工委员会负责)。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局1994年3月决定成立的地理信息/地球信息业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of Geographic lnformation/Geomatics),编号为ISO/TC 211.该技术委员会负责地理信息(或地球信息业)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现任秘书国为挪威.现有积极参加成员(即P成员)33个、观察员(即O成员)19 个。我国为P成员。 101、国家标准 根据国家具体情况所确定的一种(或几种)比例尺的具有通用性、基础姓的地图。 以海洋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地图。 以空中的飞机、直升机、飞艇、气球等航空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 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火箭等航天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同义词:太空遥感。 遥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之内的遥感。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资源环境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处理、管理、空间分析、输出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集矢量结构与栅格结构性质为一体的数据结构。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的、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集矢量数据、栅格数据二者为一体的混合型数据。同义词:综合数据。 111、几何配准 根据地图制图学原理和地图编辑计划的要求,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作为主要的制图工具,应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的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获取、转换、传输、识别、存储、处理和显示,最后输出地图图形的过程和方法。同义词:自动制图;数字地图制图。 被定义为从明文到密文的一种变换,它分为常规加密算法(又称对称加密算法)和公开密钥加密算法(又称非对称加密算法)。 影像色彩不同于原景物色彩的像片。 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以对各待分类影像进行的图像分类。 以窗口为界剪去超出显示屏边界的图形部分的过程或功能。 以遥感器接收目标物反射或辐射近红外谱段所形成的图像。 观测结果、计算值或估计值与真值(或被认为是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在给定范围(窗口)内显示或提取数据库中部分数据的过程。 遥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之内的遥感。 121、可视化 它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机体系结构,充分利用中央处理机和服务器,采用智能终端,把数据和程序放在服务器上,工作业务专门化,每台计算机可专门设置一种功能,可把应用分为前、后台放在计算机上,在网络上只传递请求和应答,而不是大量的程序和数据,这样也减少了网络通信量。 确定地理目标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平面坐标系和高程系的统称。平面坐标系分为国家坐标系和独立坐标系;高程系分为国家高程系和地方高程系。 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信息的数据,适用于描述所有呈二维、三维和多维分布的关于区域的现象。空间数据的特点是不仅具有实体本身的空间位置及形态信息,而且还有实体属性和空间关系(如拓扑关系)信息。 空间数据在传输、处理和存贮过程中的记录形式,包括数据记录格式和文件记录格式,分逻辑记录格式和物理记录格式。 指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或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实施空间数据双向交换时采用的数据格式,这些格式包括矢量格式和栅格格式等。 空间数据结构是指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它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存贮、管理和处理空间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它是对数据的一种理解和解释。 将空间数据从一种表示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表示形式的过程。 雷达向目标物发射无线电波,然后接收散射回波所形成的图像。 由一张正射影像地图和一张立体配对影像图组成的地图。 131、逻辑兼容 指所代表的概念可认为是空间的面的符号。符号的范围同地图比例尺有关。 利用计算机对图形或影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的技术。 判读者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以研究地物在遥感图像或其它像片上反映的各种影像。 在小范围内只表示地物要素及其平面位置而不表示起伏形态的地图。 用直角坐标原理在投影面上确定地面点平面位置的坐标系。与数学上的直角坐标系不同的是,它的竖轴为X轴,横轴为Y轴。在投影面上,由投影带中央经线的投影为调轴、赤道投影为横轴(Y轴)以及它们的交点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称为国家坐标系,否则称为独立坐标系。 综合反映地表的一般特征,包括主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但不突出表示其中的某一种要素的地图。 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性手段加以实施的标准。具有法律属性。强制性标准一经颁布,必须贯彻执行。否则对造成恶劣后果和重大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受到经济制裁或承担法律责任。 通过曲线内插程序计算加密点,连接各相邻点而获得光滑曲线的方法。 根据曲线上的已知点,分段建立代数多项式,通过已知点并保持已知点上一阶或二阶导数连续,按一定步距计算加密点的方法。 141、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利用数字影像进行数字测图的方法。 扫描仪对3—14μm波长的地表辐射记录的图像。 角度变形、面积变形和长度变形同时存在的一种投影。 运行于计算机硬件之上的驱动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实现某种目的的软件系统。 以地理基础或专题数据为依据,用计算机生成某地区地景三维图像的技术。 将立体图像以平面投影图或透视图的形式在平面上表现出来的过程。 地图数字化方法之一。利用扫描仪将地图图形或图像转换成栅格数据的方法。 由扫描成像系统所记录的图像。 海图及各种水深资料的深度起算面。同义词:海图基准面。 151、时间分辨力 地球上的一种真实现象,它不能再细分为同一种类型的现象。 以x,y坐标或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线、面等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有关属性数据的总称。 泛指表示一个指定的值或条件的数字、符号(或字母)等。数据是表示信息的,但这种表示要适合传输、分析和处理。在数字通信中,常把数据当作信息的同义词。 将输入系统的数据进校验、检查、修改、重新编排、处理、净化、组织成便于内部处理的格式。 <br> 156、数据存取控 对数据存入和取出的方式和权限进行控制,为了防止非法用户不正当地存取信息,还应对用户的存取资格和权限进行检查。只有检查合格的用户才有权进入系统。 数据保存在文件或记录中的编排格式。 以新数据项或记录、替换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与之相对应的旧数据项或记录的过程。 不同用户或不同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共同使用根据协议形成的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查询语言去使用这些数据。数据库中数据集的所有者 (或管理者),允许其他用户访问他的数据集,称为共享数据集(shared data set)。获准访问的这个用户称为数据共享者(data sharer)。 从文件、数据库或存储装置中查找和选取所需数据的操作或过程。 161、数据精度 指数据在数据结构、数据格式和属性编码正确性方面,尤其是拓扑关系上的一致性。 是指两点间信号或数据集合的传送,而不考虑数据的定义和内容。 系统维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数据内容的维护(无错漏、无冗余、无有害数据)、数据更新、数据逻辑一致性等方面的维护。 利用人眼或数学方法(算法)对图像信号细节的不敏感特性进行压缩,以达到在一般通信线路上传输图像信号的目的。 提供某种所需要数据的原始媒体。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必需可靠,目前常用的数据源有:①观测数据,即现场获取的实测数据,它们包括野外实地勘测、量算数 据,台站的观测记录数据,遥测数据等。②分析测定数据,即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分析测定的数据。③图形数据,各种地形图和专题地图等。④统计调查数据,各种 类型的统计报表、社会调查数据等。⑤遥感数据,由地面、航空或航天遥感获得的数据。 采用一定的工艺措施,使数据在采集、存贮、传输中满足相关的质量要求的工艺过程。 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的方法和过程。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演绎推算、内部验证、与原始资料(或更高精度的独立原始资料)对比、独立抽样检查、多边形叠加检查、有效值检查等。经检查应对每个质量元素进行说明,并给出总的评价,最后形成数据质量评价报告。 描述数据质量的信息项,包括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现势性和数据说明。 将数据从一种表示形式变为另—种表现形式的过程。 171、数据字典 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对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的过程。 物体表面形态以数字表达的集合。 利用各种手段采集数据,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机加工处理,测制数字地图方法。 定义在x、y域离散点(矩形或三角形)上地面某种特征数值集合的总称。 以数字形式存贮在磁盘、磁带、光盘等介质上的地图。 地图要素或一个实体全部或部分的数字表示。包括简单(基本)对象、复合对象和复杂对象。 表示地图要素或制图处理的数字模型。 定义在x、y域离散点(矩形或三角形)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文件。 记录网格点上坡度和坡向以描述地面坡度的数字文件。 181、数字签名 物体的光辐射能量的数字记录形式或像片影像经采样量化后的灰度序列。 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一门技术。 用平面坐标x、y描述地物分布的数字文件。 将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的过程。 图上适当位置印出图内所使用的图式符号及其说明。 根据各自在图像信息中所反映的不同特征,把不同类别的目标区分开来的图像处理方法。 对遥感图像资料进行大气影响的校正、几何校正以及对由于设备原因造成的扫描线漏失、错位等的改正,将降质图像重建成接近于或完全无退化的原始理想图像的过程。同义词:图像恢复。 用数值表示的各像素(pixel)的灰度值的集合。对真实世界的图像一般由图像上每一点光的强弱和频谱(颜色)来表示,把图像信息转换成数据信息 时,须将图像分解为很多小区域,这些小区域称为像素,可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它的灰度,对于彩色图像常用红、绿、蓝三原色(trichromatic)分量 表示。顺序地抽取每一个像素的信息,就可以用一个离散的阵列来代表一幅连续的图像。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一般指栅格数据。 像元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所提供的信息。 191、图像增强 表示地图要素的空间位置及质量和数量特征的特定图形记号或文字。 图形对象的形式表示。图形对象是指图元(primitive)和图段(segment)。图元有点、线、面、字符、符号、像元阵列等。图段是由图元 组成,例如房子中的门、窗;对每个图元的几何形状要用坐标位置,字符编码及字高、方位,字符的纵横比,像元阵列及其参考位置,相关的颜色属性加以描述后实 现存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一般指矢量数据。 利用计算机将点、线、画霹图形基本元素按一定数据结同灶行存储的数据集合。 以数字形式表示的存在于地理空间中要素的位置和形状,按其几何特征可以抽象地分为点、线、面、体四种类型。 指数字制图中的点、线、面状要素。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土地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处理、管理、空间分析、输出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指满足拓扑几何学原理的各空间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即用结点、弧段和多边形所表示的实体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等关系。 从文件中查找和选择具有拓扑关系的数据的操作或过程。 根据拓扑关系进行空间数据的组织方式。 201 、网格结构 以微波辐射计接收物体发射的微波能量而形成的图像。 装载在卫星上的遥感器获取的像片。 用多张经处理的卫星像片,按一定的几何精度要求,镶嵌成大片地区的影像镶嵌图。 空间点位获取坐标值与其真实坐标值的符合程度。 由人工或自动方法来执行或评价系统组成成分,以验证它是否满足规定需求,或识别出期望结果与真正结果之间有无差别的过程。 为实现系统分析提出的系统功能所进行的各种技术设计工作的总称。它是为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也是选择最佳实现方案的过程,其主要 工作为总体设计。在满足系统总体功能的前提下,将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并使系统结构和数据组织尽可能地合理,使系统实施简单、灵活、可靠、 经济,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工作过程包括:概要(初步)设计,建立系统模型,详细设计及设计审查。 指所代表的概念可认为是空间的线的符号。符号沿着某个方向延伸其长度与地图比例尺有关。 指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中需要直接采用的其他标准体系中的标准。 根据地物的光谱特性、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成像规律,识别出与像片影像相应的地物类别、特性和某些要素或者测算某种数据指标的过程。同义词:像片解译。 211、协议 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当同一内容的国家标准公布后,则该内容的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由计算机生成的可与用户在视觉、听觉、触觉上实施交互,使用户有身临其境之感的人造环境。它在测绘与地学领域中的应用可以看作地图认知功能在计算机信息时代的新扩展。 不接触物体本身,用遥感器收集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处理、分析后,识别目标物、揭示目标物几何形状大小、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技术。同义词:遥感技术。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现象(如道路)或一个确定的实体及其目标的表示(如某一条道路)。 以航空和航天遥感影像为基础,经几何纠正,配合以线划和少量注记,将制图对象综合表示在图面上的地图。 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组成的计算机物理系统。 在系统设计之前和设计、开发过程中对用户需求所作的调查与分析,是系统设计、系统完善和系统维护的依据。 以圆柱面为承影面的一类投影。假想用圆柱包裹着地球且与地球面相切(割),将经纬网投影到圆柱面上,再将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而成。 以圆锥面为承影面的一类投影。假想用圆锥包裹着地球且与地球相切(割),将经纬网投影到圆锥面上,再将圆锥面展开为平面而成。 221、栅格结构 按格网单元的行和列排列的、具有不同灰度值或颜色的阵列数据。栅格数据的每个元素可用行和列唯一地标识,而行和列的数目则取决于栅格的分辨率(或大小)和实体的特性。 附有等高线的正射影像图。 用正射像片编制的带有公里格网、图廓内外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按平面直角坐标划分的坐标格网。同义词:公里网。 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地图制图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地图制作的软件系统。 为适合应用,对数据所要求的或可以辨别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为达到规范或规定对数据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措施。 一个目标或实体的数量或质量特征。 指所获取的属性值(编码值)与其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231、属性精度 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确切表达一个目标或实体属性的质或量。 着重表示自然或社会现象中的某一种或几种要素,即集中表现某种主题内容的地图。 针对某一领域标准化对象制订的共性标准,它的覆盖和使用面一般较大,可作为制订相关领域标准的参考和依据。 在地图数据库支持下,利用制图综合的模型、算法和规则,由计算机实现地图内容要素的取舍、合并、图形概括、移位和特征部位夸大表示的过程。 反映自然环境各要素或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区域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图。 在开发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时,根据可行性论证和用户需求,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为系统确定整体框架结构的过程。它是根据逻辑设计对系统进行具体的物理设计。 确定位置关系的数据值集合。 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将一种坐标系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坐标系的坐标的过程。 按一定纵横坐标间距,在地图上划分的格网。 |
|
来自: kaixin100sc > 《工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