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道教与世界公认的三大教区别

 墨宝箱 2010-05-08
道教文化与世界公认的三大教区别
2010-04-26 23:58

         看了知舟写的一篇<<浅谈相由心生>>有关佛学文章,勾起了我多年来对周边的人常说的道教学说远胜于世界所谓的公认的三大教,今天慢慢归纳如下。首次形成了文字很高兴。

这类话题是我最爱,我长期对道教情有独中,佛教中的金钢经,心经也读过,圣经也看过七八页吧。但我从来不曾去通读过它们,而只是抱着去了解其基本教义或原理的心态。就如我从不通读什么几大名著或完整地看完一部影视剧一样,因为我深信一句俗语:“受用一句话,无用一本书”。不然,如果每个人都要通读几十本书甚至几百本书才能学到认识世界的本领,那也太累太耗时间了。

一句俗语:“受用一句话,无用一本书”多精典。我对此精典之语的理解是:“受用一句话”就是指了解弄懂事物的简单清晣的原理或规律,“无用一本书”就是指繁复的教条,它会禁锢人的思想,如你真完整地通读了它,人将似被洗脑一般,思想也就被禁锢在著书者的思想里了。但我会不遗余力地去看他人对某本书或某件事的评述,观察世人是怎样处理的,从中找到其规律,因为世界万物之大事小事都有规律,沒有时间长短之分,而只有一个简单的循环。只要找到另一个循环的启点,也就找到了事物的本质。

所以,世界各种信仰宗教,即世界公认(道教除外)的三大教:佛教(源于印度)与基督教、伊斯兰教,我再简单地说说,其实这三大教基本教义都是相同的,各信徒都信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只是这个“神”在不同教派中冠以不同的名称而已,说白了,就是信服一个能人,他或者她有超强神通,追随他或者她,日夜诵读“经文”或“经书”并且按经书去做,就会功德无量,一切顺利无病无灾,这似乎就是三大教基本教义中都有的一个相同点。

然而,信徒(信众)们确沒有去深入探究其根源,刚才我所说的这三大教基本教义都有一个相同点,即:教派循环生成的起点,首先来至于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佛教,在此后约1500多年世界上又出现基督教,又在约今天的1000多年前才出现伊斯兰教,这些教派似乎相隔约1000年,而道教在距今5000年前即出现了,也就是说大约2500年即会出现一个大得很有影响的宗教(如佛教)出现,而耍再出现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宗教(如教道),是不是还要等又一个5000年呢?从历史上出现的教派来看,其循环规律似乎可以证明这一点,由此也可说明世界公认的所谓三大教之根在道教。

<世界公认的这三大教派,最高人物:释迦牟尼,其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基督耶稣和伊斯兰的安拉,人们称他们是“圣人”,“主”或“真主”,只是在基督教里耶稣上面还有一个神叫“上帝”,排序为“圣父”,“圣子”,“圣灵”,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曾提到了许多位使者,其中有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萨、尔撒(即《圣经》中的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只有安拉知道他们的数目有多少,使者中最后一位是穆罕默德,他也是最伟大的先知,是至圣的使者。(此段话引自百度官方网站)>

弄得这么复杂干嘛呢,无非就是要信徒(信众)们坚信“祌”的力量强大无比,盖世无双,而“祌”的有多少确只有“安拉知道”于是,信徒(信众)们只有长期复诵各式不同《佛经》啦,诵读呤唱《圣经》及《古兰经》啦,坚信了这三大教派的教义后,信徒们是被动地接受教派了而禁锢了思想了,洗脑成功。

道教则不同,它的教义中沒有一个主宰者,而只有不同的著书人,包括道教鼻祖老子还是被信徒们无意识推上宝座的,其实老子与道教毫无关系,而是其著有一篇<<道德经>>的文章,论述了“无为”思想还升华到了“三无”境界,其《老子》也还只是道家思想的源流之一,可见,道教是中华先人们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探索世界的璀宝。其探索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书莫过于《易经》了,又因为其中有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注释。据说是孔子至到50岁才喜欢上了《易经》,《论语》上说孔子五十喜周易,就是指五经之首《易经》了,而《周易》又是周文王在狱中推演出的八卦图演变而来。在若干年后又演化,其包含了解,掌握,世界万物变幻的具有六十四卦的《易经》,由八卦演变为具有六十四卦的《易经》,又可证明这一变化也是先人们集体的智慧而不会是文王一人所为。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孔子在《易经》中注释,恐怕早被国人丟弃甚至被“焚书”了。

由此可见,道教所谓的信徒也好,道士也罢,无一例外地是主动去探求变幻的世界,才投身到道教文化中去的,至于说到“成仙术”,“炼丹术”,“天象术”,那也是道教在形成之前的道家们原始的.为规避自然灾害的言行,在道教初始时期,如果不融入道家们的“成仙术”,“炼丹术”,“天象术”,也不会有后来的精典巨著,道家们所积累的认识和了解世界之经验也得不到良好的传承和发扬,想必现在还是不成气候的道家学说了,而不是融入了儒学的道教之影响深远的文化了。

再说,早先的道家们的“成仙术”和“炼丹术”,“天象术”,也与道教所奉行的“得道成仙”的理念相融。可想而知,如果能将自然界的风霜雨雪,天崩地陷所带来的天灾人祸能预先获悉,使人们主动规避这些灾难而避免了意外的伤残病亡,岂不是一种“得道成仙”之术吗?“仙”者,长寿人也,即:人没有被动性的死亡,狭意上说就是长寿了,而能多次没有被动性的死亡则为“仙”人,岂不也是一个很正常的求“仙”之术么。

该说的也说完了,如果不是有一位叫想子的网友说到了一些事,我还不会把我把世界各大宗教来作个比较。我还想如果哪天还有兴趣,还想说说为什么,人们如今相信外来教的而怱视了道教,但说了这些之后,又总觉得沒必要再说了,因为道教精典之处在于它简单的五行学说,及相生相克之说,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这些听起来确实通俗易懂,然而,难就难在它太简单了,就好比围棋一般,棋理就是要把对方围住沒有生机之穴,但如此简单的棋道,即使得世界上最最顶极的电脑软件开发商,都无法制造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九段机器人之围棋高手。

佛教所说的“相由心起”,此“相”实则是应人而异,但道教所说的“法由心生”,我认为更符合万世万物之理,而不像佛教所说的“相由心起”,对此“相”之释受诸多困扰而不明,于是有:境由心生而变,魔由心生而恶,惧由心生而怯,爱由心生而善,面由心生而悦等等,所以佛教较之道教略显肤浅而容易被大多人理解而接受。
而佛教所说的“法由心生”则不同,此“法”是一个大统,不会由各人“相”变而变,各人不知此“法”之道,则不通“大统”。则会遇困境,由心生阻,遇魔,由心生妄,遇惧,由心生弱,遇爱,由心生贪,见疑,由心生狐疑等等,故信佛之人在凡事不顺之时,常会不时去佛前祈求良策。

道教则不同于佛教,片面地随“相”生“心”,而是教人识“大统”之“法”,在“遇困境,由心生阻,遇魔,由心生妄,遇惧,由心生弱,遇爱,由心生贪,见疑,由心生狐疑”之前,如何去排“阻”,除“妄”,减“弱”,戒欲“贪”之望,解脱“狐疑”之惑。
于是,佛教浅显于道教,为信徒(信众)们解一时之忧,而被信为神灵救世了,香火兴旺,道教深髄之法被世人难以理解而逐渐弃之而久衰不兴了。其实也也有人说出了道教为何在中国逐年衰弱,只是沒有展开来说,因为其不符合士大夫们的口味,士大夫们甚至被为其中某种“玄学”露了“天机”害了士大夫们太多的美事,如宋朝测字大家谢石,从一个“春”字,解读出奏桧必乱大宋朝纲,引来流放身亡之祸,道家术士观天象能预知社稷安危,如后朝后代士大夫们再推宗道教,无疑教更多贤人隐士知朝庭隐疾之处,因此,士大夫们总爱拿“道士”只会沉迷于“成仙”,“炼丹”和捉妖驱魔术了。

这佛与道的区别,似乎简略一说也差不多了,再有,“由相生心。这个话题许多佛学大师都相互探讨过,始终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在道教里确似乎没有“法由心生”的争辩。

首先申明,我对任何教派毫无意见,只是借你主题楼在此讨论而已。因为它们存于世间信众之中,即有它的道理,并无“优劣”之分。所以我也不会对任何枝节性问题详细叙述。

其次,我仅以此文阐述我观点来简单说明道教与世界公认的三大教的区别,我能用如此简单的几语说出各教区别所在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不是去区分其“优劣”。正如我多次说的对任何教派毫无意见。

有人可能会说我此篇文章就可以将世界上几大宗教的优劣说出个所以然来,未免也太不客观的了,其实呀,可以说,世上任何繁复精深的事物都有其简单之理,比如现在有许多网民喜好什么能藏头的诗词,对于大多人来说很难理解去如何写一首诗,不要说藏头诗词了。大家也许有体会,许多人从学生时代到今天仍有求教写诗的诀巧,假如有哪位完全不会写诗的朋友发一个题目叫<<求教如何写诗>>的文章,我想求教者如能完全独立地写出诗来,依照如今通行的教授方法,恐怕看上几个帖文或者几十种写诗的方法也难以领会。

假如按我的简单之法:写诗无非就是将想说的事用简单的几个关键词句,在恰当之处加上同韵字组合而成即为诗了。如要写好一点,另找几个恰如其分的关键词句替代,如还要精美雅致一点,再添加几个合适的成语或典故,依格律而写或填入,就成为了符合格律要求的格律诗词了。

再回到主题,道教与世界公认的三大教成因和教义虽很复杂,其实也有其简单之处。如仅以道教与佛教为例来说,道教讲的是“生”,佛教讲的是“死”,而并不是有人说的“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如还要稍徵扩展一点来说,道教讲的是“如何求生”,佛教讲的是“死后怎样”,如再扩展一点来说,道教讲的是“如何求永生而得道成仙”,佛教讲的是“死后如何到扱乐世界”,但无论一个什么结局,佛教讲的是永生求来与日月同辉,佛教讲的是终于修成正果到扱乐世界。道教讲的是“在世明查灾祸之象以避之方有成仙之道”,佛教讲的是“在世隐忍受难之苦求得极乐后世”。而要有如此结局,道教在追求永生之时主动探索世界变幻之玄机,佛教告之信众在本世落入凡尘苦海之中,是受苦受难而不要有妄为之举,因为妄为之举也难以脱离本世苦海,所以其宗旨是“无生”,而要信众忍受本世之苦,求得死后走进入极乐之界。正如<<纽约时报>>大约在二月份的报纸上所说,印度有明智的官吏,但有太多的昏庸之民,而中国有太多的明智之民,确拥有不少的昏庸的官吏。

虽有过激之嫌,但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道教思想及佛教思想深深融入中国和印度万民心中。

至于有人提到的佛教“信仰自由,宗教自由”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如要简单地向大家说明这个问题,用文字来阐述起码比我这几帖的文字要多不少。留待以后有兴趣再说。

对于信佛之人,此篇虽有佛,道之语,但总流露出“消极”之言,被动地奉行“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之满足现状之心态,虽有疑虑“信佛死了有个好去处”但也还是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良民呀。
也许你真的不了解当下各道教场所之现状,道士们那些纯炼丹求仙术几乎弃之,改为研制养身药物,对于丹药类依旧保持,就如中药里依然有救心丹一样,其制作工艺就出自道士们的炼丹术,因为中药里不可缺少诸如水银、丹砂、钟乳,乃至矿石用于治疾之药品,而要成为內服药物无害而有功效,唯有采用“炼丹术”。

至于你在最后提到的“佛教能从根本上战胜道教”,未免过于偏激。因为说到根本,中华文化就是融入儒学的道教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源远流长而奔流不息,并极具创造力,因此,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或外来教也极具同化力。如源于印度的佛教依旧保持原教旨,则极难在中国生存下去。

例如:佛堂前盛行的抽鉴就出至道教中选择成仙之士,源于民间抓阄。佛教引入中国之初一段时期也陷入困惑之中,在东汉末期,从天竺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入内陆。最初传入时,不过只是在少数人中奉行而已,未必为上层官府和史官之流所注意。只到唐代由玄藏法师非法引入中国,开启了汉人佛教之先河,也可以说是汉传佛教了,而不是像西游记中奉唐王之命西去求经。想必当时玄藏法师在印度讲法时,也一定向印度佛教的领导们,如何将佛教密植于中华文化之中,如按正统学说,玄藏法师只是一个偷渡者加汉奸了,哈哈,瞧我说的。

道教在东南亚及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居住地方,几乎都有道教,我二伯母(92岁)至今在纽丨丨约设道(去年传于我堂弟),还供奉张天师张道陵像,即被神化的太上老君,中国历史将孔子和张道陵称为“北孔南张”,可见其地位与孔圣人齐名。

正是由于中华文化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源远流长而奔流不息,完全得益于道教文化,如你所说“佛教能从根本上战胜道教”那可真是痴人说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