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枝

 0夏花1 2010-05-08

桑枝

目录[隐藏]

概述
植物形态
采收与储藏
炮制方法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鉴定


 
概述

         
桑枝 Sang zhi
  【类别】茎、枝和树皮类
  【药材学名】:Ramulus Mori
  [植物学名]:Morus alba L.
  【英文名】:Mulberry Twig
  【来 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
  【功 效】: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
  【主 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性味归经】:苦,平。
  ①《本草图经》: "平。"
  ②《纲目》: "苦,平。"
  ③《医林纂要》: "甘宰,平。"④《本草再新》: "味清苦,微寒,无毒。""桑头: 味苦,性寒,无毒。"
  入肝经。
  ①《得配本草》: "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再新》: "入肺、肾二经。"
  ③ 《本草撮要》: "人手、足太阴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
  【别 名】:桑条(《本草图经》)
  【处方名】:桑枝、桑条、嫩桑枝、炒桑枝、炙桑枝、酒桑枝、酒炒桑枝、老桑枝等
  处方中写桑枝、桑条、嫩桑枝均指生桑枝。为原药材去杂质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桑枝为桑枝片用文火炒至淡黄色晾凉入药者。
  炙桑枝为净桑枝片拌麦麸用文火炒至深黄色,筛去麸皮,晾凉入药者。
  酒桑枝又称酒炒桑枝。为桑枝片用酒淋洒,微闷,待吸干,再用文火炒至微黄入药者。增强祛风通络之功。
  【商品名】:桑枝、桑条,以枝条肥嫩、干燥、断面呈黄白色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河北、四川等地。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l-2.5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采收与储藏

  春末夏初采收,去叶,略晒,趁新鲜时切成长30-60厘米的段或斜片,晒干,置干燥通风处。

 
炮制方法

  桑枝: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润透后,切段,晒干。
  炒桑枝:取净桑枝段,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淡黄色,放凉。另法加麸皮拌炒成深黄色,筛去麸皮,放凉。(每桑枝段100 斤,用麸皮20斤)
  酒桑枝:取桑枝段用酒喷匀,置锅内炒至微黄色,放凉。(每桑枝段100 斤,用酒15斤)

 
生药材鉴定

  干燥的嫩枝呈长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l厘米。外表灰黄色或灰褐色,有多数谈褐色小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可见灰白色半月形的叶痕和棕黄色的叶芽。质坚韧,有弹性,较难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斜片呈椭圆形,长约2毫米。切面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纹细密,中心有细小而绵软的髓。有青草气,味淡略粘。以质嫩、断面黄白色者为佳。显微鉴定:粉末:灰黄色。①纤维多缠结,淡黄色或无色,甚长,略弯曲,直径8 -33μm,壁厚,非木化,胞腔线形。②石细胞淡黄色或黄色,类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直径13-39μm,壁厚6-20μm,孔沟较明显或分枝。③含晶厚壁细胞,形状、大小与石细胞近似,壁多厚不均,厚2-6μm,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1-2个。方晶多面体形、正方形、菱形、类双锥形,直径5-20μm。另有少数草酸钙簇晶。④木射线为异型细胞射线,切向纵断面观高4-37(-80)细胞,宽1-3细胞,两端直立细胞1-3个。另外可见乳法管、木纤维、导管、木栓细胞、草酸钙方晶等。

 
中药化学成分

  桑枝含鞣质,游离的蔗糖、果糖、水苏糖、葡萄糖、麦芽糖、棉子糖、阿拉伯糖、木糖",茎含黄酮成分桑素(Mulberrin)、桑色烯(Mulberrochromene)、环桑索(Cy- clomulberrin)、环桑色烯(Cyclomulberrochromene)。木树含桑色素(Morin)、杨树宁 (Cudranin)、桑酮(Ma-clurin)、四羟基芪 (Tetrahydroxystilbene)、 二氢桑色素 (Dibydromorin)、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本品含桑辛素C、D(moracin C,D)心材含桑木素(morin)、二氢桑木素(dihydro-morin)、二氢山柰素(dihydrokaempferol)、 2,4,4′,6-四羟基二苯甲酮(2,4,4′,6-tetrahydrox-ybenzophenone)及2, 3′,4,4′,6- 五羟基二苯甲酮(maclurin,2,3′,4,4′,6-pentrahydrox-ybenzophenone)。还含芪三酚(藜芦酚,resera-trol)、氧化芪三酚(oxyresveratrol)、二氢氧化芪三酚(dihydrooxyresveratrol)。又谓茎和茎皮含桑木素、桑辛素A、B、E、F、G、H、(moracin A,B,E,F,G,H)、桑皮素(mulberrin)、桑皮色烯素(mulberrochromene),环桑皮素(cyclomulberrin)、环桑皮色烯素(cyclomulberrochromene)及桦皮酸。

 
中药化学鉴定

  ①本品粗粉2g,加甲醇20ml,温浸1h,滤过,滤液浓缩至10ml,加镁粉少许,加浓盐酸2滴,于热水浴上,显棕红色。(检查黄酮)
  ②本品粗粉1g,加水或乙醇10ml,温浸1h,滤过,滤液浓缩后于小试管内,加三氯化铁试剂,放置显污绿色。(检查酚类)
  [临床应用]:
  1.(《圣济总录》)治水气脚气:桑条60g。炒香,以水10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空心服之。方中桑枝行气消肿,为君药。
  2.双桑降压汤(《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治高血压病: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5g,加水1000毫升,煎至600毫升。卧前洗脚30-40分钟后即卧。方中桑枝降血压,为君药。
  3.桑枝煎(《太平圣惠方》)治紫癜风:桑枝500g,益母草150g。上药以水5斗,慢火煎至1500毫升,去渣,入小铛内,熬成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10g。方中桑枝祛风通络,为君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