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床子----阳不起:白带因寒湿者:妇人阴寒、阴痒、子脏挺出:产后阴下脱:滴虫性阴道炎:男子阴肿胀痛、阴囊湿疹:小儿癣、 恶疮、唇口边肥疮:手足癣: 冬月喉痹:
-
-
钩藤--------小儿惊热、惊痫、诸痫啼叫、盘肠内钓: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全身麻木:半边风:面神经麻痹:孕妇血虚风热:呕血
-
-
穿根藤-------反胃噎膈:小便浑浊:肠风下血,每天大便五六次:喉痹:痔肿:毒蛇咬伤:
-
伸筋草-------风痹筋骨不舒:关节酸痛:手足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带状疱疹: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
- 【伸筋草的功效介绍】:
伸筋草 (《分类草药性》)
【异名】石松(《本草拾遗》),过山龙(《滇南本草》),宽筋藤(《生草药性备要》),火炭葛(《本草求原》),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中药志》),狮子毛草(《中药材手册》),立筋草、舒筋草(《四川中药志》),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重庆草药》),筋骨草(《陕西中药志》),绿毛伸筋、小伸筋、凤尾伸筋(《湖南药物志》),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石松多年生草本。
匍匐茎蔓生,分枝有叶疏生。
直立茎高15~30厘米,分枝;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长3~4毫米,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从第二、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远高出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囊穗长2.5~5厘米,有柄,通常2~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而具尖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肾形,淡黄褐色,孢子同形。
7、8月间孢子成熟。
生于疏林下荫蔽处。
分布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及内蒙古、河南等地。
本植物的孢子(石松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季采收,连根拔起,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药材】干燥匍匐茎细长而弯曲,黄色或黄绿色,长30~120厘米,径粗1~3毫米。
质柔韧,不易折断,折断面近白色,内有黄白色木心,常可见近直角生出的黄白色细根,外皮常脱落。
直立茎2歧式分枝。
鳞叶常皱而弯曲,密生于茎上,线形或线状钻形,黄绿色或黄色,无毛,略有光泽。
叶端渐尖呈芒状,全缘,叶脉不明显。
质薄,易碎。
气无,味淡。
以茎长、黄绿色者为佳。
主产浙江、湖北、江苏等地,湖南、四川亦产。
同属植物玉柏和垂穗石松的全草在浙江、四川等地均称伸筋草,并同等使用。
参见玉柏、铺地蜈蚣条。
【化学成分】全草含石松碱、棒石松碱、棒石松洛宁碱、法氏石松碱、石松灵碱等生物碱,香荚兰酸、阿魏酸、壬二酸等酸性物质(占干品0.08%),芒柄花醇、伸筋草醇石松醇、石松宁、16-氧山芝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
【药理作用】石松水浸剂对由皮下注射枯草浸剂引起发热之家兔有降温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石松碱及棒石松碱、棒石松毒,后二者之毒性较石松碱为弱。
石松碱适当剂量能升高麻醉猫血压,也有报告3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猫、兔血压骤降;此时对呼吸皆无影响,中毒量可增加动物呼吸振幅而减少频率。
对蛙心收缩力有增强作用,对兔心1:50000~400000则减弱收缩力,收缩频率及心电图皆无改变。
1:12500~50000对离体大鼠、啄鼠小肠有兴奋作用,兔离体小肠之蠕动亦被增强。
对兔、大鼠及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
对兔静脉注射30~50毫克/公斤有降温作用。
对兔血糖、瞳孔、末梢红细胞数皆无影响。
无抗菌及抗疟作用。
对小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27.58±1.16毫克/公斤,腹腔注射为78毫克/公斤,中毒症状有过度活动,强直性、阵挛性痉挛,麻痹,窒息等;兔之中毒症状相似。
给蛙淋巴囊注射50~200毫克/公斤可引起肌肉运动不胁调、麻痹等。
棒石松碱之毒性剂量:猫为0.05克/公斤、兔及大鼠为0.1~0.2克/公斤。
有人报告石松有利尿、增进尿酸排泄之作用,还能解除小儿之痉挛性尿潴留及便秘等。
【炮制】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切成小段。
【性味】苦辛,温。
①《本草拾遗》:味苦辛,温,无毒。
②《本草求原):甘涩,平。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伸筋草的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
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②《滇南本草》: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③《生草药性备要》:消肿,除风湿。
浸酒饮,舒筋活络。
其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消炎。
治关节酸痛,带状疱疹。
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止痛。
治腰腿酸痛,风湿性关节肿痛,月经不调。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外用:捣敷。
【宜忌】《四川中药志》: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选方】①治风痹筋骨不舒:宽筋藤,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
(《岭南采药录》) ②治关节酸痛:石松三钱,虎杖根五钱,大血藤三钱。
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关节酸痛,手足麻痹:凤尾伸筋草一两,丝瓜络五钱,爬山虎五钱,大活血三钱。
水、酒各半煎服。
(江西《中草药学》) ④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凤尾伸筋、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茜草二钱,杜蘅五分。
煎服。
(江西《中草药学》) ⑤消水肿:过山龙五分(研细末),糠瓢一钱五分(火煅存性),槟榔一钱。
槟榔、糠瓢煨汤吃过山龙末,以泻为度。
气实者用,虚者忌。
(《滇南本草》) ⑥治带状疱疹: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商陆-------水气肿满:卒暴癥:痃癖不瘥,胁下痛硬如石:淋巴结结核:一切肿毒:疮伤水毒:腹中症结:五尸注痛:石痈:消化道出血

【中文名】商陆(《本经》)
【类别】根类
【异名】荡根、夜呼(《本经》),当陆(《本草经集注》),白昌(《开宝本草》),章柳根(《本草图经》),见肿消、山萝卜(《分类草药性》),水萝卜(《中国药植志》),白母鸡、长不老(《南京民间药草》),湿萝卜(《贵州民间方药集》),狗头三七(《药材资料汇编》),抓消肿、牛萝卜、春牛头(《四川中药志》),下山虎、牛大黄(《湖南药物志》),野萝卜(《中草药通讯》(1):13,1973)。
【来源】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
【植物形态】商陆,又名:苋陆(《易经》),马尾(《尔雅》),常蓼(《广雅》),藰、章陆、章柳(《玉篇》),大苋菜、湿苋菜、山包谷、金七娘、红苋菜、金鸡姆、猪姆耳、苋菜蓝、肥猪菜。
多年生草本,高70~100厘米,全株无毛,根粗壮,肉质,圆锥形,外皮淡黄色。
茎直立,多分枝,绿色或紫红色,具纵沟。
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2~25厘米,宽5~1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而下延,全缘,侧脉羽状,主脉粗壮;叶柄长1.5~3厘米,上面具槽,下面半圆形。
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长10~15厘米;花两性,径约8毫米,具小梗,小梗基部有苞片1及小苞片2;萼通常5片,偶为4片,卵形或长方状椭圆形,初白色,后变淡红色:无花瓣:雄蕊8,花药淡粉红色;心皮8~10,离生。
浆果扁球形,径约7毫米,通常由8个分果组成,熟时紫黑色。
种子肾圆形,扁平,黑色。
花期6~8月。
果期8~10月。
多生于疏林下、林缘、路旁、山沟等湿润的地方。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花(商陆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冬或春季均可采收。
挖取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洗净,横切或纵切成片块,晒干或阴干。
【药材】干燥根横切或纵切成不规则的块片,大小不等。
横切片弯曲不平,边缘皱缩,直径约2.5~6厘米,厚约4~9毫米,外皮灰黄色或灰棕色;切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具多数同心环状突起。
纵切片卷曲,长约4.5~10厘米,宽约1.5~3厘米,表面凸凹不平,木质部成多数突起的纵条纹,质坚,不易折断。
气微;味稍甜,后微苦,久嚼之麻舌。
以片大色白、有粉性、两面环纹显明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生产,主产于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广东地区曾用姜科植物闭鞘姜的根茎作商陆(草药名樟柳头)。
参见樟柳头条。
【化学成分】含商陆碱、多量硝酸钾、皂甙。
【药理作用】①祛痰作用小鼠口服野萝卜浸剂、酊剂及煎剂,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酚红法),煎剂作用最强,酊剂次之,水浸剂最弱。
氯仿提取物及皂甙元亦有显著作用,粗提生物碱及皂甙则无明显作用。
②镇咳作用小鼠口服浸剂、酊剂及煎剂均无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但酊剂和煎剂皮下注射有轻度止咳作用,粗提生物碱口服有明显止咳作用,氯仿提取物及皂甙作用不显著。
③平喘作用豚鼠皮下注射煎剂与酊剂,无平喘作用,只能使潜伏期延长(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④抗菌及抗病毒作用体外试验野萝卜煎剂及酊剂对流感杆菌及肺炎双球菌部分菌株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煎剂作用比酊剂好。
商陆汁液中含有一种抗烟草花叶病病毒的成分,是一种糖蛋白。
⑤其他作用商陆根提取物灌注蟾蜍肾,明显增加尿流量,直接滴于蛙肾或蹼,则见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钾盐或商陆根灰分作用与此不同,因此商陆的利尿作用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钾盐,但钾盐也起了一些附加作用。
麻醉狗静脉注射商陆浸膏,来见明显利尿作用,对血压也无显著影响。
5%商陆(品种未鉴定)水浸剂在48小时内有杀灭淡色库蚊幼虫作用。
【毒性】小鼠应用商陆的半数致死量如下(克/公斤):26(水浸剂),28(煎剂),46.5(酊剂).均为口服;1.05(水浸剂),1.3(煎剂),5.3(酊剂),均为腹腔注射。
野萝卜有红、白两种,根据对小鼠致死反应看来,红色的较白色的毒性约大1倍,煮沸2小时两者毒性明显降低。
家兔口服野萝卜干粉(5~10克/公斤),除活动减少外无其他明显中毒症状。
猫口服2.5~10克/公斤,皆出现呕吐,剂量愈大,呕吐反应愈严重,10克/公斤组第2天仍有呕吐动作,此组4只猫在2天内死亡2只。
狗口服1克/公斤,亦发生呕吐,除活动较少外,无其他反应。
大鼠每天口服煎剂5克/公斤,连续3周,未见明显异常。
【炮制】商陆: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
晒干。
醋商陆:取净商陆片,置锅内加米醋煮之,至醋吸尽,再炒至微干。
(每商陆片100斤用醋30斤) 《雷公炮炙论》:每修事商陆,先以铜刀刮上粗皮了,薄切,以水浸两宿,然后漉出甑蒸,以豆叶一重与商陆一重,如斯蒸,从午至亥出,去豆叶暴干,细锉用。
若无豆叶,只用豆代之。
【性味】苦,寒,有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酸,有毒。
③《纲目》:苦,寒。
【归经】入脾、膀胱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膀胱、小肠三经。
【功用主治-商陆的功效】通二便,泻水,散结。
治水肿,胀满,脚气,喉痹,痈肿,恶疮。
①《本经》:主水胀,疝瘕,痹;熨除痈肿。
②《别录》:疗胸中邪气,水肿,痿痹,腹满洪直,疏五脏,散水气。
③《药性论》:能泻十种水病;喉痹不通,薄切醋熬,喉肿处外薄之瘥。
④《日华子本草》:通大小肠,泻蛊毒,堕胎,熁肿毒,敷恶疮。
⑤《医林纂要》:磨涂疮癣,杀虫。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黄疸。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
外用:捣敷。
【宜忌】脾虚水肿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有当陆勿食犬肉。
②《日华子本草》:得大蒜良。
③《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④《纲目》:胃气虚弱者不可用。
⑤《本草汇言》:非气结水壅、急胀不通者不可轻用。
【选方】①治水气肿满:生商陆(切如麻豆)、赤小豆等分,鲫鱼三枚(去肠存鳞)。
上三味,将二味实鱼腹中,以绵缚之,水三升,缓煮豆烂,去鱼,只取二味,空腹食之,以鱼汁送下,甚者过二日,再为之,不过三剂。
(《圣济总录》商陆豆方) ②治十种水气,取水:商陆根(取自然汁一盏),甘遂末一钱。
上用土狗一枚,细研,同调上药,只作-服,空心服,日午水下。
忌食盐一百日,忌食甘草三日。
(《杨氏家藏方》商陆散) ③治水气通身洪肿,喘呼气急,烦躁多渴,大小便不利,服热药不得者:泽泻、商陆、赤小豆(炒)、羌活(去芦)、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去芦)、茯苓皮、槟榔。
上等分,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济生方》疏凿饮子) ④治卒暴癥:商陆根捣碎,蒸之,以新布籍腹上,以药铺著布上,以衣物覆其上,冷复易之,数日用之,旦夕勿息。
(《千金方》) ⑤治痃癖不瘥,胁下痛硬如石:生商陆根汁一升,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
研仁令烂,以商陆根汁相和,研滤取汁,以火煎如饧。
每服,取枣许大,空腹以热酒调下,渐加,以利恶物为度。
(《圣惠方》) ⑥治产后血块时攻心腹,疼痛不可忍:商陆(干者)、当归(切、炒)各一分,紫葳、蒲黄各一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空腹温酒调下二钱匕。
(《圣济总录》商陆散) ⑦治淋巴结结核:商陆三钱,红糖为引,水煎服。
(《云南中草药》) ⑧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生商陆根捣敷之,干即易之,取软为度。
又治湿漏诸痈疖。
⑨治一切肿毒:商陆根和盐少许,捣敷,日再易之。
⑩治疮伤水毒:商陆根捣炙,布裹熨之,冷即易之。
(⑧方以下出《千金方》) ⑾治跌打:商陆研末,调热酒擂跌打青黑之处,再贴膏药更好。
(《滇南本草》) ⑿温气脚软。
用商陆根切成小豆大,先煮熟,再加绿豆同煮成饭,每日进食,病愈为止。
⒀水气肿满。
用商陆根去皮,切成豆大颗粒,装一碗,加糯米一碗,同煮成粥,每日空心吃下。
微泻为好,不得杂食。
又方:白商陆六两,取汁半合,加酒半升,斟酌病人情况适量给服,腹泻为效。
又方:白商陆一升、羊肉六两,加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和葱豉一起煨汤吃。
⒁腹中症结(硬如石块,刺痛异常)。
用商陆根捣汁或蒸烂,摊布上,放在患处,药冷即换,昼夜不停。
⒂产后腹大、坚满,湍不能卧。
用商祟根一两、大埋葬一两半、甘遂(炒)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三钱,热汤调下,腹泻即停药。
引方名白圣散。
⒃五尸注痛(尸注病明是:腹痛胀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两胁,或垒块涌起。
---按尸注常提到的有:一飞尸:游走皮肤,洞穿脏腑;二、游尸:附骨和主肉,攻凿血脉;三、风尸:只觉疼痛,而不积压痛在何处;四、沉尸:弹绵脏腑,冲引肺胁)。
用商陆根煎烂,装布袋中,乘热熨痛处,药冷好换。
⒄石痈(痈硬如石,不出脓)。
用一商陆根捣烂搽涂患处,药干即换。
此方亦治湿疮、疖子。
【附】现在治癌方中,常用商陆。
上列尸注,可能包括着癌症,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
【临床应用】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干燥根切成薄片,加水煎半小时,浓缩成100%的煎剂。
首次服30毫升,以后每日3次,每次10毫升。
或成人以4~8钱,小儿2~3钱为1日量,久煎3~4小时以减低毒性。
用100%煎剂治疗21例,除1例疗效不显外,其余均在2~4天内紫癜逐渐消失,鼻衄、齿龈出血好转,仅少数病例仍偶于四肢出现新的散在性针尖样出血点;有半数病例在服后第2周左右血小板计数可恢复到正常范围,其中部分病人表现有波动性,个别亦有不恢复的。
9例患者经骨髓相复查,6例患者的巨核细胞已出现有血小板形成,表明对骨髓病变有缓解作用。
此外,对过敏性紫瘴、咯血等亦有良好效果。
②治疗肾炎及血吸虫肝硬化引起的腹水症取商陆、泽泻、杜仲各3两,洗净切片,用温开水浸泡1~2小时后,文火煎熬两次,滤液合并浓缩,再加糖及防腐剂,制成商陆合剂300毫升。
日服3次,成人每次10~15毫升,儿童、羸弱及胃肠不适者酌减,饭后服。
同时限制食盐及水分。
治疗慢性肾炎9例及肝硬化8例,经1~6个月观察,9例慢性肾炎有8例获效,8例肝硬化有5例尿量增加,腹水减轻。
慢性肾炎除晚期者外,多见尿量增加,水肿减轻或消失。
尿量的增加多在服药后2~4天开始,2星期左右达高峰,至20天左右逐渐减少;此时停药4~6天再用,尿量又渐增加,但水肿消退后,尿量增加不多。
此外,有以商陆1钱、五花肉2两,加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为1日量(不食肉),3次分服,对急慢性肾炎及其它原因所致的水肿、腹水均有效果,并无副作用。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以商陆鲜根2.5斤洗净切片,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2小时,去渣加蜂蜜4大两,浓缩成600毫升蜜浆;或将鲜根洗净切片,放入蒸笼内蒸1小时,晒干或烘干,碾粉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含纯粉1.3钱)。
每次服蜜浆20毫升或蜜丸1粒,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或每疗程间隔3~5日。
治疗682例,蜜丸组372例,近期控制147例,显效128例;蜜浆组310例,近期控制30例,显效84例。
两者临床控制率共计25%,显效率31%。
本品的主要作用为祛痰,其次是止咳、平喘。
疗程结束后疗效有逐渐减弱趋势,在停药117天后随访98例,复发者13例(13%)。
④治疗消化道出血取商陆干品5~8钱,或鲜品1~2两,水煎成200毫升,两次分服。
治疗消化道出血3例,痔疮出血1例,均在服药2~3剂后止血,未发现毒性反应。
⑤中毒与解毒本品有毒,如服用不当,可引起中毒。
一般在药后20分钟至3小时发病,有轻度至中度的体温升高,心动较速,呼吸频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则眩晕,头痛,言语不清,胡说,躁动,站立不稳,抽搐,神志恍惚,甚至昏迷,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膝反射亢进,大小便失禁。
从神志昏迷到清醒短者11小时,长达31小时。
大剂量可使中枢神经麻痹,呼吸运动障碍,血压下降,心肌麻痹而死亡。
孕妇多服有流产的危险。
轻度的胃肠道反应,经3~5天可自行消失。
一般可用支持及对症疗法。
民间解救方法用生甘草、生绿豆1~2两,捣烂,开水泡服或煎服。
【名家论述】①《纲目》:商陆其性下行,专于行水,与大戟、甘遂盖异性而同功。
方家治肿满小便不利者,以亦根捣烂,入麝香三分,贴于脐心,以帛束之,得小便利即肿消。
又治湿水,以指画肉上随散不成文者,用白商陆、香附子炒干,出火毒,以酒浸一夜,日干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或以大蒜同商陆煮汁服亦可。
其茎叶作蔬食,亦可治肿疾。
②《本经疏证》:李濒湖谓商陆沉降而阴,其性下行,专于治水,与大戟、甘遂异性同功也。
夫所贵于治《本经》者,为能审名辨物,知其各有所宜耳。
若商陆之功,不过与大戟、甘遂埒,则用大戟、甘遂已耳,又何取于商陆哉?夫大戟、甘遂味苦,商陆味辛,苦者取其降,辛者取其通,降者能行逆折横流之水,通者能行壅淤停蓄之水,取义既殊,功用遂别,岂得以此况彼也。
仲景书中十枣汤用大戟、甘遂,大陷胸汤、甘遂半夏汤、大黄甘遂汤均用甘遂,不用大戟,则甘遂之与大戟,固自有异矣;独于大病瘥后,腰已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中偏取商陆,谓非商陆有异于大戟、甘遂乎。
下病者上取,上病者下取,牡蛎泽泻散治腰以下水气不行,必先使商陆、葶苈,从肺及肾开其来源之壅,而后牡蛎、海藻之软坚,蜀漆、泽泻之开泄,方能得力,用栝楼根者,恐行水之气过驶,有伤上焦之阴,仍使之从脾吸阴,还归于上。
是故商陆之功,在决壅导塞,不在行水疏利,明乎此,则不与其他行水之物同称混指矣。
土人参------虚劳咳嗽:多尿症:盗汗、自汗:劳倦乏力:脾虚泄泻:病后体虚、劳伤咳嗽、月经不调:痢疾:内伤咳血:
丹参-------慢性肝炎经脉不调,闭经腹痛:;妊娠胎堕,下血不止:心腹诸痛,腰髀连脚疼:神经衰弱:阴疼痛或肿胀:寒疝,苦痒成疥:热油火灼,除痛生肌:
刺蒺藜-----破瘫结积聚:身体风痒,燥涩顽痹:眼疾,翳障不明:胸痹,奔豚疝瘕:急引腰脊痛:气肿痛:行经:灭瘢:牙齿出血不止,动摇:
玫瑰花-------肝胃气痛:肝郁吐血,月汛不调:肺病咳嗽吐血:新久风痹:肝风头痛:噤口痢:乳痈初起,郁症宜此:乳痈:肿毒初起:
玫瑰花 (姚可成《食物本草》)
【异名】徘徊花(《群芳诺》),笔头花、湖花(《浙江中药手册》),刺玫花(《河北药材》)。
【来源】为蔷范科植物玫瑰初放的花。
【植物形态】玫瑰(《群芳谱》) 直立灌木。
高达2米。
干粗壮,枝丛生,密生绒毛、腺毛及刺。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片,椭圆形至椭圆状倒卵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而起皱,下面苍白色,被柔毛;叶柄生柔毛及刺;托叶附着于总叶柄,无锯齿,边缘有腺点。
花单生或数朵簇生,直径6~8厘米,单瓣或重瓣,紫色或白色;花梗短,有绒毛、腺毛及刺;花托及花萼具腺毛;萼片5,具长尾状尖,直立,内面及边缘有线状毛;花瓣5;雄蕊多数,着生在萼筒边缘的长盘上;雌蕊多数,包于壶状花托底部。
瘦果骨质,扁球形,暗橙红色,直径2~2.5厘米。
花期5~6月。
果期8~9月。
常生于我国中部以至北部的低山丛林中。
庭院或花园中多有栽培。
【采集】4~6月间,当花蕾将开放时分批采摘,用文火迅速烘干。
烘时将花摊放成薄层,花冠向下,使其最先干燥,然后翻转烘干其余部分。
晒干者,颜色和香气均较差。
【药材】干燥花略成半球形或不规则团状,直径1.5~2厘米。
花瓣密集,短而圆,色紫红而鲜艳,中央为黄色花蕊,下部有绿色花萼,其先端分裂成5片。
下端有膨大星球形的花托。
质轻而脆。
气苈香浓郁,味微苦。
以朵大、瓣厚、色紫、鲜艳、香气浓者为佳。
主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四川、河北等地。
【化学成分】鲜花含挥发油(玫瑰油)约0.03%,主要成分为香茅醇、牻牛儿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等。
香茅醇含量可达60%,牻牛儿醇含量次于香茅醇,橙花醇为5~10%,丁香油酚和苯乙醇约各为1%。
油又含壬醇、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苯乙酯。
此外,花尚含槲皮甙、苦味质、鞣质、脂肪油、有机酸(没食子酸)、红色素、黄色素、蜡质、β-胡萝卜素等。
果实含丰富的维生素C,糖类如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非挥发酸如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等。
黄酮类如槲皮素、异槲皮素等;又含多种色素如植物黄质、玉红黄质番茄烃、γ-胡萝卜素等。
叶含异槲皮甙。
【药理作用】玫瑰花水煎剂能解除口服锑剂的毒性(小鼠)。
但仅以吐酒石口服法为限,且吐酒石的抗血吸虫作用亦随毒性解除而消失,据推测,此可能为玫瑰花改变了吐酒石的结构所致。
玫瑰油对大鼠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摘除花柄及蒂。
【性味】甘微苦,温.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微苦,温,无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辛,温。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用主治-玫瑰花的功效】理气解郁,和血散瘀。
治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②《药性考》:行血破积,损伤瘀痛,浸酒饮。
③《纲目拾遗》:和血,行血,理气。
治风痹。
④《本草再新》: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
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
⑤《随息居饮食谱》: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
酿酒可消乳癖。
⑥《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月经过多,赤白带下及一般肠炎下痢等。
⑦《山东中药》:治盱胃气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泄泻,口舌糜破,吐血,噤口痢。
⑧《泉州本草》:治肺病咳嗽痰血、吐血、咯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熬膏。
【选方】①治肝胃气痛:玫瑰花阴干,冲汤代茶服。
(《纲目拾遗》) ②治肝郁吐血,月汛不调:玫瑰花蕊三百朵,初开者,去心蒂;新汲水砂铫内煎取浓汁,滤去渣,再煎,白冰糖一斤收膏,早晚开水冲服。
瓷瓶密收,切勿泄气。
如专调经,可用红糖收膏。
(《饲鹤亭集方》玫瑰膏) ③治肺病咳嗽吐血:鲜玫瑰花捣汁炖冰糖服。
(《泉州本草》) ④治新久风痹:玫瑰花(去净蕊蒂,阴干)三钱,红花、全当归各一钱。
水煎去滓,好酒和服七剂。
(《百草镜》) ⑤治肝风头痛:玫瑰花四至五朵,合蚕豆花三至四钱,泡开水代茶频饮。
(《泉州本草》) ⑥治噤口痢:玫瑰花阴干煎服。
(《纲目拾遗》) ⑦治乳痈初起,郁症宜此:玫瑰花初开者,阴干、燥者三十朵。
去心蒂,陈酒煎,食后服。
(《百草镜》) ⑧治乳痈:玫瑰花七朵,母丁香七粒。
无灰酒煎服。
(《纲目拾遗》) ⑨治肿毒初起:玫瑰花去心蒂,焙为末一钱。
好酒和服。
(《百草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