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生出入方便,班长建议把班级的后门打开。后门已有一年多没开了,由于风吹雨淋日晒,门上的那把锁早已锈迹斑斑。等我找到钥匙去开锁时,却怎么也打不开,折腾了半天,那把锁也没有一点反应,正在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情急之中,我一使劲,只听“嘣”的一声,钥匙断在了锁中。
下课后,我只好去找工具,想把断了的钥匙拔出来。等我找来钳子时,却发现我班的马彪同学正在用削笔刀的刀尖一点一点地往外撬断了的钥匙。“能行吗?”我走到跟前边看边问。马彪用手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试试吧。”说完又干了起来。随着他的一声“行了!”那把断了的钥匙顺从地从锁眼中蹦出来了。马彪笑眯眯地把它交给我,并对我说:“这锁已经生锈了,要往锁眼里灌一些油才能打开,上次我爸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开锁的。”这时,我也猛然想起自己也见过这样的方法,怎么一下就想不起来了呢?
我找来机油,倒进锁眼里,再用另一把钥匙来开,可开了半天,还是不能打开。难道这锁是在故意跟我作对,我气得把钥匙丢在一边,说:“明天来了用锤砸开!再换一把锁!”
第二天,等我来到学校,发现教室的后门开了,我好奇地走过去,见那把油乎乎的锁已经打开了,正静静地挂在门鼻子上。看到我满脸的疑问,还没等我开口,就有学生争着对我说:“是马彪打开的。”我把目光转移到马彪的身上,笑着问:“你使用了什么魔法?”他脸上也闪现出少见的兴奋之情,说:“今天早上我来了之后,找到那把你丢的钥匙,只轻轻一下,锁就开了!”我有点不相信,拿起钥匙一试,那锁果然变得十分灵巧,甚至于比新锁还好开,我当时就感觉这前后发生的事真有一些戏剧的色彩。后来一想,这还是机油起的作用,只不过是昨天我有些操之过急,还没等到机油发挥作用而已。
坐在办公桌前,我拿着这把沾满油的钥匙,想象着那位平时被称为“差生”的马彪,陷入了沉思:有时差生就象一把生锈的锁,让你用尽办法也无济于事,甚至于情急之中会造成“断钥匙”的现象。面对一把生锈的锁,如果你采取放弃的态度,那它永远都是一把打不开的锁;如果你采取了看起来可行的措施,可又没等到恰当的时机,那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生锈的锁可以打开,差生怎么就不能转化呢?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像开锁那样,运用合理的方法,掌握恰当的时机,学会耐心地等待。只要给差生一个机会,他们也会成功,也会发光,也会灿烂!不是吗?这锁不就是差生打开的吗?
猛然间,我觉得自己变得轻松起来,站起身,信心百倍地朝教室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