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日式餐具

 人丁一口 2010-05-08

每个盒子又都用优质的绳子捆固着。木盒。纸盒。日式茶杯、茶碗、饭碗、欧式咖啡杯、磁盘、夏用玻璃盘、威士忌用的冰块桶等等。每个包装盒里分装着的包装纸 已有黄斑,纸的图案也看得出岁月流转的文化旧痕

 

《闲话日式餐具》 

作者:雪非雪

8月里最热的一天,我收到一个有二十公斤重的大箱子。箱子各面贴着意为“小心轻放”的“易碎品”标志。是我不认识的一个日本人寄来的。她是我认识的一个日本人的朋友。朋友前几天对我说她有一个岁数大的朋友,要把院子里一个仓房拆掉,里面的东西要处理,有一些没使用过的食器(餐具)想送人。我说我要。

  我坐在门厅小院里打开那个大箱子。里面是用泡沫塑料间隔着的一个又一个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各式盒子。每个盒子又都用优质的绳子捆固着。木盒。纸盒。日式茶杯、茶碗、饭碗、欧式咖啡杯、磁盘、夏用玻璃盘、威士忌用的冰块桶等等。每个包装盒里分装着的包装纸已有黄斑,纸的图案也看得出岁月流转的文化旧痕。我在想,当年那个身强力壮的女主人把这些崭新的餐具一个一个挑选回来时曾是怎样的身影,怎样的心情。也许是一直舍不得用或者是没轮得上用,就一直放在仓房里,现在就传到了我家。这些东西虽然不是我自主选来的,但想到那位不认识的老人把这么多东西留存这么多年,又把它们装进箱子,再把箱子花钱托运给我,还附上一封写着“给您添麻烦”的短签这种惜物的心情,不由得恍惚着把这堆东西摆弄了很久。


浮世绘茶杯


夏夜冷酌

   这些东西象一条反射日本几十年来经济文化发展的副线。东西越做越好,生活越来越富有,食器从使用的容器阶段发展成品牌品位的标志。在京都的传统料理店吃上一顿饭的话,如果你不习惯日本料理不能得以饱口福,你也一定会在食器上大饱一次眼福。每一品料理都会配在一个独具风格的器皿中摆放上来。器皿、食物、以及作为季节符号的一枚带有虫嗜伤斑的枫叶或者一节若竹。这些器皿肯定是你从来没见过或者是见过也不曾想过这是用来装料理成就一份餐饮作品的器物。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瓷质各异。端上来用过的样式,决不重复再现。一顿饭下来,究竟用了多少样多少个,怎么也弄不清。除去做主容器的碗碟外,还有很多相关的装饰性大于实用性的小配件。比如餐巾、餐巾碟、筷架、匙座、杯垫、骨渣罐等等。日餐特征是装的少,端的多洗的多;进口的少入目的多。所以说日本菜和中国菜的根本区别在于日本料理中食器配用带来的视觉满足和中国菜的味觉满足。当然,如果你实在已到了饥肠漉漉的程度,最好是进到随处可见的中华餐馆“王将”去。那里不出十分钟就可以端上几满盘韭菜炒肝尖和圆白菜馅饺子来。盘子碗简易而结实,塑料制成或者是那种大众食堂里随处可见的街头小馆儿风格,上面镶着“福禄寿”之类的吉祥红字。盘中餐量大。价廉。


生鱼酱油碟


杂用彩碟


日式热菜浅盘


日式热菜深盘

  在日本一般家庭中,最过剩的东西大概有两样:衣服和食器。这两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吃穿”两事外在的极端形式。衣服要消费的话就没有极限,吃呢,也只能是一日三餐,况且又不可以吃得过胖,这里的体重和社会阶层差不多构成反比,胖人生活在下层的比较多,成团的赘肉就好象在告诉大家自己对自己的自暴自弃。那么,既然要吃得有品位又不能吃得过胖,便开始在食器上用心思。一顿饭至少用20几头甚至更多的大小碗碟。餐具使用根据盛放的食物风格而异。日本把餐饮系列大致划分为日餐、中餐和西餐,便相应有着三个系列的就餐用品。按照日本的餐具类别划分,中国随处可见的餐具大都属于大众化中西折衷风格。除去景德镇等传统品牌之外,很多东西根本看不出严格的“中式”特征。中国人在家吃饭的时候,除去考虑大小是否适宜以外,很少想到在餐具选用上考究一下。我们眼睛主要是盯在盘中餐上,没有多少餐碟一体意识。多半是为了充饥饱腹或贪食美味,似乎顾不上边咀嚼边赏味。过去常听说的八碟八碗,指的也是内容而不是容器。现在连几碟几碗也不说了,干脆撇开包装直接说成“四菜一汤”之类。

  对衣服和化妆品我不上心,但是喜欢摆弄杯呀碗的。只要不是硬考究着非名牌不可,花销并不高。我不喜欢买成套餐具,而乐于挑选适合不同食材不同季节不同氛围的各式单品食器。一次买一个,一种。或一个单套。中式、洋式、日式风格不限。使用时给每个人选配不同的杯子一起喝茶喝咖啡是一件愉悦的事。客人也因此觉得别有一番致趣。用景德镇的茶杯喝中国茶就是觉得味道地道,地道到觉得自己跟这茶香这杯温浑然一体。


茶杯 咖啡杯 餐巾碟


茶壶 茶碗


茶具3件套

  奈良车站附近有一家窄小的咖啡书屋。一楼书屋,二楼咖啡屋。总共五六张桌,各桌罩着花色不同的棉质桌布。老板娘安静优雅,涂着适合她的花边白围裙和中年后期年龄的精良口红。她站在入口处的柜台内,对进来的每位客人投以微笑。她像一个神秘的女巫,这一个微妙的注目礼是用来决定她将选择她的哪只杯子给你送咖啡的识别器。这家店里没有重样的咖啡杯,要想品味她的杯子配置本领,最好跟几个风格各异的朋友一起进去。端在每人面前的那个杯子,一定会让每个人都觉得那个杯子的格调和属性就是属于你的,你不仅会马上接受女主人给你配置的专用杯子,并且还会产生一种小小的自我膨胀。似有若无的古典音乐,布帘缝隙里散进来的阳光。那种感觉是一层莫名其妙的美妙。一楼的书屋男主人似乎并不拘泥于书本生意。我去过几次都见他上来喝咖啡。他不坐客人用席,而是坐在老板娘柜台前,双臂放在柜台上,姿态闲散。老板娘时而会露出羞腆的酒窝,看得出那个背对客人的男人正在向她调情。后来知道他们是常年夫妇,煞是感慨了一番他们的幽雅洒脱。


手工烧制咖啡杯


梅 兰 套碗


清酒酒具

  也许最初就是在这家咖啡屋获得了启示,便开始闲散着收集餐具。这样细水长流着买,可以时常体验到一种挑杯选碟时的消费满足。有时候,女人的消费欲望是没有道理的,用买个杯子就打发排遣过去也算经济实惠。要是家里已经有了成套的餐具,再继续买下去就觉得自己有点败家。再说,成套的餐具使用缺乏情趣个性,大中小高低清一色的端上来,既夸张又呆板。如同某个小县长家娶儿媳妇的宴席。怎么看都觉得有些虚张声势的附庸风雅,雅不上去又俗不下来。


花鸟盘


生鱼盘 酒具


素色陶器

  我发现,自己的生活中,我的手每天触摸最多的只有这么几样东西:电脑键盘、方向盘、食物和餐具。其次是记事本、笔、粉笔和书以及各种按扭和开关,比如电话、电灯、电水壶、洗衣机、电视机等等。其中触摸次数最多的当属餐具,因为它们用了就得洗,洗后要擦干放回原处,并且每天要重复而作。要是有客人重复就更多。我喜欢洗碗,这话听上去有点矫情。我想我基因里天生刻写进了一套主妇业务程序,操持家务积极主动乐此不彼。

  厨房里有现成的洗碗机,只要把要洗的东西排放进去再撒上一匙专用洗剂,按一下按钮就了事。但我还是喜欢沿用传统的洗碗方式。亲手把碗碟洗得明净剔透是一件可以轻易获得成就感的快事。从进超市买菜开始构思一顿饭的主副食搭配,到拿进厨房开包开捆,洗,切,炒,拌,选餐具装盛,摆放,开餐,餐毕。最后是洗碗洗碟洗杯。这一整个过程每天重复着,兴味津津。日本是著名长寿国,女人寿命又长于男人。据说是由于女人一生中在厨房劳作时间长的缘故。做饭洗碗的过程中不断启用着手指关节和脑神经,同时,为保证把一个菜或者一壶水不至烧焦烧干就要盯着听着闻着,视觉嗅觉和听觉常时被积极调动着,便不宜老化。我并非为长寿而喜欢,但是愿意因喜欢而长寿。

  食器泛滥着日本。也装点着日本。这些年我不知买了多少头来。一年总要买进几个。也不断的放弃。又不断的买。搬家时就要精简丢弃一些,跟家人赌气时也要请出一两头。

  参看照片便可看出,日式餐具风格中含有许多中国文化和西洋文化的合璧成分。有的在碗内底部烧上“风”“花”“雪”“月”凑成四头一套,有的分别烧有松、竹、梅图案三点一套。这类餐具用起来很有点意味深长,用中国文化底色做成的器皿来盛装自己的内容,既可赏味又可充饥延命,这种符号式的文化不知不觉也就随着食物融进胃肠被消化接收转化成使用者丰润自己血肉的一部分。日式酒壶烧上一个西洋美女图,看上去也别有一番情趣。饮酒本来就是一件放纵情怀的事,即使闷声独酌,有个洋女子挂在酒壶上壶里来杯里去地摇晃着也会淡化几分寂寞平添几分暧昧。


风(花)雪月套碗


冬酌酒菜餐具

 

  比起那些纯日式传统样式的漆器和陶瓷器,我更喜欢挑选那类参杂着中西色彩的各种消闲式零散餐具。这类餐具样式自如,无拘无束,有一种抽象中的对称和稳定。中式传统餐具的典雅和西洋餐具的华丽都浓缩在这里。它们对中国贵族餐具的典雅加以淡化处理,对欧式餐具的华丽铺张作了收敛加工。于是便有了这些日常日式餐具的简素含蓄。这种温和精致又纯朴多样的餐桌器具,让乐于考究而又不喜张扬的庶民接受起来既没有阶层上的心理障碍也没有价差上的经济障碍。算是一种含有自我体恤情愫的生活艺术结晶。日本餐具风格体现着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吸取。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大胆而又有节制,不拒绝好的,更不放弃自己的原有。这样不动声色地坚持吸取学习,就摸索出了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流的社会。“中产阶级”不是一个经济能力居中的单薄概念,它还包括文化素质在内。

 


烛台 洋式花瓶


日式常用陶器

  日本前前前总理细川护熙退休后开始自己烧窑加工陶器。蓬着一头花白乱发,戴着大棉手套,汗流浃背。前一段还开了作品个展。他说他并非要成为烧陶名人,只为的是消遣,为的是获得烧出如意作品时那一份心理满足。陶器都泛滥了,他还是要在这里追求到个性的光点。这是精神余裕。最能解释这个意义的是那句中国诗“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生于地,美酒酿于人,夜光杯莹于酒,于是造成赏心悦目滋脾胃润性情的效果。

  人生如行舟。身体为舟,岁月为水。我的水就是这些日常起居里的什什物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