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是塑胶玩具芭比娃娃的“生日”。50年前的这一天,芭比娃娃在纽约举办的美国玩具展览会上首次亮相,从此长盛不衰,至今她的足迹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售出10亿多件。据说,在美国3至11岁的女孩儿中,平均每人拥有10个芭比娃娃。芭比不但是小女孩儿心爱的玩具,也是成年女性钟爱的收藏品。每年有上百万成年女性购买芭比娃娃。美泰公司塑造的这个商业品牌已被视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作家洛德说:“芭比或许是20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流行文化的代表。”一件小小玩具,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放飞女孩儿梦想 芭比娃娃的设计者是美泰公司的创办人鲁思·汉德勒。上世纪50年代,鲁思看到年幼的女儿芭芭拉对手头的婴儿娃娃不屑一顾,却喜欢给剪纸娃娃设计各种职业和服装,于是想为她发明一种立体的、能够变换装束的玩具。由于这种玩具在美国市场仍是空白,她也看到了巨大商机。1957年,鲁思在欧洲度假时发现了德国一家玩具公司生产的“莉莉”娃娃,外形恰好符合自己的想法。经过设计和改造,1959年,以她女儿名字的昵称命名的芭比娃娃终于问世。不久美泰公司收购了“莉莉”娃娃的专利权。 在芭比娃娃之前,美国市场上的玩具娃娃都是婴儿娃娃,玩这种玩具的儿童只能扮演“母亲”的角色。而芭比娃娃给了小女孩儿全新的娱乐空间,她们可以模仿成年女性,通过自由改变服饰和化妆,成为想象中的任何人。这也是鲁思的初衷,她在自传中说:女孩子通过玩具可以拥有梦想。芭比娃娃还代表这样一个理念,即女性可以拥有各种选择。 与时代相伴偕行 从芭比娃娃可以看到美国流行文化的变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正处在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富足的时期,妇女们追求外形美和承担社会角色的意识逐步觉醒。芭比娃娃腿部修长,腰身纤细,胸部却高高挺起。这种“丰胸细腰”恰是那个时代美国男人眼中的美女形象。虽然在1959年,当母亲的未必愿意给女儿购买一款性感成熟的人形玩具,但当美泰公司打出广告词称“芭比娃娃能教会女孩懂得美,打扮更加得体”时,母亲们便改变了主意。芭比娃娃上市第一年,便售出了35万多件。 芭比娃娃在服装和女性生活方式上紧跟时代,引领潮流。1959年的第一款芭比娃娃,穿着黑白斑马条纹的紧身泳衣,戴着大框眼镜。60年代初甲壳虫乐队打入美国市场后,芭比娃娃迅速穿上了伦敦卡纳比大街服装。1965年,芭比娃娃首次成为宇航员。1967年,她呈现出更年轻的外表,眼睛的视线被修改成略微向上,以体现自信乐观的形象。70年代她是一个迪斯科女孩,到了80年代,更多的芭比娃娃成为了职业女性,或是一名体操教练,或是一名拎着公文包的白领,或是一名激情飞扬的摇滚歌星……冷战结束后,外交官芭比娃娃诞生;1992年,芭比娃娃成为救治伤员的战地军医;2000年,她又成为悉尼奥运会的游泳运动员。事实上,芭比娃娃现在已更换了100多种职业,50多个国籍。有70多位时装设计师先后为芭比设计过服装,其中包括范思哲、阿玛尼等。 打造时尚文化符号 作家罗宾·戈博认为,对许多女性来说,芭比娃娃不仅仅是玩具,她还代表了社会对于女性的文化态度,是物质文化的一个标志。她代表着美丽、成功、独立的女性,不轻易做出承诺。她有一个男朋友——肯(以鲁思的儿子命名),但从不结婚,也没有孩子。事实上,芭比的生活以自我满足为目的。作家斯蒂芬妮·温伯格则说,芭比是大众艺术品的典型。它的设计制造是为了能大量生产,并为大众所拥有。 围绕芭比娃娃也有不少争议。一些妇女运动组织说,芭比娃娃过于“性感和完美”,腰身不合比例地细,因此她不是妇女解放的象征,反而起着“迫害妇女”的作用。还有专家指出,虽然芭比系列拥有各种肤色、各种国籍,其中黑人版芭比娃娃也于1968年诞生,但销售量最大的依然是金发碧眼的白人娃娃,这不能说其中没有文化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因素。 无论怎样,在芭比50岁生日到来之前,美国以及世界多国为之举行隆重的庆祝和纪念活动,已足以证明芭比娃娃对时尚的影响。她已经远超一个玩具娃娃的定义,成为一个经典的美国文化符号。时装设计师詹巴迪斯塔·瓦利说,她7岁的时候看到裁缝来奶奶家做衣服,就会缠着请她给芭比娃娃也做一身;设计师安娜·苏说,她在成为专业时装设计师之前,常常会给芭比娃娃试穿自己设计的衣服;设计师迈克·柯尔说,芭比代表了所有美国女孩儿具备的品质:直率、匆忙、复杂、性感。设计师阿尔伯·艾尔巴茨说,芭比之所以风靡全球,是因为半个世纪的发展,让她已经成为文化和时尚的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