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连:记者教您如何换算"碳排放量"

 wj20080808 2010-05-11
大连:记者教您如何换算"碳排放量"

采编:大连 添加时间:2009年12月31日 来源:大连天健网   

http://www./article.ASP?ID=141226

    被赋予“拯救地球类最后一次机会”使命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12月19日结束之后,“低碳”概念开始高频率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作为一名普通百姓,该如何实践低碳生活?如何计算身边生活细节中的碳排放量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的相关专家。

    究竟什么是低碳?为什么要减少碳排放?

    专家解释,随着世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无节制增长对地球臭氧层造成的破坏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气候性灾难屡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并普遍呼吁“绿色GDP”的增长方式和“低碳生活”的生活模式。

    有些人认为碳排放距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远,存在碳排放只要是指工业排放,其实不然:人体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1公斤的二氧化碳,电脑使用1年平均间接排放10.5公斤的二氧化碳,我们日常使用各种电器、开车、甚至使用一次性木筷子,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减少碳排放就在我们身边。

    日常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何计算?碳足迹的计算公式又是什么?

    据统计,日常生活当中每节约一度电,就相当于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相当于减少排放了0.997千克的二氧化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公式:

    节约一度电=减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

    节约一千克标准煤=减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

    那么,究竟什么是碳足迹?计算碳足迹的基本公式又是怎样的呢?

    专家解释,“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煤炭、石油、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消耗的最多,制造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因此所谓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或组织能源消耗行为对自然产生的影响。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耗电量X0.785;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油耗X0.785;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飞行公里数X0.275(200公里以内)。

    由此,可以计算出假如你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就排放了270千克的二氧化碳,以一棵30年冷杉树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你需要至少种植3棵树来补偿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你不种树,则可以根据目前国际普遍的碳汇价格水平--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补偿10美元,就是2.7美元,折合人民币18.43元。你可以把这部分钱捐出用于别人去种树以平衡自己的碳排放。

    碳减排就在我们身边

    说到履行低碳义务,许多人认为这与己无关,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有碳减排的空间和可能。专家给记者举了许多例子,都令人茅塞顿开。

    一棵树1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因此种树、在室内培养植物,都是最直接的减排举措。专家计算,我国有3.9亿个家庭,以一个家庭每年植树一棵计算,每年以此就可以吸收二氧化碳734万吨。

    再例如关紧水龙头,据统计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个月内能漏掉2吨自来水,一年就是24吨水,这样会造成等量的污水排放。如果全国3.9亿个家庭能够杜绝这一习惯,每年换算可以节能标准煤34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868万吨,这一数字相当惊人。

    再以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电脑为例,如果使用者有意识的调低显示器亮度,那么每台笔记本电脑每年可以节电15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6千克,以我国保有电脑7700万台计算,每年可节电2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220万吨。

    再以出行为例,如果我们选择乘公交出行,则每行驶100公里,可节省汽油消耗16.7升,相当于减排36.8千克二氧化碳。如果全国1248万私家车主都这样做,那么每年可节油2.1亿升,减排二氧化碳46万吨。

    我们再以随手关灯为例,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每户每年可节电约4.9度,相当于减排4.7千克。如果全国3.9亿个家庭都有这样的意识,每年就可以节电19.6亿度,相当于减排188万吨二氧化碳。

    夏天人们都愿意喝凉啤酒消暑,如果夏天3个月里一人少喝一瓶啤酒,则可节能约0.23千克标准煤,相当于减排0.6千克二氧化碳。从全国范围看,则可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吸烟也是如此,一天少抽一支烟,每人每年可节能约0.14千克标准煤,即减排二氧化碳0.37千克,全国目前有3.5亿烟民,则可每年节约5万吨标注煤,减排13万吨二氧化碳。

    专家还给记者例举了尽量手洗衣服、少用洗衣粉、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粮食浪费、选用节能灯、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1度、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子、用布袋子代替塑料袋、用微波炉代替煤气灶加热食物等生活细节当中减少碳排放的道理,希望大家广为实践,毕竟地球是属于每个人,气候变化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