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巨头觊觎中国市场 商用车企业自主意识须觉醒

 昵称1415833 2010-05-12
今年以来,多家国内商用车企业与跨国商用车巨头合资。商用车中外合资潮背后,其实是国际巨头全面渗透我国市场的信号。面对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我国商用车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须真正觉醒。中国重汽集团通过“绝对控股”股权设置保持自主创新主导权,与世界第三大卡车公司曼公司成功合资,堪称典范最值得借鉴。国际商用车巨头纷纷觊觎中国市场

  7月15日,中国重汽宣布与世界第三大重型卡车制造商德国曼公司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8月30日,中国一汽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各占50%的股权和30年合资经营期限,联手成立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9月28日,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同美国卡特彼勒与美国纳威司达合资公司签署中重卡合资合作框架协议。

  对于当前新一轮中外商用车企业合资潮,国内商用车企业认为,这是跨国商用车巨头全面渗透我国市场的信号。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济师童金根介绍,一方面,在我国家用车市场主要由国外品牌主导、国产品牌短期内无法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跨国商用车巨头试图快速占有我国商用车市场的目标已十分明确;另一方面,在我国市场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存在巨大商用车需求的情况下,跨国商用车巨头急于通过与国产品牌合作的方式,共同分享这块蛋糕。

  据了解,我国商用车市场已多年保持10%以上的平均增速。即使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2008年,中国商用车销量依然同比增长。今年以来,我国商用车市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前10个月国产商用车生产274.46万辆、销售270.1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0.73%和19.14%。如此“诱人”的市场正吸引各路资本介入。

  然而,产业特征决定我国汽车厂商会遭受更大冲击。这是因为与在欧美国家由四五个商用车企业垄断市场不同的是,我国商用车企业数量多。分散的分布状态使企业抗冲压能力大为减弱。虽然国产商用车在同等运营能力上价位大都低于进口车,经济性更佳,自主品牌一直长期主导国内商用车市场。但是,跨国商用车巨头通过合资,以资本运营方式渗透我国商用车市场后,市场格局也许将随之而变。

中国重汽“绝对控股”勇气从何而来?

  中国重汽在国内汽车行业首次采用“绝对控股”的股权设置,与世界第三大卡车公司德国曼公司成功合资。在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中国重汽占有51%的股权,而德国曼公司仅持有25%+1股的股权。

  “51%的股权就是要为今后中国重汽自主创新创造条件”,童金根解释说,“如果我们只拥有50%股权,那么中国重汽集团就无法在股份公司内建立起真正属于我们的自主创新平台。”与曼公司合资后,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为了克服对外来技术的依赖心理,特别提醒公司上下不能放弃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不能放弃当前的技术改进措施。

  事实上,中国重汽从全国重卡市场占有率不到4%,发展到现在占有23%的市场份额,并成为行业排头兵企业,凭借的正是“无论何时都坚持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一类汽车研究所。每两天就有一项专利从那里诞生。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蔡东说,创新是中国重汽发展的基础。

  中国重汽掌握全部产品的整体研发核心技术,并具备各大主要总成主成部件的自制能力。去年以来,中国重汽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通过分析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出拥有130余项新专利技术的HOWO-A7重卡系列车型,主打智能换挡经济节油特性,以国产车的价位和与国际最高水平接轨的品质抢占市场先机。HOWO-A7最终成为企业应对危机的一支“精锐骑兵”。

  此外,中国重汽“绝对控股”的勇气还来自对市场的深入把握。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工程师王善坡介绍说,“与跨国商用车巨头相比,我们脚踏着庞大的现实与潜在市场。基于对这个庞大市场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自主创新,企业就能在合资中体现自我。”

我国商用车企业自主意识须真正觉醒

  在商用车领域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新组建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从奥地利引进了全套汽车生产技术,曾给那时的中国商用车生产带来辉煌业绩。但由于供不应求,企业不再关心技术革新,而是一味抓紧生产,由此渐渐放松了自主创新步伐,整整10多年没有明显技术改进。新技术变成了老工艺。当市场竞争放开、垄断地位不再,企业最终只能甘拜下风。

  随后,我国乘用车领域“以市场换技术”的路子已让企业尝尽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其结果再次印证中国汽车工业的创新之路坚决不能仅靠“舶来主义”。10月20日,今年我国第1000万辆汽车在长春中国一汽集团总部下线,标志着中国进入过去一直由“美、日、欧”把持的世界“千万辆级汽车俱乐部”国家行列。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业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量变尚未真正过渡到质变。我国距离“汽车强国”仍有差距,要缩短这个距离,技术创新依然是关键。

  据了解,我国商用车同国际最高水平相比,技术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王善坡介绍说,虽然在短期内我国还造不出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商用车产品,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自主创新,随着我国商用车上下游产业如计算机控制系统、板材等研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产商用车比肩国际最高水平只是“时间问题”。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商用车产业还比较年轻,只有50多年发展历程。相比西方汽车强国自工业革命开始200多年的发展史,我国商用车发展还任重道远。有关专家指出,坚持自主创新并不等同于“闭门造车”,我们还应注意虚心向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