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怎么生化宇宙及万物

 我只是悄悄路过 2010-05-12
 道教认为,宇宙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洪元、太初、太始三个不同的大的世纪,其理论依据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教认为,在未有天地时,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形无象,自然空玄。…唯吾老君,犹处空玄寂寥之处,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从之生。而后,渐渐始分。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洪元。“洪元”是道教创世纪的第一大世纪。
“洪元”即是“道”,也是“一”,“洪元”经过万劫而有“混元”,又经过万劫而成“百成”,“百成”81万年后而有“太初”。“太初”是道教创世纪的第二大世纪。是时,太上老君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口吐开天经一部”,48万卷,一卷有48万字,一字辟方一百里,以教“太初”。这时才分别天地,创造了日、月、人。道家用太极图或用“二”,象征混沌初判、阴阳分明的第二大世纪。
“太初”后,便进入了道教创世纪的第三大世纪—“太始”。这时,太上老君下凡为师,“口吐《太始经》一部,教其太始置立天下”“太始者,万物之始也”。“太始”既没,以后便有“太素”世纪。老君下降为师。“太素巳来,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长生。死不知葬埋,弃尸于远野”。此前历史为“上古”。
中古始于“混沌”之时,经历“九宫”、“元皇”、“太上皇”、“地皇”、“人皇”、“尊卢”、“句娄”、“赫胥”而至“太连”。太连之时,“天生五气,地生五昧,人民食之,乃得延年”。
在“太连”之后,进入下古。首有“伏羲”,老君下凡为师,名无化子,又名郁华子,教示伏羲,推旧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这时的人民有名无姓,世上没有五谷杂粮,“皆衣毛茹血,腥躁臭秽,男女无别,不相嫉妒,冬有穴处,夏有巢居”。伏羲后而有“女娲”,女娲后而有“神农”。
神农之时,老君下凡为师,曰大成子。“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与人民播植,遂食之以代禽兽之命也。”
神农没后而有“燧人”。燧人时,老君下凡为师,“教示燧人钻木取火,续日之光,变生为熟,以除腥躁”。
燧人没后而有“祝融”,老君下凡为师,号广寿子,“教修三纲、齐七政。三皇修道,人皆不病,作《按摩通精经》。”次有“高原”、“'高阳”、“高辛”、“仓颉”、“轩辕黄帝”。
黄帝之时,老君下降为师,号广成子(或力牧子)。“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黄帝曾至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因而开万世治世之道。后来黄帝修道成功,于鼎湖乘龙升天,是为道家始祖。
黄帝以后,次有“少吴”、“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夏禹”…。太上老君历劫化生度人,至殷时又化为老子,迨周时传道德五千言,成《道德经》,阐扬“道”之精义。汉时,下降授天师张陵正一盟威之道,道教因而正式形成。后世道教在追溯其渊源时,谓:道教宗承于黄帝,始源于老子,成教于张陵。
综上所述,“大道”生成宇宙及万物,太上老君是创世主,这是道教创世纪的根本内容,也是道教宇宙观的基本内涵。因此,道教奉太上老君为至尊天神,太上老君无时不存,常分身降世,后天的老子即先天的太上老君之化身,并把太上老君所说的“道”作为最高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信仰。
道教之所以以“道”名教,就是因为信仰太上(老子)之道的缘故。太上(老子)所说的“道”,是道教的最高教理,道教的一切教义都从它引申而来。
“德”也是道教教理的重要概念。由“道”和“德”引申的“上德不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便是道教的最高教义。“道”具有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十大特征,而这些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这也就是“道”体现于人谓之“德”,因此“上德”便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所谓“上德”,就是最高尚的德。
《道德经》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其意是说: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因此那才算是真正的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讲“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不有意表现出“德”,是真正有“德”。总之,凡是能体现“道”的特征,就是有“德”,不然就是无德。所以:“德言得者,谓得于道果;”唐玄宗御注《道德经》中亦说:“道之在我之谓德。”社会上把有德的人称作有道之士,也就是这个意思。道教中人常言“德”为“道”之基,认为要想得道,必须积德。所以“道”和“德”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道教的教理。
总而言之,道教是一个信仰太上(老子)之“道”的宗教,因而,道教的宇宙观离开不了“道”,道教的人生观亦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