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反套头精确测跑焦方法(原)

 longlong102 2010-05-12
    同事新买一部单反,要俺帮他测试是否有跑焦。刚好乘这次有两台相机的机会,把测跑焦的方法记录下来。
 
单反套头精确测跑焦方法(原)
 
单反套头精确测跑焦方法(原)
 
测试方法:
1. 读数的卷尺必须与相机成45度夹角
2. 对焦参照物必须与相机平行。一定要对对焦参照物上最明显的地方,如直线、显眼的字母等。
3. 用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最大焦距、最大光圈测量。
4. 对焦后,锁定对焦,再拿掉参照物,用遥控或快门线拍。务必记得要锁定对焦后再拍!
 
单反套头精确测跑焦方法(原)
 
    既然是测试,那么关键的地方就是尽量减少误差,减少各种测量手段带来的不利因素。
    网上也有其它测跑焦的方式,原理都是一样的,整个测试的关键点,就是那个45度夹角。不过网上多数使用三脚架和专门打印的测试参照纸测量。俺觉得那样会有误差的可能,因为要保证相机于对焦物平行,就是说一定要正对,即使使用三脚架也挺难保证,而且还有角度等问题。误差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有一点误差发生,那么读数都会不准,那就最后还是不能确定是否跑焦。
 
   所以俺觉得用直角等边三角板,放平在桌面上测试,会把误差降低到最小,而且在需要微调距离和角度时,也容易得多,并且能保证准确性,这样测试比较好把握。
 
测试要点:
1. 找一张平的桌子,写字台、茶几都可以。
2. 用直角等边三角板,一定要摆放在桌面的边缘。这样容易确定后面的平行关系。
3. 用一个矩形垫板紧靠三角板,可以很容易得到正确的角度。由于是45度角,可以运用几何平移原理,调整距离时,能够保证精确性
4. 最好使用带格状底纹的底板,如果没有,可以自己在空白的垫板上画上几条45度角的平行线,这样容易摆放参照物。
5. 拍摄时,相机一定要紧靠桌面的边缘,根据几何原来,就可以保证相机是正对着对焦参照物,就是机背与对焦参照物平面是绝对平行的关系。
 
单反套头精确测跑焦方法(原)
(请留意上图中三角板和相机的位置,都是紧贴在桌面的边缘上。)
 
 
 
下面是俺以前对尼康D50套机和这次用佳能400D做的测试结果。(图片中都带有EXIF数据,可以自己看)
 
单反套头精确测跑焦方法(原)
上图是尼康D50 18-55套头在55mm F5.6时的测试结果。
可以看到对焦非常准确。
 
单反套头精确测跑焦方法(原)
上图是尼康D50 18-55套头在55mm F8时的测试结果。
由于F8景深比较大,所以对焦点前后的景深的比例大概是2:3,这是正常的。
 
单反套头精确测跑焦方法(原)
上图是佳能400D 17-55套头在55mm F8时的测试结果。
可以看出是有点跑焦了。向前跑了大概3-4mm。前后景深的比例也不对。
(还有其它一些测试结果图,但图太多了,懒得再处理上图了。)
  
 
    用这方法,俺还测过尼康 50 1.8D 和 18-70镜头。
    测试的结果发现 50 1.8D在F2.8开始对焦非常准确,F4最精确,但F2.8以上开始跑焦,F1.8时跑焦最严重。比较有意思的结果。
    开始俺比较疑惑,后来网上查了资料,发现很多50 1.8D都这样,有一种说法是50 1.8D由于其镜头设计的关系(名字好像叫“高斯结构”),在最大光圈时会有这样的现象,各家都差不多,因为都是相同的结构。不过有个体差异,就看你运气了。
 
 
    另外顺带说一下,如果您买的是小数码DC,不是单反。那您就不用做这种测试了,无此必要。
    因为单发和小DC的测光方式和原理不同,单反是用单独的对焦模块,用相位检测的原来来对焦,而小DC没有这种单独模块,只是使用CCD上的成像,对图像进行算法上的对比来对焦,所以小DC没有单反这种会跑焦的现象。
    也因为这个原因,理论上小DC可以做到选取画面上任意一个地方作为当前对焦点来对焦,而且可以实现自动面部识别对焦功能。而单发无论怎样,只能从固定的几个对焦点来对焦。
 
 
附:单反跑焦成因原理
 

在此之前請您先看以下的相機對焦原理說明圖

<圖>對焦屏與相機的關係

 

    上面的圖片就是對焦屏與相機感光元件跟自動對焦系統的關係圖,一部正常的相機應該是鏡頭到對焦屏的光路距離L1與鏡頭到感光元件的光路距離L2跟鏡頭到AF感測器的光路距離L3都是相等的,如果L2L3不相等,那麼相機的自動對焦將會不準,如果L1L2不相等則手動對焦就會不準,所有相機的AF都很準嗎??那可不一定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