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个不骂孩子的妈妈-8

 书中定有宝 2010-05-13

如何鼓励孩子学习

您不应该说:学习是第一位的,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

  您应这样说:要努力学习,但是也要注意身体。

  您不应该说:题目再难,只要多花时间,就一定能解出来的。

  您应这样说:用功学习是好事,不过要量力而行,别让自己太累。

  学习、玩、健康,对孩子来说都一样重要

  有个朋友,谈到他的父亲,总是感叹父亲对自己的影响之大。其实说起来也不过是一件平常的小事。

  他父亲平时工作繁忙,根本没时间管他。有一次父亲偶尔闲下来了,跟他谈话,末了说了这么一句话:我都没怎么管你,一来我忙,二来我看你也很努力,功课不错。不过呢,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别搞垮了身体。

  这个朋友当时正上高一,成绩中上,平时玩得特别疯。父亲这一句话,让他心里觉得愧疚不已,但是又让他感受到了一种绝对的信任。他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辜负父亲的信任和关心。事实上,他后来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一句话感动一个人,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并不是天方夜谈。很多孩子的人生,也许就因为父母的一句话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

  学习的问题,一直是父母和孩子的心头结。父母眼里只有成绩,孩子老是担心成绩差遭父母骂。父母要孩子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而孩子除了学习,还要玩乐。

  孩子们最常听的一句话就是:赶快写作业去!学习真的就重要到那种地步,宁愿以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去换取吗?

  每个大人都是从孩童时代过来的,应该能够理解孩子好玩的天性。

  对于孩子来说,玩乐和健康跟学习是一样重要的。有健康的身体,有玩乐的轻松,才有精力把学习搞好。健康是资本,玩乐是放松。家长必须明白这一点。不要随便地就呵斥孩子你给我学习去

  让孩子在鼓励中感受到关怀

  既然家长是要鼓励孩子学习,那么肯定是不希望孩子讨厌学习。

  但是想一想,孩子如果每天回家都听到父母说:好好学习去吧!心里该是多么厌烦!他会觉得父母除了关心学习,根本不在乎他本人。这个时候,他对学习哪里会有好感呢?

  鼓励孩子学习,首先要给予他足够的信任,认为他可以做得好,其次是要他量力而行,除了学习,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不要太劳累,不要太强迫自己。孩子听了父母这么说,感受的不仅是鼓励,还有来自亲人的最真诚的关怀,这会让他心里觉得温暖。同时,学习带给他的压力也因此而化解了。

  鼓励孩子学习也要因人而异

  当然,鼓励孩子学习,也并不是光一个理儿就行得通,还得就具体情况而定。

  有的孩子特别贪玩、调皮,父母就要因势利导。比如孩子玩累了,可以对他说:歇一会儿,去做功课吧,做完了功课,可以玩得更开心了。

  有的孩子内向,或者成绩不好,每天一回家就只顾着埋头苦读,父母就必须想办法让他多跟其他的孩子一起玩,或者带他出去玩,让他减轻学习带来的心理上的负担。孩子做完了功课,你可以对他说:现在功课做完了,你可以出去玩会儿,让大脑休息一下。这样明天才有精神学习新的功课呀。或者说:学习是很重要,但是不用这么拼命,咱们不急,一点点来。该玩儿玩,该学学。要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先了解清楚孩子的性情,再来对症下药吧!

将命令改成建议

您不应该说:去,帮妈妈把碗刷了,你反正没事。

  您应这样说:孩子,妈妈现在有点忙,你能不能帮妈妈把碗刷了。

  您不应该说:还不赶快去学习,还看什么电视!

  您应这样说:好了,动画片看完了,你不打算去学习一会么?

  您不应该说:我都说了不许看电视,你怎么不听呢?

  您应这样说:爸爸在休息,看电视会打扰他的,你先看会书好吗?

  命令的口气会养成孩子怯懦的性格

  想想,谁能忍受一个人老是对自己颐指气使,动不动就要求你给我这样、你给我那样?做父母的也不喜欢有个人成天这么对自己吧?

  命令是一种单方面的交流,只顾及自己,而不考虑别人。

  很多父母可能会说:我是孩子的家长,我有权命令他。这就是一种完全不替孩子着想的观念。孩子只是个孩子,并不是奴仆,他跟父母是平等的关系。他也同样是一个个体,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如果父母指望在对孩子的命令与呵斥中建立自己的威信,那他就等着尝失败的苦果好了。

  没错,很多孩子对家长惟命是从,但是他内心里就一定接纳了这样的命令吗?他不过是无力反抗而已,等到这种情绪在心里积淀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就可能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这是第一个不容忽视的。

  一个生长在专制的家庭中,长期听着父母的训斥你给我听着”“你给我去……”的孩子,他心中就可能形成一种对强者惟命是从的习惯,养成怯懦的性格。这是第二个不容忽视的。

  做父母的一定要记住,没有孩子是喜欢听着命令长大的。

  建议的口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父母平时对孩子说话时,往往会说成你要给我……”的命令型。这样的命令,并未考虑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性,只会让孩子感到害怕或反感。

  如果把这样的命令改为你能不能……”“你试着……如何这样建议的话语,会起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在跟自己商量,在征求自己的意见,他首先会觉得自己是受了重视。在心理上,他更容易接纳父母的要求。同时,他也会随着父母的引导,郑重思考要做的事,做出决断,并考虑该如何做,这对他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也是一种有益的锻炼。

  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有意识地提出选择项,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比如,孩子在家里无事可做,千万不要动气命令他:马上给我看书去!而应该问他:你不打算去看会书吗?孩子会自己去考虑是要听父母的,还是该干别的。总之,他会慎重对待家长的话,而不是产生反感。

都是孩子的错吗

先来看看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小孩子,有一天偷了爸爸钱包里的钱出去买东西吃,被爸爸发现了。爸爸把他叫到跟前,命令他跪下,气冲冲地说:这么小就开始偷东西,长大还得了。偷东西是犯罪,你知道不知道?这次的事爸爸不能饶你,你给我站到院子里去,站一个小时!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院子里寒气逼人。小孩子在院子里站了不一会儿,就开始哆嗦起来。爸爸看着孩子的可怜样儿,突然意识到,孩子犯这样的错,根本原因不在他,而是自己平时就没有好好关心、教育过孩子。这时,他也站到儿子身边,对儿子说:孩子,偷钱是你的错,但是把你教育成偷钱的孩子,是我的错。我更应该受惩罚。爸爸罚自己站一个小时,你只要站半个小时。父亲的认真和惩罚分明,打动了孩子的心。此后,孩子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

  大人往往有一个不好的毛病,就是只要孩子犯了错,就光顾着训斥、责骂,认为全是孩子不好、不听话,而很少静下心来想想:孩子犯错,自己有没有责任?

  倘若孩子能自己成长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还要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做什么?很多时候孩子犯错也是父母自己忽略了对孩子的引导,或教育方法不对。

  做父母的,要善于从孩子的问题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让他也学会客观考虑自身行为。一个人只有能客观对待自己时,才能主动考虑改变自己的行动。

  家长有错,也必须道歉

  一直以来,做父母的都有一种观念,认为在孩子面前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即便是自己真的错了,也加以掩饰或搪塞,认为承认错误,会失去做父母的威信。

  父母是孩子的表率,那为什么不在孩子面前光明磊落?为什么不以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人无完人,谁都可能犯错,但是重要的是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并且知错必改?

  大人在对待犯错误的孩子时,更重要的是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无论谁犯了错误都应自己去承担责任

  所以,孩子错了,父母首先要弄明白孩子犯了错,是不是自己的责任。倘若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那么就应向孩子坦言,并且道歉,然后再来说孩子的错。这样做,不仅取得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而且家长的言传身教也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犯了错误没关系,重要的是敢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再回头看看前面那个例子,如果做爸爸的只惩罚儿子,而看不到自己的失职,将会是什么后果?儿子有可能在心里怨恨爸爸,从此再不学好。这样的教育实在是失败得彻底了。

赞扬孩子不要太过

您不应该说:嗯,真不错,你的画赶上大师的水平了。

  您应这样说:这朵花画得很逼真,蛮好看的。

  您不应该说:你今天好乖呀。

  您应这样说:你今天把房间收拾得真干净,谢谢你,孩子。

  赞扬也要适度

  写得真好,孩子,你简直就是个小诗人!

  我们经常听家长这样称赞孩子。

  在大人的意识里,表扬孩子,会使孩子开心,可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因为这种赞美而更听话。

  事实是这样的吗?

  没错,我们现在提倡多表扬孩子,但是多少父母注意到正确的表扬方法?对孩子,并不是事事都要赞扬,也并不是赞扬越多越好。称赞不当的结果,会使孩子产生紧张的情绪和恶劣的行为。

  有的父母喜欢对孩子说:你好乖啊!

  可是孩子有时觉得他心目中的自己并不那么乖,这样夸他反而让他心里有压力,因而对父母的称赞产生了反感。所以,他得到的赞扬越多,为了表现真正的他,就可能有越恶劣的行为。心理学家H·G·吉诺特通过研究发现,幼儿受到过分表扬,觉得自己不值得表扬,反而感到不安

  做父母的,可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就是那么好哄骗的,你说的话几分真几分假,孩子心里也有数呢。赞扬太过,他会觉得父母没有诚心,很虚假。时间长了,他很可能根本不把这些称赞的话放在眼里,也会对父母产生心理上的反感和排斥。

  另外,过分的赞扬会显得很抽象,孩子听了,也未必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得到的肯定。

  所以,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刚刚诚心诚意地表扬了孩子,他就又开始不听话,故意弄些恶作剧;或者,你表扬了他,他根本理也不理。

  称赞孩子的原则

  作为父母,应该明白:赞扬跟药品青霉素一样,不是拿起来就能用的。必须遵守使用的量和度,并注意可能产生的过敏性反应。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赞扬孩子应就他的努力或成绩而说,不要涉及到他的个人品格。

  举个简单的例子:

  周末的时候,孩子把家里打扫收拾了一番。妈妈看了,只需要对他说:家里今天可真干净,看着叫人心里舒服。谢谢你,孩子!就可以了。

  像其他什么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你今天真是乖呀!这样的话,就不必当面对孩子讲出来了。

  说起来,孩子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他内心里也十分地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至于自己是否了不起、是否,他也许根本没想过。父母的赞扬只需中肯就行,孩子也能在这样适度的称赞中自行演绎出他的品格,不需要父母来给予某种肯定。

  过分赞扬可能娇惯孩子

  难以想象,一个在生活中听惯了好话的孩子,将来对自己会有清醒的认识吗?长大了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或意见吗?

  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泡在甜言蜜语里。

  适度适时的赞扬,对于鼓励孩子,帮他们建立自信是非常有用的。

  但是过度、过分的赞扬,往往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或者自己做事总是做得很好。于是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做的事。将来也未必能经受挫折和批评。

  要记住,赞扬,只是对孩子努力的肯定,也许只要那么一点点就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