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三人转(2)--如果有爱-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寒江雪凝 2010-05-14
林黛玉正式出场时,排场有点寒酸,一个人,带着两个不是很‘机灵’的侍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与人声鼎沸的贾府相比,她们实在安静些;按时间推算,其母贾敏在离开贾府过门到林如海家里时只不过数年时间,然后按部就班的相夫教子,其中应该回贾府几次,略知侄子宝玉的顽劣习性,闲暇时也如数将娘家的成员关系告知黛玉,致使黛玉在初到贾府时,凭感觉也能对活跃人物略猜一二。当贾母一把拉过来黛玉而为女儿哭得悲痛欲绝时,黛玉的悲伤情绪也瞬间点燃在最高点。

无论是王夫人,还是贾夫人,似乎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子女与对方子女牵扯到一起,生怕起了什么纠葛;于是,黛玉最初对最宝玉的印象也只停留在‘顽劣异常,极恶读书’上,而王夫人则用了‘混世魔王’来告诫黛玉,这个表哥不要惹。姑嫂间的态度大多属于家庭矛盾亦或婆媳问题,究竟让两位夫人都担心的问题,也许根源只来于贾母的最初态度。不过后来如你我书中所见,宝黛两个人一见如故,抛去大人们的叮嘱,只因为他们觉得对方是自己见过的,旧日相识的。经过时间的磨合,对于宝玉来讲黛玉的到来犹如‘掉’到自己身边一个知己,一个简单可依赖的女人。如果不是宝钗的到来,可能没有人会意识到事情其实复杂的。包括贾母。

宝钗进贾府,是戴着光环而来,她不会像黛玉一样给人感觉上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也不会拘谨的活在贾府每一天;然而,她的‘压力’却是担负着一个家族的最终命运。薛家和贾家在后继问题上都是面临着铤而走险的延续问题,而作为女人的她,可能在那个时代不得不面对以联姻方式来拯救家族的存亡事实,于是,进宫与否是一步棋子,留在贾府也许也是一条道路。宝钗的金到底是不是认为故意匹配出来的物件,还是某个和尚道士点拨的人生挂物,对于已有一个衔玉而生的宝玉来讲,都是一次无法避免的事件。金石良缘之说,并没有出现在两个人成年之前,也没有晚得无法挽回的空挡,恰恰稳妥的出现在宝钗在贾府住下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唯有宝钗‘不懂’,唯有莺儿不懂,只有黛玉懂了。开始懂得已经有另一个女性在园子里生活,并且大家都口口称赞着,包括宝玉,有时都已神采飞扬。黛玉的没有安全感来得自然而又强烈。

黛玉最初的矛盾在于安全感的轻重问题上,宝钗入府之初,还看不到黛玉对宝玉的精神寄托有多深刻,黛玉第一次表现出来的明显刻薄,是在周瑞家的送宫花问题上,那一掷,岂是两只宫花,连带着驳了一干人等的面子。她肆无忌惮,你能说她一直都是低头顺眉,受尽寄人篱下看人眼色生活的女子么。从黛玉的出生来看,不乏也是一个正统读书的官宦人家子女,父亲林如海顶着探花头衔,母亲贾敏出身于一个繁荣似锦的侯门宅院内,黛玉的成长环境稳当而自由着,她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点小任性有点小性格而已。然而,到了贾府以后,能围在她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有贾母和宝玉可包容她的小脾气小苦恼。可想而知,当宝钗独有的温和端庄出现后,她的失落与被冷落感觉,即便旁人表现得微乎其微,对她来讲,已经是一个再次被人遗落的信号。那时,她们能有多大?

当宝钗依偎在薛姨娘那撒娇时,当王夫人搂着宝玉疼爱时,只有贾母能拦过黛玉亲昵一番,然而这不是黛玉想要的,她始终都是一个人,没有亲人站出来,告诉她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当你出现问题时,可以如何面对,为人处世的最低底限可以限定在哪里。她茫然的只有不断的试探,不断的猜测,来为自己探索一条出路,或者证实哪些问题她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这个过程是一个艰难而苦痛的。

黛玉与宝玉的感情是随着时间慢慢堆积而成的,尤其当情窦初开已略懂人与人的感情后。如果说,她永远不懂这些,也许她永远也不会有苦恼,那些生存的问题与她一直绝缘着。是什么让他们开始懂得视对方为知己的?也许正是金玉良缘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的何去何从。那时开始黛玉在乎宝玉的态度。从开始绞荷包起,她在他身上用尽了大小姐的所有脾气,无畏的闹得天翻地覆,你会觉得她在使小性子而傻乎乎一个人落泪?她的眼泪换来了宝玉满心委屈的眼泪,她的行为让每一个人都看到了两个人亲密无间,她和他的矛盾,让家里最高的发言人简单下结论为‘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让两个人似乎明白些什么。再之后,大观园内关于宝黛之间摩擦,总是看得让人叹息,黛玉的没有安全感让她敏感而又尖刻着,那些看似刻薄的话,也许除了宝玉,无人能懂到底她在表达些什么。而正是因为他懂得,并尊重着,让她能从内心彻底疼爱宝玉,仕途名利还重要么?!能撑着黛玉走得很久的支柱,不是贾母的态度,也不是生活存亡的抉择,而是她的精神,她冥冥中还是相信宝玉,她唯一的知己,可以懂得她,爱惜她,不会将她颠簸,冷漠,流亡。宝玉大多数时候都是可着黛玉的性子来的,他懂得黛玉的不安和委屈,他像小孩子一样许诺给黛玉两次‘做和尚’的决心,但是似乎黛玉并没有留意,或者明明留意但刻意又岔开了话题,弄得宝玉的话在那个瞬间像玩笑一样,黛玉急了恼他,他知道她已经明白。许你一个放心,为何还要此般两难。

那时有一个梦,或者不是梦,无人追查。那个午后,床边陪伴的宝钗真切的听到宝玉从梦境中喊出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前盟,她怔住了。

宝钗的金锁像极了七重牌坊,以爱的名义锁住了她的青春和希望,尽管没有人来明确告诉她那个玉就是宝玉,但是生活到今天,确实无时无刻的提醒她,那个顽劣不务仕途前程的宝玉就是她首选丈夫。她温婉得让每个人都赞叹,而细嚼时又有淡淡的芳香痕迹,但是即使如此,很多事情,并没有如她们想象那般顺利,或许并不仅仅是多了一个黛玉的原因。她的朴素,她的低调沉稳恰恰并不入贾母的心思,在这样的一个抉择中,贾母始终是一个时隐时现的人物,可以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又要受到条件的制约。贾母对于宝钗始终都是慈眉善目,万事以礼相待。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礼字,你可以理解为相敬如冰,也可以理解为排斥于万里之外。宝钗何尝不是一个孤独之人。

薛家给人的感觉始终是一个儒商的家庭,商道的意识贯穿族里上上下下,每个人似乎都在努力着,而一旦参与了世俗的纠纷,大观园也就不那么仙界般可爱。就连那一碗燕窝,都被指责充斥着利益和企图,即便宝钗真心为黛玉,那看官有几个能点头称赞。于是宝钗的生活,看似可进可退,可她的挣扎过后,也许连一个知己都不曾有。她何尝不会羡慕宝玉与黛玉间的感情,那时她无法完全理解和融入的一种生活;然而,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那样的境遇,她只能尴尬的笑着看着那两个人试来探去,或争执吵架。她可以笑吗?她可以冷嘲热讽吗?她可以拣一个笑话又一个笑话去当把柄吗?她能做的,只是选择可以接受的、可以改变的,她试图可以改变些什么,但是恰恰的确实某些人不愿意改变的。于是,她缄默,大家闺秀般微笑于每个人,内心的眼泪无人看见。

你不能把一个人的错误或者光辉处无限扩大去看待,正如你不可能分辨出来孰是孰非一样,在宝钗的日常性格中,夹杂着谨慎细致,擅于奉承长辈的习性,这不能讲她就是一种虚伪或者矫情的体现,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里,她的习性和行为并无偏差,甚至是一个典型的闺秀典范,她出于自己一切的好心和善意来说教,换来的只是宝玉越来越冷的反馈,她永远都不明白,这些话究竟何错之有。“任是无情也动人”。当宝钗执着这个酒令时,不清楚她是否有过一丝凄凉。这样一场无声的等待,究竟谁会比谁的日子好过些罢了。

宝钗在午后拾起了袭人手中的鸳鸯,那本是袭人的心思,宝钗只觉得自然并无避讳,窗外的湘云和黛玉看得真切,黛玉欲拉着湘云权当看到一出笑话,而湘云只顾维护宝钗的形象,黛玉的冷笑让人心酸,那一刻,她是个局外人。那个场景是一个经典的事故,有起因,有经过,有意外的收获。谁都能看到这一切,看不到这一切的只有宝玉。黛玉和湘云慢慢离去,宝玉却在用木石前盟来挽留着什么。

湘云的成熟是很突然的,起码给了我这样的感觉,似乎之前还是蹦蹦跳跳的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说话吐字不清,常惹得黛玉打趣;忽然有一天宝玉遇到了那个金麒麟,冥冥中像指引一般,湘云在那个时候对于世俗间的阴阳有些了解,虽然解释得那么青涩,但是,她的内心当中开始有了一些小心思,不是轻易就能敞开的心思。因为一个金麒麟,黛玉的直白吃醋,和宝钗的一语提醒,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反让宝玉有些难为情,在他看来并没有杂乱想法,然而金玉良缘之说,已经不是他可以逃避的一种生活话题。湘云细心的隐藏了她拾到了金麒麟一事,因为她对那个金麒麟出处已经有所期待,像金玉良缘那样,或许期待有些事情发生,但是当知道是宝玉偶然得到留着送她时,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是宝玉亲手送还了这一份心,就好比,如果砸玉能改变宿命的言论,宝玉会毫无顾及的又一次去摔那个劳什子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