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通讯终端的ESD问题研究上网时间:2008-10-22 作者:尹 令1, 张丽霞1, 夏玥2 来源:1. 华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系, 广东 广州 510462;2. 广州南方高科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510550
中心议题:
解决方案:
静电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静电的许多功能已经应用到军工或民用产品中,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分离、静电复印等。然而,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却又成为电子产品和设备的一种危害,造成电子产品和设备的功能紊乱甚至部件损坏。现代半导体器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作电压越来越低,导致了半导体器件对外界电磁骚扰敏感程度也大大提高[1]。ESD对于电路引起的干扰、对元器件、CMOS电路及接口电路造成的破坏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电子设备的ESD也开始作为电磁兼容性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入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本文就ESD的形成机理、对电子产品的危害,重点就手机设计中的ESD问题及防护和设计改善做了重点研究。 静电成因及其危害 静电源与其它物体接触时,依据电荷中和的原则,存在着电荷流动,传送足够的电量以抵消电压。在高速电量的传送过程中,将产生潜在的破坏电压、电流以及电磁场,严重时将其中物体击毁。这就是静电放电。国家标准中定义:静电放电是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互相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GB/T4365-1995),一般用ESD表示。ESD会导致电子设备严重损坏或操作失常。 静电对器件造成的损坏有显性和隐性两种。隐性损坏在当时看不出来,但器件变得更脆弱,在过压、高温等条件下极易损坏。 ESD两种主要的破坏机制是:由ESD电流产生热量导致设备的热失效;由ESD感应出过高电压导致绝缘击穿。两种破坏可能在一个设备中同时发生,例如,绝缘击穿可能激发大的电流,这又进一步导致热失效。 除容易造成电路损害外,静电放电也极易对电子电路造成干扰。静电放电对电子电路的干扰有二种方式。一种是传导干扰,另一种是辐射干扰。 手机电路简介及其ESD问题
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而电路板却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手机中有几个部位用于人机交互,这样就存在着人体静电放电的ESD问题。手机电路中需要进行ESD防护的部位有:SIM卡插座与CPU读卡电路、键盘电路、耳机、麦克风电路、电源接口、数据接口、USB接口、彩屏LCD驱动接口[2]。 ESD可能会造成手机工作异常、死机,甚至损坏并引发其他的安全问题。所以在手机上市之前,我国都强行要求进行入网测试,而入网测试中明确要求进行ESD和其它浪涌冲击的测试。其中接触放电需要做到±8kV静电正常,空气放电需要做到±15kV静电正常,这就对ESD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手机中ESD问题解决与防护 其一,用“堵”的方法。尽量增加壳体的厚度,即增加外壳到电路板之间的距离,或者通过一些等效方法增加壳体气隙的距离,这样可以避免或者大大减少ESD的能量强度,如图2所示。
通过结构的改进,可以增大外壳到内部电路之间气隙的距离,从而使ESD的能量大大减弱。根据经验,8kV的ESD在经过4mm的距离后能量一般衰减为零。 其二,用“疏”的方法。可以用EMI油漆喷涂在壳体的内侧。EMI油漆是导电的,可以看成是一个金属的屏蔽层,这样可以将静电导在壳体上;再将壳体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地连接,将静电从地导走。这样处理的方法除了可以防止静电,还能有效抑制EMI的干扰。如果有足够的空间,还可以用一个金属屏蔽罩将其中的电路保护起来,金属屏蔽罩再连接PCB的GND。图3是用金属屏蔽罩将LCD模块保护起来的例子。
c.手机电路设计 (2)压敏电阻(MOV)。它是陶瓷元件,将氧化锌和添加剂在一定条件下“烧结”,电阻受电压的强烈影响,其电流随着电压的升高而急剧上升。压敏电阻内部发热量很大,其缺点是响应速度慢,性能会因多次使用而变差,极间电容大。 (3)闸流二极管(TSS)。它是半导体元件,闸流二极管开始时不会导通,处于“阻断”状态。当“过电压”上升到闸流管的“放电电压”时,导通并产生放电电流;当电流下降到最小值时,闸流管会重新“阻断”,并恢复到原来的“断路状态”。 (4)瞬态电压抑制器(TVS)。它是半导体器件,由于其最大特点是快速反应(1ns~5ns)、非常低的极间电容(1pf~3pf),很小的漏电流(1μA)和很大的耐流量,尤其是其组合芯片的方式,非常适合各种接口的防护[5]。 因为TVS具有体积小、反应速度快等优点,现在的设计中使用TVS作为防护器件的比例越来越多。目前TVS级间等效电容越做越小,所以适合芯片的保护。在使用时应注意放在需要保护的器件旁边,到地的连线尽可能短,器件的布线应成串联型,而不能布成并联型。如图4所示。
ESD的问题是众多重要问题之一。在不同的电子设备中有不同的方式来避免对电路的危害。由于手机体积小、密度大,在ESD的防护上有其独到的特点。手机的静电测试实验证明,采用本文的设计方法处理,将一个原本±2kV放电就会死机的手机加以保护和改进,在±8kV的静电放电情况下依然保持通话正常且工作稳定,起到了很好的静电防护效果。随着电子设备使用的日益广泛,ESD设计是每一个结构设计工程师和电子设计工程师需要重点关心的问题,通过不断总结与学习,ESD问题将不再是一个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