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政策善变 家长心痛孩子当白老鼠

 LM0318 2010-05-18
教育政策善变 家长心痛孩子当白老鼠

英语教数理课题被废除后,这也是今年内教育政策中取得最重大的突破点。

不久前,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表示,新加坡政府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后,终于发现,教师在教导来自讲英语家庭的学生念华文时,一定要用英语来解释中文字意思,才能取得成效,因此新加坡已经在2004年起改用“单元教学方式”来教导华语。

政府浪费了30多年的时光才觉悟,忽视英语教育乃是一天错误,政府也浪费了整整6年才醒觉,小学母语教数理才是正确,并废除了英语教数理政策。

我国政府已经在今年7月8日议决,各源流小学在2012年起恢复母语教数理科,中学则以国语教学,惟中六的数理教学政策不变。

英化教数理政策的执行由开始到被废除,民间的意愿都一样,那就是以母语教数理的看法是绝对正确的。

英理教数理课题被废除后,这也是今年内教育政策中取得最重大的突破点,不然各界心里都有千千结,不知如何是好?

但其他被视为同样重要的课题,如家长们反对的2012年政府实行中学(包括独中)以国语教数理科政策以及明年教育部可能派遣4千名马来文科教师到华小执教,引起华社及华教人士的密切关注。

上述问题令人感到万分无奈,除了希望教育部能够重新考虑,也期待政府不要再重蹈覆辙,又再蹉跎学生的岁月,令真正关键人物的求学学生们,因教育政策的朝令夕改而无所适从。

如实行了7年的数理英化政策,政府才承认数理英化政策是失败的,而决定废除这项违反教育原理的措施,无论如何,这7年来,无数的小学生已经成为白老鼠,这对国家教育政策来说是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

另外,尽管英化数理政策废除已经有定案,但华总与董教总认为,华校已具充份准备恢复母语教学,无需拖泥带水延至2012年才实行,教育部应即日起就废除以英语教导理科。

国中恢复以国语教数理,家长们担心,家长在这项政策实行后,目前就读过渡班以及中一的学生,在他们习惯了长达9至10年的英语教授数理科后,是否能在升上中四以后应付国语教数理科,还是一个问题? 

除了数理英化政策被废除和国中数理恢复国语教学等方案,有人欢喜有人愁,特别是家里有小瓜念书的父母和关心华教前程发展的华社,无不低叹:一个教长,一个新政策,联邦政府几时才停止不停更换教育政策的惯性文化?

在改变的背后,希望真的能看到如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所形容的重点:我们必须常研究,改善教育政策的计划及策略,以碓保我国的教育系统处于高水平。

他说,政府当务之急,是找出最好的方式与策略,以提高国内的教育水平。

为此,政府教育政策,策略及实践应常进行检讨,以确定它们是适合及有效的,同时应定期作出改善,包括教学及课程纲要。

副首相慕尤丁说,我们必须确保常更新课程,以期贴近目标,即创造具素质的优秀人民。

问题是,在教育政策频频改了又改的情况下,这种的无常政策,不但虚耗国家教育宝贵资源,也浪费了许多金钱,如政府的英语教数理科政策,共耗掉了50亿令吉准备各项教学设备及进行师资训练。

在政府宣称为提高教育水平而努力之余,另一边厢的政治人物,独立议员依布拉欣里于今年十一月份内也作出惊人建议,即以公投方式决定是否要实行单一源统育政策的课题,还好副首相和首相不认同公投的方式,很快就否决了这个建议,使风波立刻平熄。

一波才平,另一波又起,最新又见政府摆出来的小动作是,教育部在探讨华小和淡小采用国小的马来文科课程纲要,并有意要增加华印小的马来文科节数一事。

董教总坚持反对这样的探讨,因为它违反教育原理,并且将严重影响华小的教学和特征。

说增加华小马来文课的上课节数,董教总认为华小目前上课的时间已过长,因为若再增加马来文节数的措施,将会引发更多的问题,非常不理智。

若要提升华小的马来文程度,教育部应要提升华小的马来文课本和教学法方面着手来提升教学效率,并不是通过增加马来文节数而来制造新的问题。

砂拉越华小教师公会联合会主席邓万秋在这个课题上曾经表示,若是华小采用国小的马来文科课本教学,恐将会影响华小的地位及前途保障,这也促使华小在维护第二语文的为教学媒介语的权益上,深感头痛的一点,只为教育部不断推出朝令夕改的政策。

显见在教育课题上,政府要做改革还有很多,在改革和改变过程中,相信新加坡国父,内阁资政李光耀对过去独尊英语的失败政策承认错误可作为最佳借镜。

李光耀说,早年在星洲推行的双语(英语和母语)的方法有错,导至几代人对华文失去兴趣,他将在有生之年,把过去的错误更正。

“早年政府推行双语政策时,以为所有的学生透过死记硬背就能同时学好两种语文的教学方法,是走错了方向。”

当年一些读华校出身的人遭到排挤,不易找到工作,在独尊英语下,导致新加坡的华文人才出现断层,很多年轻人的华文水平,只能达到会听会讲、读、写方面能力有限。

随着中国全面改革开放,中、新贸易增加,新加坡人在涉及商业和技术交流方面,需要翻释协助,才能与中国人沟通,有感于华语人才不足,新加坡政府曾发出“重视华文”的呼吁,并在1979年由上而下地的推动少说方语,多讲华语的运动,但效果不大。

当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所走的教育政策不同,前者独尊英语,后者独尊马来文及现在的加强英文,虽然重视的对象不尽相同,但在经过几十年以后,两者经有所新发现,即过去所为对的政策,如今已经发现是走错路了,大马最新发现错误的政策就是英语教数理化在经过执行后的第7年,才依民意将它废除。

掌握英语和中文的重要性是相同的,因为地球村的时代来临了,国与国间的交往是无边彊,英语和中文均是国际重要语言,马来文则是我国官方语言,最好的做法就是认同各源流学校都是国家主流,进而共同强化所有源流的学校。

须知,哪一个才是主流学校并不重要,因为它们都在培养建国人才,哪一个源流学校的学生表现最卓越也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要有利于发展各民族的母语教育,使每一个源流教育的学生有机会在同一个平台上互相学习,共同改善教学素质。

连政治强人新加坡的李资政都会对早年独尊英语表示认错,我们马来西亚的教育决策者,怎不可向李资政学习,年迈的李已经表明有生之年,一定要将错误纠正过来,马来西亚的决策者也可以在发现错误和批漏之后,纠正不当的政策,并以公平态度对待各族群母语教育的发展,以真正惠及国家整体发展利益。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强化国小的政策下,华小无论在那一方面,都比国小不足,但仍然取得卓越的学术成绩,相信这个论点足以让政府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