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如何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 合肥在线 | 安徽省重点新闻网站

 norwoods 2010-05-18
安徽如何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发布日期: 2010-1-22 22:23:10 稿件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吴兆雪 李卓
合肥手机报,“掌”握更精彩!安徽移动手机发送hfb到106586666订阅,月费3元。

    安徽日报2009年06月01日报道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看,产业转移是一波一波进行的,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由新兴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开始逐步扩展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递次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资本相对饱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供给趋紧,企业商务成本升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经济转型和产业向外转移已经刻不容缓。东部沿海产业从2005年已经开始向外转移,有的转移到内陆地区,有的则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因此可以说,中西部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机不可失,并且最关键的就是最近这几年时间。我们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根据产业的运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来选择,必须是主动的承接,而不是被动的承接;必须是科学的承接,而不是盲目的承接。必须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形成自己特色的产业结构。


  首先,应当明确资源节约的承接转移产业导向。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节地、降耗、环保的原则,综合运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其次,应当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引导经济发展方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转变,严格实施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突破。再次,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从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污染防治体制等方面入手,着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必须以市场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转移,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实现产业整体转移。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些种子企业,一些核心的产业环节的进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起着非常大的带动作用。这是由于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社会化协作程度高,一家龙头企业和大企业投资往往会带动和引导一批相关行业的大量投资,从而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因此,示范区在选择产业转移的行业的过程中,或者扩大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关心核心环节和龙头企业,利用它自身的带动机制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目前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一大特点就是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为核心,实行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但从总体上看,我省产业的配套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龙头企业的进入。转移企业由于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套企业,当地的产品或原料又常常达不到转移企业的要求,企业所需的零配件仍需要到东部地区或国外采购,这必然增加企业负担,抵消了在皖企业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成本方面的优势,使得转移来的企业难以发挥最大效应。因此,在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过程中,应着力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完善市场体系,实现产业整体转移;应高度关心核心环节和龙头企业,利用它自身的带动机制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还要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兼并等方式,与长三角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产业转移的快速进行。


  第三,要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发展工业园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要首先以现有的园区为基地,结合产业转移的实际需要,做好园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在着力建设好现有园区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一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专门园区,努力使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基地和龙头。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要重点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鼓励和吸引多种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管理机制,加快构建精简、统一、高效、便捷的园区管理新体制。要积极借鉴和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制,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推行园区经营性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要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推进招商引资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高标准完善营商环境。安徽省经济整体水平较低,在投资环境和企业竞争力等方面与泛长三角其它地区相比都处于劣势。因此单靠市场力量自发地承接长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很难在短期内达到预期的效果,政府有必要采取一些鼓励和扶持的政策,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投资政策方面,设立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重大产业转移项目贷款贴息以及风险补偿等;在金融政策方面,加大各金融机构对产业转移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在政策性银行设立支持产业转移的专项贷款;在外贸政策方面,扩大皖江城市带口岸与沿海省份区域通关适用范围,实现与长三角地区通关、检验等贸易监管的一体化。降低便捷通关条件,扩大便捷通关便利措施适用范围。政府加快在各大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高标准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营商环境。(吴兆雪 李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